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4-15 浏览次数:437次
作者:朱湘芸 赵弘卿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关键词】 慢性咳嗽 临床诊断 分析 治疗
慢性咳嗽通常是指咳嗽时间>3周,以咳嗽为主要表现,胸片检查无异常,经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病因不明的咳嗽[1]。这些患者病程常达数年,因未经正规诊断和治疗,长期困扰病人并影响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咳嗽是门诊患者最常见的主诉。现将我院2005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进行了临床诊断、分析和治疗,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病例共96例,男性42例,女性54例,年龄16~65岁,均符合慢性咳嗽诊断标准,除外吸烟和服用ACEI药物者,除外慢性支气管炎、肺部器质性病变患者。
1.2 诊断程序
参考Irwin等的解剖学诊断程序[2],和呼吸病学会于2005年制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主要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胸片检查,肺通气功能+激发试验,诱导痰检查,过敏原试验,鼻窦片或CT,胸部CT,胃镜,必要时纤维支气管镜,得出初步诊断,给予特异性治疗若咳嗽明显缓解,则诊断成立。
1.3 诊断要点
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慢性咳嗽常伴夜间刺激性咳嗽,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最大呼气流量(PEF)>20%,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3]。变应性咳嗽(AC):慢性刺激性干咳,有一定的诱发因素,伴有咽痒,通气功能正常,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粒细胞不高,抗组胺治疗和激素治疗有效[4]。胃食管反流病(GERD):慢性咳嗽以白天咳嗽为主,胸骨后烧灼感,反酸,胃镜检查有食管炎,抗反流治疗后咳嗽明显减轻[3]。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白天咳嗽为主,鼻后滴流或咽后壁粘液附着感,有鼻炎、鼻息肉、咽喉炎等病史,检查发现咽后壁有粘液或鹅卵石样观,经抗组胺加抗生素治疗有效[3-4]。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排除其他疾病后痰细胞学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03,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有效[3]。
1.4 治疗方法
确定病因后给予特异性治疗,常见病因的治疗方法:1)CVA:布地奈德干粉剂200~400μg(2次/d),共4周以上,茶碱缓释片0.2(1次/d),共4周以上。效果不明显时可加用沙丁胺醇气雾剂及口服泼尼松短期使用[4]。2)AC:抗组胺药物+布地奈德干粉剂200~400μg(2次/d),共4周以上。必要时可加用口服泼尼松短期(3~7天)使用[4]。3)GERD:奥美拉唑20mg(2次/d)+莫沙比利5mg(3次/d),共治疗4~6周。症状好转后减量,维持治疗8周以上[3]。4)PNDS:鼻腔滴麻黄碱+氯雷他啶10mg(每晚1次),共2~4周:鼻腔吸入丙酸倍氯米松50μg(2次/d),共2~4周以上;有鼻炎鼻窦炎者给予抗生素治疗2~4周[3-4]。5)EB:布地奈德干粉剂200~400μg(2次/d),共4~6周。症状重者可加用口服泼尼松1周[4]。
2 结果
2.1 病因分析
确定病因共90例,病因未明6例。单一病因86例,分布如下图;二种病因3例,三种病因1例。包括多种病因在内,最常见的病因主要是CVA、AC、PNDS、GERD。表1 咳嗽病因构成情况(略)
2.2 疗效评判
治疗随访2月至半年,90例病因明确后给予针对性治疗,咳嗽明显缓解或消失82例(91.1%),其余8例部分缓解;3例效果不明显:2例心因性咳嗽和1例支气管内膜结核。不同病因的治疗反应时间不同。单病因中AC、CVA、EB治疗后症状缓解较快(1~2周)。GERD最慢(3~4周)。3例多病因患者治疗后2例部分缓解。
3 讨论
本研究将3周以上的咳嗽称为慢性咳嗽,但事实上,入选病人咳嗽时间大都在8周以上,说明很多慢性咳嗽病例容易被忽视,甚至被长期误诊误治。因此,应该重视该病的病因诊断研究。明确病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国外研究表明,引发慢性咳嗽的病因前3位是PNDS、CVA、GER,曾有学者提出PNDS、哮喘和GERD为“慢性咳嗽三联症”[5]。EB是1989年由Gibson首先定义的疾病[6],所以在相对较早的研究中没有描述。我国各种感染因素也占重要部分。本研究显示变应性咳嗽(AC)、咳嗽变易性哮喘(CAV)占主要病因,这与近几年大气污染和气候改变密切相关。而EB病例以夏季居多,可能影响了统计结果。内镜检查对诊断GERD价值有限和食管pH 24小时监测未能推广,使得GERD诊断受干扰。
鉴于慢性咳嗽病因复杂,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因此需要全面准确地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美国Irwin等于1981年首次提出了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程序,1990年又进行了修正,这对慢性咳嗽的诊断发挥了重要作用[2-7]。随着新的研究进展和国内外临床应用实践,可以结合参考文献中的指南、“咳嗽指南”(日本,2005)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分会于2005年指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来指导慢性咳嗽的临床诊疗工作。对慢性咳嗽的病因分类目前有一些新观点:如对于伴有上呼吸道症状的慢性咳嗽称“上气道咳嗽综合症”,以取代“鼻后滴流综合征”;EB也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等[8]。
本研究还体会到,为了避免漏诊和误诊,对病因不明的慢性咳嗽虽考虑咳嗽变异性哮喘可能,应先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排除肺癌和支气管镜内膜结核,然后才应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多数慢性咳嗽与感染无关,无需使用抗生素,过分强调经验性治疗可能延误某些疾病的诊断时机。
【参考文献】
[1]马洪明,徐军,钟南山. 慢性咳嗽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1,21:85-88
[2]Irwin RS,Corrao WM,Pratter MR. Chronic persistent cough in the adult: the spectrum and frequency of cause and successful outcome of specific therapy[J].Am Rev Respir DIS,1981,123:413-417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3):977-982
[4]马洪明,朱礼贤,赖克方,等. 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诊断探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11):675-678
[5]Palombin BC,Villanova CA, Araujo E,et al.A pathogenic triad in chronic cough,asthma,postnasal drip syndrome,an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Chest,1999,116:279-284
[6]Gibson PG,Dolovich J,et al.Chronic cough:eosinophilic bronchitis without asthma[J].Lancet,1989,1:1346-1348
[7]Irwin RS,Curley FJ,French CL.Chronic cough.The spectrum and frequency of cause,key components of the diagnostic evaluation,and outcome of specific therapy[J].Am Rev Respir Dis,1990,141:640-647
[8]邓韦吾. 慢性咳嗽诊断新概念[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