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量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0-04-23 浏览次数:592次
作者:韩志翔,冯霏霏,马峥嵘,袁保荣 作者单位: 455133 河南安阳,安阳县第一人民医院
【关键词】 低分子量肝素
观察分析低分子量肝素(速避凝)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疗效,并对出凝血指标进行了监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UAP病人45例,均为住院病人,年龄≥60岁,诊断标准依据1979年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将初发型、恶化型及各型自发性心绞痛均归属于UAP,入选前48h至少有1次以上的心绞痛发作,发作时均伴有ECG相邻两个导联的ST段偏移≥0.1mV,T波压低、倒置或伪改善。AMI、梗死后心绞痛及抗凝剂禁忌者排除(不入选)。
1.2 用药方法 速避凝0.4ml皮下注射,2~3次/d,共7天。
1.3 疗效判定标准 心绞痛不再发作,或<2次/周,体力活动耐量增加,心电图原有ST段偏移或T波倒置恢复正常或ST-T明显改善。有效:心绞痛次数减少,50%以上或多次疼痛时间缩短,ST段偏移较前改善。无效:心绞痛发作程度、次数、持续时间及心电图均无改善或发生AMI、猝死、急诊PTCA等。
1.4 实验室监测指标 PT、APTT、FIB、PLT,测定时间:用药前即刻及末次注射后12h。
1.5 统计学方法 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应用速避凝治疗中显效30例(66.7%),有效12例(26.7%),3例治疗3天无效6.7%,急诊行PTCA治疗,余病例均未发生AMI、猝死、急诊PTCA等心脏事件。
2.2 对出凝血指标的影响 用药前后出凝血指标的变化,见表1。
表1 患者用药前后出凝血指标的变化 (略)
注:与用药前比较,*P<0.05,**P<0.01
3 讨论
UAP的重要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危险性显著增加[1]。目前多主张采用抗凝治疗,以防止和减少病变部位血栓形成和扩展[2]。低分子量肝素是普通肝素酶解或化学降解产物,抗凝作用与普通肝素大致相同,由于分子量小(平均分子量4500道尔顿),其抗Xa和抗-Ⅱa活性比例增加,对于和血小板结合了的因子Xa亦有抑制作用,因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更加明显。低分子量肝素与血浆蛋白非特异性结合力较低,因而生物利用度较高,半衰期较长,抗凝效果呈明显剂效关系,皮下注射吸收好,几乎为100%[3]。本文试验显示速避凝治疗UAP,近期显效66.7%,有效26.7%,总有效率93.3%。
本组结果显示:速避凝对APTT影响不大,PT仅轻度延长,FIB用药后减低(P<0.01),提示了纤溶过程的加强。本组病例用药后的出凝血指标均无明显改变,其中有3例注射部位有皮下瘀斑,考虑与局部因素有关,而非全身凝血过程的改变。一般剂量无需实验室监测凝血指标[4,5]。本组观察结果与此一致,使用安全系数大,因此认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对老年UAP的近期疗效确切,使用安全、方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RiziR DG, Healy S,Margulis A, et al. A new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for hospital prognosis of unable angina pectoris. Am J cardiol,1995,75(15):995-997.
2 Waters D, Lam J,Theroux P.Newer concepts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aginapectoris.Am J Cardiol,1992,68(12):34-41.
3 Fareed P, Walengal,Kaman A.A modified stasis thrombosis model to study the entity osmotic actions of heparin and fractions semis.Thrombi He Most,1995,11:155.
4 Hirsh J,Levine MN.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blood.Blood,1992,79:1-17.
5 Fared J, Hoppensteadt DA. Pharmacology of the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s.semis.Thromb Hemost,1996,22(suppl 2):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