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误诊为肺结核病52例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18 浏览次数:879次
作者:施美华,吴妹英 作者单位: 215007 江苏苏州,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 分析肺结核与肺癌的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提高对这两种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肺癌诊断为肺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 肺结核与肺癌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当两病并存时更难以鉴别。结论 医务人员应拓宽知识面并及时应用纤支镜、胸CT等检查,尽早诊断,减少误诊的发生。
【关键词】 肺结核;肺癌
肺癌为当前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由于肺癌与肺结核均为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他们的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易误诊。现将我院2年内52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52例,男42例,女10例;年龄26~81岁,平均62.6岁;吸烟39例,咳嗽、咳痰33例,痰血及少量咯血26例,胸闷、胸痛24例,消瘦23例,声嘶1例。
1.2 诊断依据 (1)肺结核诊断依据:痰集TB菌阳性或痰培养结核菌阳性。(2)肺癌的诊断依据:痰脱落细胞检查19例,纤支镜病理证实18例,淋巴结活检2例,胸腔积液脱落细胞检查6例,临床综合判断7例。
1.3 X线或胸CT表现 斑片状、斑点状阴影10例,团块状阴影或肺不张29例,胸腔积液11例,弥漫性病变4例,空洞1例。
1.4 组织分型 鳞癌28例,腺癌9例,大细胞未分化癌2例,未定型6例,痰集TB菌(+)9例,痰培养结核菌阳性1例。
1.5 误诊时间 最短1个月,最长7年。
2 误诊分析
2.1 因胸腔积液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 共11例,占21.2%。本组患者女4例,年龄小于50岁1例,血性胸腔积液3例,双侧胸腔积液2例,肺不张伴胸腔积液3例。胸腔积液最常见的疾病为结核性胸膜炎,但恶性肿瘤也可并发胸腔积液或乳癌、淋巴瘤及其他肿瘤的胸膜转移。由于胸水中抗酸杆菌的检出率较低,加上大量胸腔积液可掩盖原发病灶,因此给诊断带来较大困难,这也是易误诊的原因。因此对于50岁以上的患者,不论其胸腔积液是血性的,还是黄色的,均应多次检查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及早行胸CT或胸膜活检或纤支镜检查,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因为纤支镜检查对肺癌检查的阳性率达60%~90%[1]。
2.2 肺内斑片状阴影误诊为浸润型肺结核 共10例,占19.2%。当在肺结核好发部位出现小斑片状阴影时易误诊为肺结核。本组1例男性,58岁,无吸烟史,因间断反复痰血3个月就诊,给予抗痨及止血对症处理1个月后仍一直有间断痰血,X线胸片示右上肺斑片状阴影无吸收,经纤支镜诊断为大细胞未分化癌。
2.3 肺泡癌误诊为粟粒型肺结核 共4例,占7.7%。肺泡癌与粟粒型肺结核的X线表现极为相似,且两种疾病中癌细胞与结核菌的检出率均较低,因此当临床上无明显的结核毒性症状,经抗痨后仍出现进行性胸闷,要警惕肺泡癌,应及早行相关检查,及早诊断。
2.4 团块状阴影或肺不张误诊为肺结核 共29例,占55.8%。虽然肺结核X线可表现为团块状阴影或肺不张,但此X线表现更易出现在肺癌的胸片中。肺癌可引起阻塞性肺炎、肺段及亚段的不张,周围型肺癌结节和肿块阴影具有分叶和毛刺。胸CT可给予更多的提示,但当肺结核病灶与肺癌同处一处时,诊断难度更大。因此对此类患者要拓宽知识面。胸CT、纤支镜、血CEA等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2.5 癌性空洞误诊为结核空洞 共1例,占1.9%。本例患者因间断痰血1年后就诊,X线胸片示右上肺第2肋见5.9cm×4.5cm透光区内有液平、壁厚,痰培养结核菌阳性。经抗痨1个月,效果不佳。经纤支镜检查找到癌细胞,因此当X线表现为巨大厚壁偏心空洞时,要警惕肺癌的可能。
2.6 肺癌与肺结核共存 共9例,占17.3%。据报道,肺结核与肺癌并存的发生率为0.2%~2.7%,60岁以上患者增至为10%~15%。本组结果略高于报道,本组男8例,女1例,有长期吸烟史7例,最小年龄47岁,平均64.7岁。X线表现大量胸腔积液1例,合并胸腔积液2例,斑片状阴影2例,肺不张5例,后壁空洞1例。当痰菌或痰培养结核菌阳性时,医务人员易忽视两病并存的可能。抗痨治疗1~3个月效果不佳时才会考虑是否存在其他原因,这样就延误了诊断时间。因此,对于男性45岁以上有长期吸烟史、肺结核菌阳性患者抗痨不佳时要警惕两病并存[2~4]。
总之,对于医务人员要拓宽知识面,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熟悉两病的X线及胸CT改变,在临床上及时应用纤支镜、胸CT等各种检查手段,尽早诊断、减少错误,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 刘昌庭.现代纤维支气管镜诊断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71.
2 吴激波.肺结核并存肺癌32例临床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04,9(4):399.
3 曹进.青年人肺癌17例误诊原因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4,22(1):1681.
4 谢惠安.现代结合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58-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