新生儿体外循环术后呼吸功能维护
发表时间:2011-07-06 浏览次数:403次
作者:苏洁,张俊,郑霄,于智纯,周海燕,涂娟,藏妍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陕西 西安 710033)
【关键词】 新生儿;体外循环;呼吸功能维护
0引言
我科ICU新生儿监护小组对18例体外循环术后新生儿实施监护,总结出一套呼吸功能维护措施.
1对象
199909/200408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8(男15,女3)例,日龄3~23(平均17.1)d,体质量2.5~5.0(平均3.7)kg,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0例,室间隔缺损3例,法乐氏三联症根治术1例,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2例,大动脉调转矫治术1例,主动脉弓离断矫治术1例,平均体外循环时间52.8 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2.5~96.0(平均18.4)h;ICU监护时间3~17(平均9)d;平均住院时间13 d,二次插管者2例,成活15例,死亡3例. 死亡原因:呼吸衰竭1例,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
2方法
2.1机械通气针对新生儿肺弹力纤维发育差,呼吸储氧能力不全,易发生缺氧、CO2蓄积、肺不张等并发症. 机械通气参数设置:选用多功能呼吸机(如西门子300),通气模式首选SIMV+Pressure Support、小潮气量(10 mL/kg)、快频率(24~36次/min),常规应用PEEP 0.3~0.5 kPa,以减轻气压伤及容量伤的同时,满足血氧灌注. 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但对肺动脉高压、心功能不全患者应保证足够的氧供,延长呼吸机应用时间,但FiO2不易过高(<60%)[1].
2.2呼吸功能监测①血气监测:调整呼吸机参数后20 min,测血气以观察效果. ②持续经皮血氧SPO2,呼吸波型及频率监测. 机械通气状态下,自主呼吸频率>20次/min,自主潮气量>4 mL/kg,PO2>10.5 kPa是撤机的指征. ③胸部X线检查:每日定时、定体位拍摄X线胸片,以观察双肺、纵隔、心影等状况. ④每30~60 min听诊双肺呼吸音.
2.3呼吸道分泌物清除①牢固固定气管插管:新生儿气管插入深度不及成人1/3,为防气管插管脱出,在胶布固定的同时应加用绑口带. 每小时核实插管至鼻翼长度,听诊双肺呼吸音,有痰鸣时,在无菌技术支持下气管内吸痰. 采用双人合作,“三联”吸痰法,即“膨肺吸痰膨肺”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吸痰时应注意:膨肺力度适宜,吸痰过程中,严密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严格无菌,吸痰后应彻底清除口鼻咽腔分泌物. ②持续呼吸道湿化、温化:持续开启呼吸机加湿加温系统,拔除气管插管后,患儿常规氧气湿化给氧. ③肺部物理治疗: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前提下,可双人合作行翻身拍背,对延迟脱机的新生儿在机械通气状态下,我们应用俯卧位通气,改善心肺通气血流,促进背侧肺叶扩张,预防肺不张,疗效显著[2].
2.4睡眠维护新生儿大脑皮质尚未发育成熟,应保证充足的休息. 机械通气状态下,应酌情给予镇静剂,避免呼吸对抗,减少心脏和肺部氧耗.
2.5呼吸暂停的处理拔除气管插管必须慎重,拔管前一定要做好再插管和应付紧急变化的准备. 新生儿因呼吸中枢发育不健全,多数会出现程度不等的呼吸暂停,呼吸暂停前,患儿血气中PaCO2值一般比较低,因此,我们主要应用SpO2和血气指标进行动态监测. 对于呼吸暂停时间较短的病例,应轻拍患儿双侧肺部或刺激其呛咳反射以求唤醒患儿,未行药物治疗,如效果不佳则立即面罩加压给氧. 对于频发、发作时间较长患儿,需积极药物治疗,如氨茶碱(2~4 mg/kg)或纳络酮(0.01 mg/kg)等. 严重者重新启用呼吸机治疗. 经医护人员细心观察和对症治疗,无1例患儿因呼吸暂停而死亡.
2.6喉头水肿的处理新生儿喉部较成人狭窄,发炎或气管插管时间长易引起喉头水肿和狭窄而出现呼吸困难[3]. ①预防措施: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充分镇静,彻底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后,气管插管气囊放气. 防止长时间压迫气管粘膜. 新生儿脱机拔管前均准备好一切急救器材:气管插管、喉镜,加压面罩等; ②处理措施:一旦出现喉头水肿症状首先常规行喉头喷雾30~60 min/次(喷雾液体配制:100 mL生理盐水+肾上腺素1 mg+氟美松5 mg). 然后持续抗炎、消肿、湿化给氧(湿化液配制:氟美松5 mg入灭菌注射用水100 mL中,加入氧气湿化瓶中持续吸入).
2.7预防支气管痉挛新生儿气管、支气管管腔,缺乏弹力组织,受刺激后易发生痉挛,通气障碍,呼吸困难[3]. 我们采用拔除气管插管前常规给予地塞米松、氨茶碱静脉注射. 对于躁动患儿采用适度镇静的方法(吗啡或安定0.1~0.2 mg/kg, iv)使患儿处于安静状态,并用加压皮囊膨肺数次,以减少拔管时缺氧造成的气管痉挛. 对支气管痉挛患儿,可用含肾上腺素盐水喷雾或舒喘灵喷雾剂,静滴氨茶碱(最大6 mg/kg)和糖皮质激素使之缓解. 尽量避免气管内吸痰刺激患儿.
3讨论
患有先心病的新生儿因受心脏畸形的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影响,呼吸系统的发育很差,新生儿心脏术后呼吸功能维护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预防并及时处理患儿呼吸方面的并发症,确保患儿呼吸功能顺利恢复,不仅能减少患儿的痛苦,降低死亡率,同时也大大减少由其引发的其他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费用,减轻医护工作者负担.
【参考文献】
[1] 苏洁,杨秀玲.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机械通气[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2):135.
[2] 郑霄,杨秀玲.婴幼儿心脏术后呼吸道护理[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3,9(1):55-56.
[3] 郭加强,吴清玉.心脏外科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