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呼吸病学》

射流式雾化吸入对COPD II型呼吸衰竭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0-05-05  浏览次数:572次

  作者:朱聪,赵忠艳 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呼吸内科,浙江 温州 325027

  【关键词】 Ⅱ型呼吸衰竭 射流式雾化 血气分析

  射流式雾化吸入是以氧气为驱动力,利用高速氧流量造成的压力直接将液体药物撞击成微小颗粒,使药液雾化并推动雾化后的颗粒进入气道深部的方法[1]。为了解该雾化方法对COPD 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我们采用在雾化前后监测血气分析进行对照观察,以评价其在治疗COPD II型呼吸衰竭患者过程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8年3月在本院呼吸科病房住院、需雾化吸入治疗并符合诊断标准[2]的COPDII型呼吸衰竭患者27例,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43~80岁,平均5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雾化前的血气分析示PaO2 60 mmHg,PaCO2为50 mmHg。②神志清楚,配合操作。③除外药物过敏、合并心衰、意识障碍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

  1.2 射流式雾化吸入 采用可必特雾化液2 mL加普米克令舒雾化液4 mL注入储药杯,选择6 L/min的氧气流量做雾化吸入,每次吸入时间15 min。采用宁波市海曙医疗用品厂生产的QYW-(20 mL)II型药物雾化器。

  1.3 监测指标 在雾化前5 min和雾化后5 min做血气分析的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组间均数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

  1.5 结果 26例患者雾化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其中1例患者出现胸闷、心悸等不良反应,经停止雾化休息处理5 min后缓解。26例患者的PaO2由治疗前的(53.94±5.64)mmHg提高到治疗后的(63.15±5.77)mmHg,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而PaCO2治疗前后分别为(65.47±8.90)mmHg和(65.48±9.32)mmHg,差异无显著性。

  2 讨论

  传统超声雾化是以超声波震动的原理将药液汽化成颗粒,和射流式相比气雾微粒偏大(>5μm),不易沉积于下呼吸道,同时时间较长患者不愿接受。射流式雾化器产生的雾粒直径为2~4 μm,在肺内沉积率约达10%[3]。此直径的微粒能使药物迅速弥散,沉降于下呼吸道,且接触面广泛。吸入时仅要求患者用潮气量呼吸,即使是严重气促而无法做深呼吸的患者也能配合使用。因其操作简便,治疗时间短,患者容易接受;同时一人一具的雾化器也避免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但需注意的是,雾化后会有一部分药液残留在口咽部,如果用糖皮质激素做雾化剂,会使唾液中的糖水平升高,继而刺激白色念珠菌生长,引发口腔感染。因此每次雾化后一定要用清水认真漱口,清除口咽部残余药物,减轻口腔不良反应。

  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患者,临床上除使用有效抗生素控制炎症发展外,合理的氧疗和雾化吸入治疗是两个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4]。但吸入高浓度氧会导致Ⅱ型呼衰患者CO2的潴留,甚至引起肺性脑病。射流式雾化吸入的驱动氧流量为6~8 L/min,氧浓度可达45%~53%,是否会因解除患者的低氧血症,导致CO2潴留上升而造成呼吸中枢的麻醉是大家在使用该种雾化方式过程中比较关注的问题。本结果显示,在雾化吸入后患者的PaO2有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 <0.01),据分析这与射流式雾化吸入的驱动力为高流量的氧气有关。高流量的氧气使吸入气中的氧浓度得到明显提高,提高了肺泡的弥散度;另一方面由于射流式雾化吸入的药物量较少,只有6 mL,水蒸汽对吸入氧浓度的影响减少,因而促进了PaO2的升高。COPD患者由于气道受炎症的刺激痉挛,分泌物增多,雾化后因支气管的扩张和平滑肌的舒张,稀化了气道分泌物,利于痰液排出,在PaO2得到上升的同时也促进了PaCO2的排出。同时射流式雾化吸入时间较短,仅15 min,因此对PaCO2的影响不大,不会引起CO2的潴留和肺性脑病。

  射流式雾化吸入安全性好,27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出现胸闷、心悸等不良反应;雾化后患者的PaO2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而PaCO2变化不大,因此适用于临床中COPD 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陆雪芬,吴荷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的选择及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7(10):98.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3] 李弘,张志勇,花天放.不同方法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手术后血气分析的影响[J].上海护理,2003,3(4):8-9.

  [4] 朱元珏,陈文彬.呼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32-64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