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内科》

蚓激酶治疗频发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5-03  浏览次数:665次

  作者:史晶晶,黄黎峰,吴红芳,谭东森  作者单位:315200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龙赛医院神经科

  【关键词】 蚓激酶,频发椎,基底动脉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供血不足致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中老年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作者自2005年2月至2007年12月用蚓激酶胶囊治疗频繁发作的椎 基底动脉系统TIA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0例患者中男69例,女21例;均符合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的诊断标准[1],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短期频繁发作(1个月内发作次数≥3次);除外引起眩晕的其他疾病:如美尼尔病、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中耳炎、耳硬化症、体位性低血压、椎 基底动脉性偏头痛、急性脑梗死、颅内出血、肿瘤、炎症、脱髓鞘性神经病变;肝肾功能正常且无出血性疾病。头颅MRI除外急性颅内出血、脑梗死或肿瘤;肝肾功能正常且无出血性疾病。发病前15例无明显诱因,75例有发病诱因,其中起床发病12例、头位或体位变化26例、疲劳及睡眠障碍18例、情绪异常9例、其它起病10例。临床表现均为眩晕、头晕,伴有头痛28例,小脑性共济失调21例,四肢乏力19例,黑18例,言语含糊17例,短暂意识丧失16例,复视、交叉性瘫痪各14例,交叉性感觉障碍、跌倒发作各12例,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四肢麻木各10例,耳鸣7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78例,颈椎病史46例,高黏血症史40例,高脂血症史28例,糖尿病史24例,冠心病史18例,脑梗死病史20例(含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史7例,吸烟史32例,饮酒史20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发现陈旧性脑梗死30例(其中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10例、基底节区8例、脑干7例、小脑5例)。TCD检查显示异常85例,其中椎 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45例、血流速度增快、血管痉挛、狭窄27例、脑动脉硬化13例。

  1.2 采用

  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男37例,女11例;年龄54~75岁,平均(60.2±9.3)岁。对照组42例,男32例,女10例;年龄52~74岁,平均(61.3±9.1)岁。两组性别、年龄、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两组均常规口服氟桂利嗪胶囊5mg,每晚睡前服,同时予丹参20ml、胞二磷胆碱0.75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蚓激酶胶囊(30万U/粒)2粒/次,3次/d,餐前0.5h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4d。

  1.4 疗效评定

  基本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部分症状消失或减轻;无效:症状无明显减轻。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4d后,进行临床疗效判定,并进行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等实验室指标检测。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略)注:两组比较P<0.05

  2.2 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血流变学变化比较(略)注:两组比较#P<0.05;*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1例出现恶心,对症治疗后消失,无出血、皮疹现象发生。

  3 讨论

  椎 基底动脉系统TIA临床表现为眩晕、头晕、构音障碍、跌倒发作、共济失调、异常的眼球运动、复视、交叉性运动或感觉障碍、偏盲或双侧视力丧失。这些症状短暂、反复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反复发作的椎 基底动脉系统TIA可演变成完全性脑卒中,一旦发生,病死率达20%~30%[2]。其主要发病因素是血管病变、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流变学异常。此类患者普遍存在血管痉挛、血流加速或血流量减少、血黏度及血液凝固性增加等一种或多种病理改变,因此临床治疗主要通过扩张血管、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障碍,以改善脑供血迅速缓解症状。蚓激酶胶囊是从活体特种蚯蚓中提取的一组蛋白水解酶,含有纤维蛋白溶酶和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它的作用机制是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抑制纤维蛋白原生成纤维蛋白;直接水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激活纤溶系统,促进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

  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生成,增强内源纤溶活力[3]。本研究发现蚓激酶胶囊在治疗组可降低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且对改善频发椎 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具有较好疗效,表明蚓激酶胶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作为一种治疗频发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有效降纤药物,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本研究治疗时间短,其远期疗效及复发率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第5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31~134.

  2 雷静,高培毅,林燕,等.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后循环CT灌注研究.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0(3):198~201.

  3 卞光荣,邵凤扬,顾进,等.蚓激酶对动脉粥样硬化及纤溶活性的干预研究.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24(5):548~55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