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对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发表时间:2011-03-24 浏览次数:385次
作者:侯安善 作者单位:潞城市人民医院(047500)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和转移性肝癌(MHC)的血流动力学超声特征,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HCC组142人,165个肿块;MHC组49人,78个肿块。彩色多普勒(CDFI)检测瘤周及瘤内的血供情况,测量最大血流速度(Vmax)和阻力指数(RI)。将两组资料分别为小肝癌、结节型及块状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肿块增大,两组肿块血供增加,血流检出率增高;HCC组小肝癌的血流检出率高于MHC组;HCC以瘤内复合血供为主,MHC以瘤周复合血供为主。肿块增大,HCC组Vmax随之增高,而MHC组RI增加,Vmax无明显增高。结论: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血流动力学表现明显不同,CDFI对二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彩色多普勒超声
随着彩色超声诊断仪的普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脏肿瘤诊断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HCC和MHC的血液动力学改变进行分析,并将其进行对比研究,旨在为诊断和鉴别诊断HCC和MHC提供血液动力学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1例患者中,HCC组142例,肿块165个,其中男性121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9岁,其中有8例合并门静脉癌栓。MHC组49例,肿块78个,其中男性32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2岁,其原发癌包括结肠癌20例,胃癌8例,乳腺癌7例,肺癌6例,食管癌4例,小肠平滑肌肉瘤3例,卵巢癌1例,均无门静脉癌栓。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
1.2 超声仪器
全部患者均采用SONOLINE G5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1.3 方法
患者禁食12 h,首先采用二维超声观察肝脏及肿块大小、形态、位置及与周围组织关系,CDFI检测瘤周及瘤内血供情况,将肿块血供情况分为0级~Ⅲ级[1]肿块内无血流为0级;有1个~2个点状血流为Ⅰ级;3个~4个点状血流,1条~2条血管为Ⅱ级;大于4个点状血流或大于等于2条以上血管为Ⅲ级。根据多普勒形态判断肿块血供性质,是搏动性血流还是持续性血流,测定肿块血管的Vmax、RI,测量参数及图像存入光盘。根据肿块直径将HCC分为小肝癌型(<3.0 cm),结节型(3.0 cm~5.0 cm),块状型(>5.0 cm),弥漫型肝癌由于肿块边界不明确,不易判断瘤周或瘤内血供,未纳入本组资料中;而MHC组,为了增加与HCC的可比性,我们也将其分为上述三型。所得两组肿块的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和方差分析。
2 结果
165个HCC肿块中,小肝癌型57个,结节型53个,块状型55个,肿块最小直径0.8 cm,最大13.8 cm;78个MHC肿块中,小肝癌17个,结节型33个,块状型28个,肿块最小1.0 cm,最大13.1 cm。所检测肿块的血流检出情况见表1。两组肿块血供均随其瘤体增大而增加,血流检出率增高(P<0.01);HCC以瘤内搏动性和持续性双重血供为主(P<0.01),MHC以瘤周双重血供为主(P<0.01);两组小肝癌均以少血供为主,瘤内及瘤周显示稀疏点状血流或1条~2条细条状血流,HCC组小肝癌的血流检出率高于MHC组(P<0.05);块状型肿块血供丰富,在HCC组内见多条粗大血管插入,呈树枝状或五彩相嵌血流,而MHC组肿块内血供较少,主要见瘤周血管包绕,血流可在融合的肿块间穿行,肝静脉或门静脉可穿行于瘤间或被挤压。 表1 各型肿块血流检出情况表2 肿块搏动性血流Vmax、RI情况
PM检测肿块搏动性血流的Vmax和RI情况见表2。HCC随肿块增大,其Vmax及RI增加,呈高速高阻型,而MHC随肿块增大RI增加(P<0.01),Vmax却无明显增加(P<0.05)呈低速高阻型。HCC常发生于肝炎、肝硬化等肝脏弥漫性病变的基础上,而MHC患者一般无此类改变,却具有原发灶的特征,不同肿瘤血管灌注病理结构基础不同。
3 讨论
Tanaka报道,HCC的CDFI典型表现为结节内呈搏动性血流,其应用造影多普勒检查HCC,以瘤内检出搏动性血流为诊断依据其结果与血管造影相似,国内研究[2]也证实多数HCC为双重供血。大多数学者认为MHC则表现为瘤周绕行的血流,瘤内血流检率较低。我们的结果与国内外研究一致,而且随着肿块的增大,肿块血供增加,血流检出率增高。肿瘤在生产过程中分泌肿瘤生成因子,它刺激肿瘤血管增生,使肿瘤的血流灌注增加,导致肿瘤血供越渐丰富,本文两资料块状型肿块血流检出率均为100%。在小肝癌HCC及MHC均以少血供为主,而MHC组血流检出率低于HCC组,可能因为小的转移灶内尚未形成滋养血管,肿块依靠周边组织提供营养,因此瘤内血供极少。
HCC随肿块增大,其血供高速高阻的特点越见明显,这与理论上肿块血流灌注应为高速低阻不一致,原因可能为①肿块血管生长快,管壁缺乏平滑肌,无弹性,血管构形失常;②许多学者认为肿块的高速血流是瘤内动静脉短路,门静脉癌栓可导致动-门静脉短路,血管呈现窦腔,以致舒张末期流速减慢,病理尸检发现[3]30%~60%的晚期HCC患者门静脉主干或分支内有瘤栓,小肝癌30%镜下可见血管内瘤栓;③肿瘤生长迅速,挤压甚至堵塞血管。MHC的血流随肿块增大,表现为低速高阻型的特点,其Vmax并不随肿瘤增大而增快,这与陈敏华等[4]认为MHC血供相对比HCC少,流速慢,阻力高一致,而与Numata报道不相符。MHC患者一般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肿块血流速度相对较慢可能与瘤内很少有动静脉分流、极少形成门静脉癌栓、血流的压力阶差不大有关。MHC多具有原发灶肿瘤的血供特点,本组MHC资料中原发灶为肠道肿瘤患者所占比例较多,其血流速度慢,阻力高是否与之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本组资料结果表明原发性与继发性肝癌有不同的血供方式,其血流速度及阻力的变化与肿块增大之间的关系遵循不同规律,采用CDFI超声对两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侯安善.彩色多普勒对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柏山,罗淑荣,段云友,等.应用自然组织谐波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评价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的早期效果.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16(2):135~137.
[2] 于晓玲,梁 萍,董宝玮,等.白蛋白微气泡门静脉声学造影对肝癌血供的初步探讨.中华超声医学影像杂志,1999,8(4):203~205.
[3] 张天泽,徐光炜主编.肿瘤学下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927~930.
[4] 陈敏华主编.腹部疾病超声图谱.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