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外科学其他》

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及肝脓肿的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1-05-25  浏览次数:391次

  作者:邓代彬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

  【摘要】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及肝脓肿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复杂、死亡率高,对患者身体健康有极大危害。其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的胆管梗阻及胆管感染,致肝脓肿。在治疗感染的同时必须处理胆管结石和胆管梗阻。本文结合我院自2001年1月以来收治的78例患者浅谈诊治体会。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患者,男38例,女40例,年龄23~67岁,其中40~55岁52例,没有发现家族性。合并胆管感染67例(85.90%),合并肝脓肿11例(14.10%)。

  1.2 临床表现 多以持续性高热,伴有寒战、腹痛,肝区不适、隐痛、放射到胸背部、肩胛部,酸、胀等不适,上腹部剑下疼痛。疼痛位置多数不准确,但疼痛呈持续性的、夜间加重,一般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肝外胆管结石梗阻时可有黄疸或黄疸加重。形成支气管瘘时可有胆汁样痰液。

  1.3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尤以中性升高明显,肝功能正常,血清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或正常,发病时间长时可以出现低蛋白血症。(2)影像学检查:B超诊断准确率为60%~90%,多排螺旋CT胆道三维成像,对肝胆结石伴胆道炎及脓肿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优于CT。经皮肝穿刺造影可了解结石的分布;肝内胆管的扩张、狭窄情况,对梗阻上段的情况有清晰的认识。磁共振诊断准确率90%以上,但对泥沙样结石的诊断稍不足。笔者体会到:B超结合生化、临床,诊断本病并不困难,本组78例均做出正确的诊断,其中14例在术前加做CT进一步了解病情。

  1.4 治疗方法

  1.4.1 药物治疗 用头孢三嗪加用甲硝唑,或头孢塞肟钠加甲硝唑,同时给予对症治疗。治疗过程中如发生较重的胃肠道反应时,用环丙沙星替换甲硝唑。我们同时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不用中药治疗;另一组在同样方法治疗的情况下,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早期用清热解毒,晚期补中益气的方法进行治疗;早期选用仙方活命饮(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甘草、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或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晚期选用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芪、陈皮、白术、升麻、当归、柴胡)加减,与单纯用西药治疗对比观察效果。

  1.4.2 手术治疗 本组中有12例采用脓腔穿刺引流均失败,后仍采用手术治疗。我们采用抗生素治疗1周后手术,手术的方式有多种选择,但必须达到解除梗阻、通畅引流的目的。手术的成败对本病的治疗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联合应用纤维胆道镜,提高治愈率 [4] 。尽量减少术后断面对感染、胆瘘的发生,预防残留结石,避免伤及肝静脉入口及上的肝短静脉,造成大出血。

  1.5 结果 本组78例,治愈74例(94.87%),死亡4例(5.13%),平均住院35天。

  2 讨论

  2.1 肝胆管结石形成的原因及病理学特点 肝胆结石的病因有多种,主要与胆道细菌感染、胆汁淤滞、胆道寄生虫有关 [1] 。胆汁淤积是肝内胆管色素类结石形成的必要条件,而β-葡萄糖醛酸苷酶与钙离子结合而析出胆红素类结石形成的根本原因 [2] 。近年对胆道流体学、肝细胞代谢功能的改变、遗传因素也有深入的认识。感染形成结石,结石又反过来引起和加重感染。胆管结石形成时,肝内血管增生与血管破坏同时存在,血管破坏局部血液供应减少,胆管壁增厚、粗糙,其周围毛细血管闭塞、扩张和增生,局部微循环障碍,自身免疫力下降,所以抗生素在短期内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应用抗生素时间较长。

  2.2 胆管炎及肝脓肿的形成原因 胆管内细菌感染和胆管有不同程度的梗阻,造成胆汁引流不畅、胆管高压。由于上述两个因素的同时存在,非常容易产生感染,感染又容易形成脓肿。一般情况下胆汁内是没有细菌存在的,但有病变时局部免疫力下降,胆汁内存在细菌,胆管压力超过2.5kPa时、胆汁及胆管内的细菌反流进肝脏的血管 [3] 。其主反流途径有以下几种:(1)经肝细胞反流,肝细胞吞噬,将胆汁吞入肝细胞内,再转送到Disse间隙。(2)肝细胞旁路反流,扩张的胆小管,经过邻近肝细胞受破坏的连接,复合体、坏死肝细胞与肝血窦之间相通。(3)经区域淋巴管间隙反流。随病情的发展,肝内或胆道旁形成细小的单个或多个脓肿,或融合性的脓肿。胆管压力升高,形成胆源性肝脓肿,多个细小脓肿融合成一个大脓肿,脓腔中多有结石或胆汁。若病情继续发展、脓肿增大,脓腔可致膈下或上腹部形成炎性包块或胆管支气管瘘,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本病病情复杂,现代设备的应用及结合临床表现诊断本病并不难,但必须要有适当的治疗方案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抗感染治疗是必需的治疗方法,选择广谱抗生素,以抗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因为肝胆管结石合并感染多是混合感染,需氧菌以大肠杆菌为主,厌氧菌主要是脆弱杆菌、类杆菌,选用头孢类和抗厌氧菌感染的药品。中药亦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进一步辨证治疗及疗效观察有待研究。胆道梗阻、胆汁淤滞是本病形成的基本因素,所以除抗感染治疗外,解除梗阻、去除病灶、通畅引流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手术是解除梗阻、去除病灶、通畅引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对本病的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脓腔多呈分隔的,引流管又容易堵塞,所以穿刺引流达不到通畅引流的目的,这就是穿刺引流失败的原因。但因本病情复杂,手术的时间和方式一定要有正确的选择。我们主张抗生素治疗不少于1周,以减少手术的成败和术后感染。联合应用纤维胆道镜,可以提高治愈率 [4] 。尽量减少术后断面的感染、胆瘘的发生、预防残留结石,避免伤及肝静脉入口及上的肝短静脉。

  参考文献

  1 邹声泉.肝胆管结石的基础与临床.中华实用外科杂志,2004,1:2.

  2 杨波,张弘,朱善德,等.人肝细胞内源性β-葡萄糖醛苷酶与胆红素结石关系的免疫电镜观察.中华医学杂志,1999,79(7):513-514.

  3 何振平.肝胆管结石并发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中华实用外科杂志,2004,2:2.

  4 黄志强.肝内胆管结石病的现状与展望.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1,8(2):65-66.

  作者单位:563500贵州省道真县中医院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