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及质量管理
发表时间:2011-06-08 浏览次数:406次
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及质量管理
作者:车晓杰,李春梅,刘红梅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吉林 长春 130021
【关键词】 呼吸内科;护理质量;质量管理
据1998年统计,在我国死亡病因中,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农村为首位死亡原因(24%~26%),城市为第四位(14.08%)。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大气污染、工业发展、吸烟等理化、生物因素的影响,以及滥用激素和艾滋病等免疫力低下状况的增多,支气管哮喘、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1]。因此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工作任重而道远。护理质量管理就是解决在护理过程中安全问题的工程技术。“安全”应当包括两个涵义,一是预知危险,二是消除危险,两者必须兼顾[2]。
1 加强质量管理
1.1 加强继续教育:有计划地组织护士学习专科知识和技能,并经常到相关医院、科室参观学习,学习新引进的设备,尽快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做到人人过关,确保在抢救时能够熟练使用。
1.2 加强交流和沟通:通过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在住院期间能够配合,在出院后能够积极回访。对意识清楚使用呼吸机的患者采用书面交流及肢体语言交流。
1.3 营造质量安全护理文化氛围:护士长每周进行护理行政查房或专项质量检查,分析护理过程和环节评估、监测护理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寻找护理安全隐患,寻找改进的机会与环节,制定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3-4]。在我科已使用各种安全标识,既方便患者又可提醒护士工作。我们还随时添加一些提示:如甲流期间的各种注意事项,预防和治疗等。对于较重的患者使用腕带,可有效保证对患者的正确识别[4]。每周发放问卷了解患者心理、满意度,以改正工作中的不足。
2 加强护理工作
2.1 基础护理
2.1.1 住院后环境的要求:病室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每日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温18~20℃,湿度55%~60%。避免灰尘飞扬,定期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哮喘患者病房不宜放鲜花,杜绝家属吸烟,并指导患者戒烟、酒。出院前后床单元要使用臭氧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1.2 做好皮肤护理:特别是有水肿的患者要勤翻身,按摩受压处动作轻柔,保持床铺干燥、整洁。穿刺部位防止渗出或感染。
2.1.3 饮食指导: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避免刺激性和产气的食物,不喝冷饮。哮喘患者避免食用可诱发哮喘的食物,如鱼类、虾蟹、蛋类、牛奶等,宜多饮开水,合并心脏病的患者要低盐低脂饮食。
2.2 对症护理
2.2.1 咳嗽:剧烈咳嗽时可半卧位,注意观察其性质和颜色,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2.2.2 咳痰:应注意观察痰的性质、颜色和痰量。痰多时黏稠不易咳出时,可给予雾化吸入或根据病情给予体位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堵塞而突然窒息。平时应嘱多饮水以利痰的咯出。
2.2.3 咯血:应绝对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胸部放置冰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防止窒息,并做好心理护理。
2.2.4 呼吸困难:应取半卧或坐位,正确给予氧疗并告之注意事项,随时观察氧疗效果。
2.3 急救护理:熟练掌握常用仪器、抢救器材及药品的应用。各种抢救用物定点放置、专人保管、定时消毒、检查使其保持完好备用状态。患者一旦发生呼吸困难加重,应当即通知医生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无创辅助通气,必要时配合医生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及有无创机械通气等。在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如有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2.4 药物护理
2.4.1 掌握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如应用呼吸兴奋剂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观察有无面部刺激症、烦燥不安,肌肉抽搐、恶心、呕吐。大剂量可出现多汗、恶心、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肌肉震颤,甚至惊厥。对长期应用抗生素的患者要防止菌群失调而引起霉菌感染。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喷雾剂,吸入糖皮质激素时吸后用清水漱口。
2.4.2 注意药物配伍和用药时间:如化痰药物盐酸溴己新与许多药物都有配伍禁忌,所以在与其他药物输入时前后一定要用盐水冲管等。所有激素类药物必须按时给药,某些止喘药、抗过敏药如顺尔宁、开瑞坦等需睡前服用。
加强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及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差错实现医患双方关系和谐。在工作中着重注意到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观察要点,实施系统化程序护理,并加强呼吸内科患者的健康指导,使患者生命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
[2]吴秀文,王洁,郑秀琴.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安全体会[J].家庭护士,2006,8(16):58.
[3]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47.
[4]贡浩凌,张敏.安全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