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健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8例
发表时间:2012-04-11 浏览次数:507次
作者:孙大伟 作者单位:浙江省青田县第二中学医务室 青田 323900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疏肝健脾汤 中医药疗法
2007年6月—2009年12月笔者应用自拟疏肝健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3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21~70岁,平均38.5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5.1年;伴焦虑、忧郁、失眠25例。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2~73岁,平均37.2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4.6年;伴焦虑、忧郁、失眠22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6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痛、上腹饱胀感、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经临床体检及肝功能、胃镜、B超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68例均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Ⅲ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疏肝健脾汤,组方:党参、茯苓、枳壳各15g,柴胡9g,香附10g,川芎6g,姜半夏、白术、白芍各12g,甘草、陈皮各6g。腹胀明显加厚朴10g,木香6g;腹痛甚加延胡索12g;纳差加焦三仙12g;反酸加海螵蛸15g;脾胃虚寒加吴茱萸5g,高良姜15g;恶心呕吐加旋覆花(包煎)10g,代赭石(先煎)15g。1天1剂,水煎分2次服。 对照组给予西沙必利片10 mg,1天3次,于餐前15~30 min口服;奥美拉唑胶囊20 mg,1天2次;谷维素片20 mg,1天3次;有精神神经症状者加阿普唑仑片。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药,同时结合饮食和精神调理等疗法,共治疗2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1] 治愈:症状消失,或兼异常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且疗效较为巩固者;好转:症状消失或减轻,异常指标改善或稍有改善;未愈:症状、异常指标均未改善
3.2 临床疗效
治疗组38例中,治愈12例,好转22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89.5%;对照组30例中,治愈4例,好转19例,未愈17例,总有效率7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4 讨 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归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呃逆”、“反胃”等范畴。病因多为情志内伤、饮食失节、劳倦过度、外邪侵袭所致。主要病机为肝失疏泄,气机升降失司,脾运失职,胃失通降。《血证论》曰:“木之性疏泄,食气入胃,全赖木气以疏泄之,而谷气乃化。设肝不疏泄水谷,飧泄中满之证在所难免。”《景岳全书》曰:“嗳气多,由滞逆,滞逆多由气不行。”本病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二脏,其病性为本虚标实,脾虚为本,气滞血瘀、食积痰湿等实邪为标,本虚标实,肝郁脾虚,贯穿疾病的始终。故应标本同治,予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疏肝健脾汤用柴胡、枳壳、香附、川芎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和胃,白芍、甘草柔肝养阴,缓急止痛,陈皮、半夏、白术和胃降逆化湿,全方扶正祛邪相合,降逆化湿互补,达到调和脾胃升降,恢复中焦运化功能的目的。药理研究证实,党参、白术具有调整胃肠运动功能,抑制胃液分泌,减少胃酸排出量等作用,枳实、柴胡能加强胃排空和小肠推进作用[2],白芍、甘草为伍,有缓解胃肠痉挛、镇痛之功效,能改善上腹疼痛、不适之症,同时,党参、甘草有一定镇静作用,消除患者抑郁、焦虑、不安等精神症状。
【参考文献】
[1] 黄庆道,钟南山.广东省常见病诊疗规范[M].广州:广东省卫生厅,2003.50.
[2] 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72-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