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络通胶囊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2-05-23 浏览次数:646次
作者:梅颖 李志伟 作者单位:476334 河南虞城,虞城县杜集镇卫生院
【摘要】 目的 探讨脑络通胶囊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干预效果。方法 135例脑供血不足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A组(治疗组)100例,B组(对照组)35例,分别观察3个月后血液流变学的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服用脑络通胶囊能够有效改善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关键词】 慢性脑供血不足,脑络通胶囊,血液流变学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其病因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糖、高血脂等引起。长期脑供血不足可引起缺血性中风和老年性痴呆[1],有研究表明红细胞压积和全血黏度升高是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2],因此发现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对于早期防治动脉硬化,控制脑供血不足的进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脑络通胶囊是吉林金宝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用于临床治疗脑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头晕、头痛、四肢麻木、神疲乏力等症状。本研究观察脑络通胶囊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5月~2007年5月在我院内科门诊及住院部共收集符合慢性脑供血不足诊断标准的患者135例,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A组(治疗组)100例,B组(对照组)35例。A组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42~78岁,平均60岁;B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45~82岁,平均63.5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资料分别经χ2检验、方差分析,具有均衡性(P>0.05)。135例患者均行头颅CT或MRI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其中101例行TCD检查。
1.2 诊断标准 慢性脑供血不足诊断标准:(1)年龄≥45岁;(2)有头痛、头晕、头沉三者之一,可伴睡眠障碍、记忆力障碍等自觉症状;(3)神经系统检查未见脑的局灶性定位神经特征;(4)支持脑动脉硬化所见;眼底动脉硬化改变(动静脉直径之比为1∶3),或可闻及颈部血管杂音;(5) 头颅CT或MRI检查未见异常或有腔隙性梗死灶;(6)颈部血管超声颈动脉IMT≥0.10 cm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管腔狭窄表现:TCD检查提示脑灌流动脉有闭塞或狭窄。(7)排除其他疾病导致上述症状者。符合(1)、(2)、(3)、(4)、(5)、(7)或(6)可入选。
1.3 排除标准 排除各种急慢性炎症、肿瘤、血液症等,有明显的肝、肾、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
1.4 用药方法 A组:给予原发病的常规药物治疗,同时给予脑络通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温水冲服,服用3个月。B组:给予原发病的常规药物治疗。两组同时加用肠溶阿司匹林75 mg,每日1次,服用3个月。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Ridit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血液流变学结果,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值的比较 由表1可见。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经分组t检验差异不显著。
3 讨论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指大脑整体水平的血流供应减少[低于40~60 ml/(100 g脑组织·min)]的状态;并非局灶的大脑缺血[3]。脑血管疾病与血液流变学改变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常作为诊治和预防中的重要参考指标[4]。慢性脑供血不足是于1991年日本第16次脑组织学会上正式提出的[5],影响血液流变学的因素包括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沉和纤维蛋白原等,这些指标的变化可直接影响血液的流动性、黏滞性和凝固性,其变化超过正常范围,就可能引起脑供血不足症状的发生。因此,研究和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防治和病因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脑络通胶囊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脑供血不足症状,为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多水平、多途径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可能,有较好的前景。脑络通胶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有待进一步详尽的大样本的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 香山科学会议第91次学术讨论会纪要.跨世纪脑科学,老年性痴呆致病机理与防治.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8,17(3):133-135.
2 冉春风.脑血管疾病.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0-11.
3 近藤.无症状性脑血管病への対应颈动脉病变の治疗.日内会杂志,2000,86(4):781.
4 杨明山,方思羽,阮旭中.神经科急症诊断治疗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43-545.
5 平井俊策.脑梗塞と慢性脑循环不全症のMRI.脑と神经,1991,4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