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发表时间:2010-05-18 浏览次数:511次
作者:邬剑宏 作者单位:312300 浙江省上虞市人民医院ICU
关键字:呼吸衰竭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本院ICU室自2002~2005年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6例COPD患者诊断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56~81岁,平均年龄63岁。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如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适当应用呼吸兴奋剂等。但病情无明显好转,均行无创机械通气,选用伟康公司BiPAP S/T—D30呼吸机。吸气相压力(IPAP)从8cmH2O开始(1cmH2O=0.098Kpa),呼气相压力(EPAP)为2~4cmH2O,然后以2cmH2O递增,至通气明显改善,保持潮气量7~10ml/,每次通气时间3~4h,2~3次/d,根据病情调节治疗时间,共观察4d。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的意识精神状况,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血气指标如PH、PaO2、PaCO2。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36例患者经无创机械通气后,精神状态均有好转,神志清楚,临床症状如胸闷气促、咳痰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动脉血气分析示PH趋于正常,PaO2上升,PaCO2下降,心率、呼吸频率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表1 36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及变化(略)
3 讨论
COPD主要是气道阻力增加,肺泡弹性纤维减退、破坏,导致肺组织过度充气和气道动态陷闭,引起缺氧和CO2潴留,使得COPD患者长久处于低氧、高碳酸血症和循环功能障碍等病理过程中,造成呼吸肌供血不足,供氧减少,呼吸肌收缩力减退或疲劳,呼吸中枢驱动力和感知能力低下,呼吸作功减弱,氧输送和氧利用发生障碍[2]。
临床上对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仅靠常规对症治疗,效果不理想。有创机械通气虽然是治疗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最为有效的措施,但存在以下问题:增加病人痛苦;易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等严重并发症;易产生依赖性,造成脱机困难,护理工作增加,而无创机械通气具有避免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并发症,减少二重感染,操作简便,节约费用,疗效明显等优点[3]。
BiPAP呼吸机是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基本原理是压力支持通气加呼气末正压通气,吸气时提供一定压力帮助克服肺、胸廓弹性回缩力和气道阻力,呼气时保持一个相对较低压力来防止小气道闭塞,减少吸气时阻力和帮助气体在肺内分布均匀,增加功能肺单位,改善血液气体交换,减少呼吸功能,缓解呼吸肌疲劳,减少呼吸肌氧耗。本组治疗结果表明,BiPAP治疗对改善缺氧、CO2潴留、代偿性酸中毒有良好的效果。
根据在实际应用中的体会,使用无创机械通气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掌握适应症:患者清醒能够合作;血流动力学稳定;不需要气管插管保护;无误吸;无严重消化道出血、气道分泌物过多且排痰不利等情况;无影响使用面罩的面部创伤,能够耐受面罩。(2)尽量减少无创机械通气带来的不良反应,如口咽干燥、鼻面罩压迫不适、眼睑水肿、胃胀气等。(3)上机前,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讲清无创机械通气能帮助患者呼吸,改善气促,以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取得患者配合。(4)首次使用应采用较低的IPAP,如8cmH2O,使患者较易适应,以后以2cmH2O间距逐步增加,以达到良好的人机配合。
综上所述,无创机械通气在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效果是明显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规范.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2 曾祥毅,欧相林,王小平,等.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5(16):306~307.
3 杨秀云,谢康民,王一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严重呼吸衰竭的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诊医学,2000,9(6):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