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外科学其他》

69例药物性肝炎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11-23  浏览次数:785次

  作者:杨洪英  作者单位:四川省隆昌县人民医院内一科(642150)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了2006~2011年收治的69例确诊为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炎的常见药物是中草药、抗结核药、抗生素、抗肿瘤药等。结论: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种类多,许多临床常见的药物可引起肝脏损害,应加强临床用药指导及药物性肝炎的防治。

  【关键词】 药物性肝炎;肝脏损害;病因;临床特点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2006 to 2011 treated 69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drug-induced hepatitis and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Results:Common causes of drug-induced hepatitis herbal drugs,anti-TB drugs,antibiotics,antineoplastic agents,etc.Conclusion:Many drugs can lead to the occurrence of drug-induced hepatitis,many clinical common drugs can cause liver damage,should strengthen the guiding clinical treatment and drug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epatitis.

  Key words: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liver damage;nursing;etiology;clinical features

  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不断扩大,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也越来越多,临床上药物性肝炎的病例也明显增多,有文献报道药物性肝炎约占所有药物损害病例的1O~15%[1]。在西方国家,由药物引起的急性肝功能衰竭约占全部肝功能衰竭患者的10~52%[2]。由于药物性肝炎临床表现复杂,实验室检查又缺乏特异性,常易导致漏诊、误治。本文通过对69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为临床诊治该病积累更多的经验。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3]

  (1)用药后1周~3个月出现肝损害表现;(2)初发症状有疲乏、纳差、恶心呕吐、发热、皮疹、瘙痒、黄疸等;(3)末梢血中嗜酸粒细胞>0.06;(4)有肝内淤胆或肝实质细胞损害病理或临床征象;(5)各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甲~庚型肝炎、EB病毒及巨细胞病毒)均阴性,并排除酒精性、自身免疫性、遗传性肝病及肝占位性病变;(6)再次用药后又发生肝损害。具备上述标准(1)再加上(2)~(6)中的任何两项即可诊断为药物性肝炎。

  1.2 病例资料

  69例患者来自于我院传染病科2006年9月~2011年3月收治的住院病人,其中男性31例,女38例;平均年龄46.84±13.09岁。临床表现:不同程度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65例(94.20%),皮肤瘙痒24例(34.78%),皮疹14例(20.29%),不同程度黄疸45例(65.22%),肝肿大13例(18.84%),右上腹部不适39例(56.52%),白细胞升高27例(39.13%),嗜酸性粒细胞升高42例(60.87%),转氨酶升高69例(100%),胆红素升高40例(57.97%),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51例(73.91%),白蛋白下降17例(24.64%)。

  用药到发病时间:1周内8例(11.59%),1~2周内13例(18.84%),2~4周20例(28.99%),1~3个月28例(40.58%)。

  药物种类:中草药及中成药29例(42.03%),包括治疗风湿病、皮肤病、肿瘤、尿路结石的中草药及其偏方配制的药丸、药酒等;抗结核药物25例(36.23%),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其他如抗生素、肿瘤化疗药、解热镇痛药、降血糖药、抗痛风药等合计15例(21.74%)。

  1.3 治疗方法

  (1)一旦确诊为药物性肝炎,立即停用相关可疑药物,若原发病严重而不能完全停药,且肝功能损伤尚不十分严重者,可减量使用;(2)卧床休息,给予支持治疗,高热量、高蛋白、低脂饮食;(3)积极予以保肝治疗,给予还原性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甘草酸二胺、促肝细胞生长素、复方丹参注射液等改善肝功能和对症处理,对于淤胆者使用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必要时可输血浆、白蛋白等综合支持治疗;(4)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有出血倾向加用维生素K;(5)尽量用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异烟肼引起的肝炎可用较大剂量的维生素B6静脉滴注。

  2 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有45例患者在半个月内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肝功能明显好转而出院,22例经过1~6个月不等的治疗而获治愈,另有2例因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经救治无效死亡。

  3 讨论

  药物性肝炎是较为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新特药和各种植物药的大量出现及使用,药物性肝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仅次于药物热及药物疹,居药物反应的第3位[4]。肝脏是药物在体内最主要的代谢场所,肝脏一方面具有解毒功能,能将有毒物质代谢为无毒物质,另一方面也会使若干无毒的母体药物经肝脏代谢后转变为有毒的反应性中间代谢产物,从而使肝脏首先受损。所以药物所致的肝病,可能是因为药物本身具有肝毒性,也可能是因为肝脏增毒作用的结果。

  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其早期症状、体征、肝功能改变易误诊为病毒性肝炎[5]。另外当患者的基础疾病复杂,出现发热、消化道症状、乏力时,也易误认为原发病复发或加重。同时用多种药物治疗一种以上的疾病,毒性作用将随用药物种类的增加而增加。故临床上多种药物同时联合使用时,一定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定期复查肝功能,注意药物性肝炎发生[5]。

  药物性肝炎治疗的关键是立即停止一切对肝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同时积极给予保肝、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目前主要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多烯磷脂酰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并可输血浆、白蛋白等,患者一般均可治愈[6]。重症药物性肝炎与同一类型的重症病毒性肝炎对比,治疗的难度更大,预后多较差。

  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发现引起肝损害的药物较多,但中草药和/或中成药居首位。其次是抗结核药。其原因可能是长期以来,人们通常认为中药很安全,没有不良反应,这是一种认识的误区。中草药的肝毒性可以是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的直接毒性,随着中草药的广泛应用,中草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日益增多,除了种植药材农药的残留及品种混淆、以假充真等外,中草药本身的毒副作用也不可忽视[6]。临床上就有很多患者因私自服用中药偏方秘方致肝脏受到损害而住院治疗。

  综上,为了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临床医生除了要更多地了解药物性肝炎的特点外,在选择使用药物时,务必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减少联合用药的种类,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尽可能避免药物对肝脏的损害,同时加强对服用中成药及中药汤剂患者的肝功能监测,加深医务工作者及广大群众对中草药导致“药物性肝炎”的认识,从而尽可能的降低药物性肝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何远学,林锋.药物性肝炎7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7,9(7):979-980.

  [2] Larrey D,Pageaux G P.Drug-induced acute liver failure[J].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5,17:141-143.

  [3] Friedenberg F,Jensen G,Gujral N,et al.Serum albumin is pre-dictire of 30 day survival afte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J].JPEN,1997,21:72-74.

  [4] 黎明,郎梅春,吴锦瑜.219例药物性肝炎临床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6):67-68.

  [5] 欧阳锦盛,谢军,黄文峰,等.药物性肝炎175例临床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4):560-561.

  [6] 白文坤,王文奇,相玉芬.药物性肝炎68例临床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9,12(6):452-45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