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内科》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50例

发表时间:2012-04-10  浏览次数:634次

  作者:康根超,张文科,王运强,张军生 作者单位:(晋州市中医院内科,河北 晋州 052260)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灯盏细辛注射液;眩晕;中西医结合疗法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神经内科常见病,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以改善大脑循环、神经保护、改善内耳微循环、稳定前庭感受器功能为主,药物多采用盐酸培他啶、奥扎格雷钠、胞二磷胆碱钠等。中医治疗本病多在祛风、化痰、补虚、行瘀的治则下组方遣药。笔者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①以眩晕为主诉,发病时间少于24 h,经头颅CT排除出血性脑血管疾病;②符合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提出的诊断标准[1];③排除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1.2 一般资料

  将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本院内科就诊的10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5.1±4.6)岁;其中伴发高血压病15例、血脂异常13例、糖尿病7例、冠心病10例。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6.8±3.1)岁;其中伴发高血压病13例、血脂异常14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8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伴发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尼莫地平片、盐酸培他啶注射液、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胞二磷胆碱等药物,同时对症处理(降血压、降血糖、调节血脂)。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Z53021569)4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每日1次。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效果。

  2.2 观察指标

  ①观察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改善情况,统计疗效。②采用EME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测仪经枕窗探测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观察对比治疗前后VA、BA平均血流速度变化。③安全性评价:治疗期间,每日监测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客观检查包括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尿常规及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同时密切注意患者神志、肌力、体质量等生理指标,如有特殊变化,随时检查。

  2.3 疗效标准

  依据《神经病学》[2]有关标准拟定。痊愈:眩晕、恶心、呕吐消失,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显效:无眩晕发作,坐起或站立时稍感头晕,有轻度不稳感;有效:偶感眩晕发作,但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程度明显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2.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表1 2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2 2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

  (见表2)表2 2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治疗前后VA、BA平均血流速度比较

  3.3 不良反应

  观察期间,2组均未发现皮疹、发热等过敏反应,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心电图无异常,监测神志、肌力、体质量无变化,无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不良情况,治疗耐受性好。

  4 讨论

  后循环即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组成,主要供血脑干、小脑、丘脑、枕叶、部分颞叶及上段脊髓。后循环缺血是指后循环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占缺血性卒中的20%[1]。后循环缺血后引起的眩晕,属于中枢性眩晕,是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束、皮质及小脑的前庭代表区病变所致。临床特点:①眩晕与改变头位或体位无关;②粗大持续的眼球震颤;③平衡障碍,站立不稳,向一侧倾斜;④自主神经症状不明显;⑤耳鸣和听力减退不显著。

  灯盏细辛注射液的有效成分为黄酮,具有保护神经元与防治细胞毒性、调节血管内皮功能、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降低血脂、调节免疫、减轻炎症反应、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抗自由基损伤、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3-5];可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纤溶活性,降低纤维蛋白原,防止血栓形成,从而改善脑血液循环,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与开放,恢复缺血半暗带血液供应,防止再灌注损伤[6]。

  本观察结果显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改善临床症状,增加VA、BA平均血流速度,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

  【参考文献】

  [1] 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9):786-787.

  [2] 王维治.神经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7.

  [3] 管青山,狄晴,张颖冬,等.磁共振波谱分析灯盏细辛对实验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264-5265.

  [4] 吴育彬,吴映华,庄伟端,等.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6,13(1):6-8.

  [5] 熊劲,刘晓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SOD、MDA、NO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4,25(12):1463-1464.

  [6] 张春霞.灯盏细辛中黄酮类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8,17(2):111-11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