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排痰方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6-28 浏览次数:387次
作者:黎雪春 作者单位:510032广东广州,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微创中心
【摘要】 总结物理排痰方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采取加强气道湿化、有效咳嗽、行体位引流、拍背与胸壁震荡。认为痰液潴留会阻塞气道、影响气道,造成缺氧。选择及时、正确、认真、有效的物理排痰方法,对治愈疾病和预防并发症将会起到积极、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 物理 排痰 呼吸 应用
呼吸道疾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危害人类健康,痰液的潴留对机体带来危害,并促进呼吸道内的微生物繁殖滋生,导致炎症恶化与扩散,引发继发感染。黏稠度高的痰液易阻塞支气管导致肺不张,由于缺氧,呼吸性酸/碱中毒,使通气与换气功能受到损害,出现呼吸衰竭。因此,在常见氧疗控制感染,解痉平喘、营养支持等治疗配合物理排痰措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肺功能恢复是护理呼吸疾病的重要措施。2007年1月至11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微创中心共收治57例患者,现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57例,男28例,女29例,其中支气管炎11例,支气管哮喘病18例,阻塞性肺气肿7例,支气管扩张8例,肺癌13例。年龄68~87岁,平均住院天数9~16天,经治疗护理全部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好转出院。
2 物理排痰
2.1 加强气道湿化
2.1.1 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卫生、空气新鲜 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温度18℃~20℃、湿度50%~60%。以充分发挥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能,地面采用湿拖,病房不摆设花草,避免烟雾及灰尘刺激,注意保暖。如果病情允许鼓励患者多饮温开水,每日1 500 ml,增加体内水分,稀释痰液,利于排痰。
2.1.2 氧气湿化 从氧气筒释放的氧气,需要常规经“气泡式”湿化瓶进行湿化,由于气泡大,故湿化作用太小。如让氧气通过多孔的筛孔,则产生较多小气泡,这将会提高湿化的效果。对于长期低流量吸氧的患者,如吸入干冷氧气会造成分泌物结痂,不利于气道湿化。应定时在氧气瓶内加入蒸馏水,蒸馏水为低渗液体,有通透细胞膜和进入细胞内的特点。可诱发咳嗽和促进排痰。水量为瓶身的1/2或2/3,吸入温度35 ℃~37 ℃,温度过低引起呼吸道黏膜纤毛活动减弱,过高引起呼吸道黏膜纤毛消失。
2.1.3 氧气雾化吸入 氧气雾化吸入是在高流速氧气作用下使药液形成雾气,使药液直达支气管和肺内。此法可解除支气管痉挛,减少黏膜水肿和液化支气管分泌物利于自呼吸道排出,改善通气功能。优点是药物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局部,使局部药物浓度高,药效明显,用药省,疗效快,全身反应小。治疗前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配合,掌握雾化要点。按医嘱加入抗生素或祛痰、平喘药物,置药物予雾化罐,湿化瓶内不加水以防瓶内液体进入雾化器稀释药物。嘱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将口含吸嘴放入口中,口含吸嘴吸气后尽量屏气,然后用鼻缓慢呼气、吸气时用手按住出气口,呼气时松开出气口。重复多次,直至所有药液雾化吸入完毕。雾化器及口含嘴一人一套,防止交叉感染。雾化后协助漱口、拍背,鼓励咳嗽。
2.2 有效咳嗽(主动排痰) 对神志清醒、咳嗽有力的患者,应鼓励有效咳嗽。有效咳嗽方法:患者取坐位或立位,上身略前倾,缓慢深呼吸数次(吸气时腹肌上抬)屏气3s,然后张口连咳数声,使痰到咽附近,做爆破性咳嗽,将痰咳出。咳嗽时腹肌用力、腹壁内缩,停止咳嗽后缩唇将气尽量呼出,再缓慢深呼吸。重复以上动作,连做2~3次,休息和正常呼吸几分钟重复开始,若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先行雾化吸入[1]。
2.3 体位引流 引流前评估患者病情、耐受力,湿啰音集中的部位并配合X线胸片提示炎性病灶。选择患者易接受而又易于排痰的体位,向患者解释引流目的及配合方法。体位选择的原则:使病变部位处于高处,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若有两个以上炎性部位,一般以痰液较少的部位开始,然后再进行另一个部位。
2.3.1 选择有效体位 坐位或半坐位促进肺上叶引流,由一侧卧位转入仰卧位,再转入另一侧卧位,有利于肺中叶引流。头低脚高位,俯卧位有利于肺下叶引流。
2.3.2 引流时间 通常餐前引流,饭后易引起呕吐。每日1~3次,每次15 min,每种体位维持5~10 min为宜,身体倾斜度为10°~45°,引流过程中应专人陪护,注意安全,防坠床受伤。鼓励患者间歇深呼吸并用力咳嗽,记录痰液的量、性质、颜色,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呼吸情况,出现呼吸困难、发绀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做积极对症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
2.4 拍背与胸壁震荡 卧床患者每2 h翻身1次,翻身时拍背,可下床活动者每4~6 h拍背1次,取侧卧位或坐位,叩击部位用薄毛巾保护。方法:站在患者旁边,一手扶患者肩部,另一手五指并拢成空杯状,利用腕力快速有节奏叩击背部(胸部)40~50次/min,频率匀,以患者能忍受为宜,从下至上、从外至内,背部从第一肋间隙,胸部从第六肋间隙开始向上叩至背部,振动气道。边拍边鼓励咳嗽或指导患者双侧前臂屈曲。双手掌置于锁骨下,咳嗽时前臂同时叩击前胸位侧胸壁,振动气道利于痰液排出[2]。合并低血压或心功能不全患者,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因体位性低血压而诱发心血管系统不稳定。
3 体会
呼吸系统疾病是慢性病、多发病,通过加强气道湿化、有效咳嗽、体位引流、拍背与胸壁震荡等物理方法。既改善了患者的气道情况,促进肺功能增强治疗效果,又经济实惠,易于被患者接受,对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柳,杨晶.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不同排痰方法的应用比较.现代护理,2006,5(12):401.
2 陈晓青,毛玲,颜小娟.慢性阻塞性急性期患者的排痰护理.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5(9):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