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茶碱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发表时间:2010-06-11 浏览次数:542次
作者:党强 仝建 作者单位:南阳市中心医院呼吸科,河南 南阳 473009
【摘要】目的 监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中茶碱的合理血药谷浓度。方法 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本院近4年来的78例COPD病例,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清中茶碱浓度,从血药浓度与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结果 60例次患者的茶碱血药浓度为3~10 μg/ml,有效率为78.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24例次患者的茶碱血药浓度为10~15 μg/ml,有效率为70.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2%;18例次患者的茶碱血药浓度为15.01~20 μg/ml,有效率为77.8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1%;6例次患者的茶碱血药浓度>20 μg/ml,有效率为8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结论 用茶碱治疗COPD时,血药谷浓度调控在3~10 μg/ml,能取得满意疗效,且副作用较小。
【关键词】 茶碱;血药谷浓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茶碱作为一种有效的支气管扩张剂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有效血药峰浓度在10~20 μg/ml,能较好地控制哮喘发作;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的有效血药浓度,目前还存在较大争议,美国胸科学会(ATS)推荐为8~12 μg/ml。本文对我院78例住院COPD患者所监测的茶碱血药浓度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茶碱血药浓度高低与疗效、副作用之间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快速血药浓度检测仪(TDx)(美国雅培公司);高速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茶碱单克隆试剂盒、茶碱质控盒和茶碱标准曲线试剂盒(美国雅培公司)。
1.2 病例
本院2004至2008年间符合COPD临床诊断标准的78例住院患者,均为汉族,每例患者至少测定茶碱血清谷浓度1次以上。其中男59例,女19例,年龄45~92岁,平均年龄(57.23±8.77)岁。排除因心源性及非COPD疾病而使用茶碱的患者。
1.3 测定方法
患者接受茶碱维持量疗法,口服、静滴氨茶碱或口服茶碱缓释剂或茶碱控释剂,用药3 d后住院测定血药浓度(谷浓度)。清晨给药前,采空腹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至少50 μl,采用免疫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用TDx药物浓度自动分析仪及茶碱试剂盒测定血清中茶碱的浓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应用茶碱患者血药浓度分布情况
根据对茶碱类药物作用的传统认识及临床治疗研究,将108例次氨茶碱血药浓度归入4个范围,分别统计各范围的有效例次、效差或无效例次及其百分率,见表1。可见随着茶碱血药浓度的增大 ,各个浓度范围的例次依次减少。例次最多的为≤10.00 μg/ml范围。茶碱浓度≤10.0 μg/ml组有效率达78.3%,并不比10.01~15.0 μg/ml组和15.01~20.0 μg/ml组治疗效果差。108例次中,最低的有效浓度为2.65 μg/ml,为52岁的COPD患者。从而可以推断,低浓度茶碱(≤10.0 μg/ml)临床疗效与较高浓度组差别不大。表1 108例次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略)
2.2 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茶碱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总共108例次中48例次监测到不良反应,主要为心率增快、恶心、呕吐、双手震颤等。血药浓度≤10.00 μg/ml的60例次中有20例恶心,1例呕吐,1例双手震颤。血药浓度>10.00 μg/ml的48例次中28例次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58.3%,见表2。可见低于潜在中毒浓度20.00 μg/ml的范围内,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血药浓度升高而升高,即使在<5.00 μg/ml的低浓度,也有不良反应例次。血药浓度10 μg/ml以上的不良反应大部分表现为呼吸急促、心率过快、腹痛、头昏等。表2 不良反应分布情况(略)
3 讨论
治疗COPD主要为综合性治疗,目的是预防疾病进一步进展,治疗并发症,防止肺功能进一步恶化。药物治疗以支气管扩张剂为主,通过改善通气、降低呼气末肺容积来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活动耐力。在COPD治疗中,茶碱的支气管扩张作用既不如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时明显,也不如抗胆碱能药物及β2受体激动剂作用显著,并非用其扩张支气管作用,而是利用茶碱能够增加膈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的作用改善通气驱动功能,增加活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1〕。
茶碱的半衰期(t1/2)为(9.0±2.1) h〔2〕,所以在3 d后早晨空腹测定血药浓度,从理论上已基本达到稳态谷浓度,而且又可以避免食物对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细胞色素P450(CYP)酶系中的CYPlA2的诱导剂或抑制剂,以及由CYPlA2代谢的药物,均可影响茶碱的血药浓度。患者的年龄、特殊的生理病理情况也会影响血药浓度。茶碱在哮喘治疗中的血药浓度公认为10~20 μg/ml;对COPD患者,血药浓度由5 μg/ml升至20 μg/ml,呼吸功能改善并不明显〔3〕,故多推荐5~15 μg/ml,以减少毒副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茶碱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价值并非主要源于其支气管扩张作用,其抗炎、免疫调节和呼吸增强作用具有更重要的价值,这些作用都是在血药浓度低于5 μg/ml水平出现〔4〕。也有研究表明,长期用小剂量氨茶碱治疗COPD,可达到强心、利尿及增强膈肌收缩力的作用〔5〕。在笔者回顾的病例中,60例次(55.6%)的血药浓度在≤10 μg/ml范围,而且有效率较高(78.3%)。这些病例多合并应用抗生素、免疫调节剂,增强了氨茶碱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或者合用了β2受体激动剂等支气管扩张剂起到较好的平喘疗效。而血药浓度在>10 μg/ml范围的48例次中,有效率为75%,与<10 μg/ml组无明显差异。
高于潜在中毒血浓度20 μg/ml时,并不是每个患者都会表现出明显的不良反应。可见,轻微的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并不能作为给药的终点,只有血药浓度才能可靠地给医生预告茶碱中毒〔5〕。这也说明了进行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的必要性。
为保证临床茶碱药物治疗的安全、合理、有效,要对其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对于COPD患者,小剂量茶碱配合支气管扩张剂和/或小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会得到很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
【参考文献】
1 翁心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源性心脏病〔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3212.
2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17.
3 赵汉臣.实用治疗药物监测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77.
4 张华年,卢秀丽,杨焱明.茶碱治疗哮喘新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1999;5(4):7.
5 李明华,殷凯生,董竞成.哮喘病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