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外科学其他》

腹腔镜下治疗结石嵌顿性胆囊炎应用体会

发表时间:2012-01-12  浏览次数:441次

  作者:王庆华 沈亦钰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医院 嘉兴 314016 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

  【关键词】 结石嵌顿性胆囊炎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急性胆囊炎曾是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的禁忌证,但随着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近年来急性胆囊炎行LC术的报道也日益增多。但结石嵌顿性胆囊炎常伴胆囊积脓、三角区解剖异常,术中易出血,误伤邻近脏器,手术风险较大。2005年12月~2009年5月我们在腹腔镜下运用吸引器结合冲、吸、推、刮等手法治疗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患者68例,临床疗效满意,现就其手术操作技巧作进一步探讨。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4年12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患者68例,男29例,女39例,年龄24~77岁,平均42岁,发病时间<3天22例,3~5天29例,>5天17例。临床表现均有右上腹绞痛,右上腹压痛明显,肌卫,Murphy征(+)。均有不同程度发热,体温>38.5℃17例,38~38.5℃20例,<38℃31例,外周血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B超检查均提示胆囊肿大,胆囊壁水肿增厚,胆囊颈部或壶腹部结石嵌顿。

  2 手术方法

  术前禁食、抗感染、输液等处理,常规三孔法,如手术困难增加一孔,常规胆囊减压后提起胆囊壶腹,血管钳撕开前后三角区浆膜,左手钳向右上牵拉胆囊壶腹,使胆囊与肝总管间距离拉大,放近摄像头充分发挥其放大作用。用吸引器分离前后三角,应注意吸引器用力方向保持向上、向右、向外分离过程中间断冲洗、吸引,保持视野清晰,此时三角区内所有管道甚至纤维组织均清晰可见。分离胆囊动脉后,明确“三管一壶腹”关系,此时大部分嵌顿结石可推入胆囊内,可放心离断胆囊管。而少部分结石嵌顿于胆囊管内无法推动,如近端部有足够长度胆囊可直接上钛夹,而有的结石嵌顿处距胆总管较近,则切开结石表面胆囊管壁甚至胆总管壁。取出结石后,于镜下缝合切口数针,再上钛夹离断胆囊管,推吸加电凝切除胆囊。冲洗手术术野,常规肝下负压引流,24~72小时拔除。

  3 治疗结果

  本组68例结石嵌顿性胆囊炎,中转开腹2例,中转率为2.9%。中转原因1例为血吸虫性肝硬化,肝脏明显转位,无法看清三角区解剖,1例为胆囊与横结肠致密粘连。66例手术成功,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第一天体温即下降,患者即可下床活动、进食,无术后出血、胆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出现。

  4 讨 论

  LC术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但结石嵌顿性胆囊炎往往出现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甚至胆囊内积脓、胆囊床积脓、胆囊穿孔,施行LC术胆囊床易出血,胆道损伤危险性增加,以往被认为是LC的禁忌证[1]。我们近几年运用吸引器钝性分离,采用推、刮、旋、转等手法,间断结合冲洗、吸引,在腹腔镜治疗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尤其对它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有了新的认识。

  三角区分离是LC术的关键步骤,结石嵌顿性胆囊炎往往三角区解剖紊乱,难于分离,最终使手术无法进行,甚至造成胆管损伤。有研究表明,人为因素是胆管损伤的首要原因[2],视感知错觉导致胆管损伤占97%[3]。因此,保持术野清晰、确认三管关系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冲洗推吸法,通过吸引器推刮等手法结合不断的冲洗、吸引,可始终保持视野清晰,更好显露管道结构。在由浅而深的分离过程中,由于冲去和吸走三角区内的脂肪组织和疏松结缔组织后,最终三角区只留下三管结构及胆囊动脉,从而可以从容地离断各管腔。另分离时应注意分离的方向保持向上、向右、向下力量不宜过大,防止撕裂血管及胆囊管、胆总管汇合处。常规手术过程中带用电钩、血管钳交替操作,需多次更换器械,术中发生出血、胆囊破裂,则需换用冲洗和吸引器,此时采用冲洗推吸法操作更简单,即刻可予冲洗吸引。

  有文献报道,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中转开腹率11%~19.7%[4],本组病例中转开腹率2.9%,术后无并发症出现,说明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行LC术仍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Soderlund C,Frozanpor F,Linder S,et al.Bile duct injuries a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 singleinstitution prospective study.Acute cholecystins indicates an increased risk[J].World J Surg,2005,29(8):987993.

  [2] 周全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胆管损伤的研究进展[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1,6(1):4749.

  [3] Way LW,Stewart L,Gantert W,et al.Cause and prevention of laparoscopic bile duct injuries:analysis of 252 cases from a human factorts and congnitive psychology perspective[J].Ann Surg,2003,237(4):460469.

  [4] Lo CM,Fan ST,Liu CL,et al.Early decision for conversion of laparoscopic to open cholecystectomy for treatment of acute cholecystitis[J].Am J Surg,1997,173(6):51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