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胆管炎的治疗选择
发表时间:2011-05-20 浏览次数:373次
作者:方永平 作者单位:516001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的手术方法在重症急性胆管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83例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认真的围手术期处理,并选择时机手术治疗,术式包括:传统外科手术,内镜治疗,内镜治疗+腹腔镜手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PTCD)+外科手术,PTCD+腹腔镜手术,内镜治疗+外科手术。结果 全组83例患者,治愈81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均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重症急性胆管炎的手术治疗宜采用简单、有效的术式,达到挽救生命的目的,待患者渡过危险期后,再择期手术,完成彻底的治疗。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胆管炎;外科手术;内镜治疗
重症急性胆管炎是严重的胆道感染性疾病,具有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常导致患者全身生理紊乱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达33.6%[1]。因此,合适的治疗是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本文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83例的治疗选择,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3例中,男51例,女32例;年龄41~89岁,平均年龄64.2岁;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38例,内镜治疗21例,内镜治疗+腹腔镜手术6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外科手术7例,PTCD+腹腔镜手术2例,内镜治疗+外科手术9例。胆管结石53例,胆管结石+胆囊结石28例,胆道肿瘤2例,其中12例有胆道手术史。83例患者中,出现腹膜炎51例,中毒性休克15例,并发心脏疾病17例,并发肺部疾病11例,并发糖尿病20例,并发肾功能不全8例,并发肝功能不全61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一经明确诊断,立即给予抗休克,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随后,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式进行处理。(1)外科手术:在充分而必要的术前准备完成后实施手术,手术方式包括: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加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加胆囊造瘘术。(2)微创性方法:包括:①内镜治疗:先行ERCP检查,明确诊断后,如患者能耐受,则予取石,通过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用网篮将结石取出,再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如结石取出困难或结石多发而无法一次取尽者,则先行ENBD,但置管须达结石的近端,以充分引流,病情好转再行内镜取石或开腹手术。②PTCD。③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或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1.3 结果
全组83例患者,治愈81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均为多器官功能衰竭。
3 讨论
3.1 围手术期的处理
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术前合并其他器官疾病和功能异常者多见,尤其以老年患者为甚,这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风险[2],因此,术前进行积极的准备甚为重要,如对休克的积极干预,强力的抗感染治疗等,对合并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应对其重要器官功能作出全面的评估及合理的纠正,为手术创造合适的条件,使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3.2 手术的时机
由于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病情变化较大,如果保守治疗时间过长,会丧失手术时机。目前,术前的动态观察多设定时限为<24 h,边预防或纠正休克,边观察,出现下述情况应及时手术:(1)保守治疗24 h后,患者的Charcot三联征无明显改善或伴有血压下降、神志改变。(2)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体征,腹腔穿刺抽出脓性液体或胆汁性腹水。(3)影像学检查提示胆总管有结石嵌顿并肝内外胆管扩张,体温超过39°C或低于36°C,白细胞计数大于15×109/L或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4)出现休克的患者,宜先行抗休克治疗,情况改善,即是手术的有利时机,但如经积极的抗休克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应在抗休克的同时实施急诊手术,以免错失时机。(5)重症急性胆管炎合并胆源性胰腺炎。
3.3 手术方式
重症急性胆管炎的手术方式力求简单,安全有效,避免过于复杂的术式而使患者不能耐受,增加病死率。手术的关键在于引流梗阻部位以上的胆道。
3.3.1 传统方式: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加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加胆囊造瘘术都是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术式的选择应视患者的全身情况、局部解剖、病理改变而定。对于年轻、一般情况较好、术中麻醉效果满意的患者,可于严密的监护下行彻底性手术。术中须仔细探明梗阻的位置,对单纯的胆管结石,可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对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者,则可辅以胆囊切除或胆囊造瘘术。肝内型重症急性胆管炎,应设法解除肝内胆管梗阻,尽量取净结石,必要时还可将细径引流管置入梗阻部位以上胆管,以达充分减压的目的。对可能导致结石残留的肝内外胆管结石,还应放置大管径的T型管,以利术后胆道镜取石。对壶腹周围癌引起的重症急性胆管炎,如探查发现可行根治性切除者,可先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再择期行切除手术,如发现肿瘤已无法切除,则除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外,可加做胆肠吻合术,如患者情况较差,则宜行简单的胆囊空肠吻合,而不主张行复杂、耗时的胆管空肠吻合术。
3.3.2 内镜治疗:内镜技术已被公认为是一项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病死率低的诊治手段。目前,在急性胆道疾病中应用EST和ERBD对部分患者可达到解除梗阻,去除病灶,通畅引流的效果。其优越性在于:①对患者的生理干扰少,对患者的耐受性要求低;②插管成功后可达内外引流的效果,能迅速、有效地解除胆道梗阻并引流减压;③患者渡过危险期后,可利用导管进行胆道造影,明确胆道的病变部位,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既降低手术的并发症和病死率,又增加手术的彻底性。有报道指出,内镜治疗的病死率为6.2%,并发症率为12.5%,而手术组则分别为17.4%,37.0%[3]。也有学者认为EST和ERBD虽有一定程度的胆道减压作用,但由于引流管口径较小,易堵塞,因而其作用不太理想,且在急性期进行治疗,其诱发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的危险不容忽视,因此,内镜治疗应掌握一定的适应证和操作方法。
3.3.3 PTCD:PTCD是一种成熟的操作技术,其创伤小、置管迅速、恢复快、安全性高,减压引流作用可获得外科手术效果,经PTCD减压,患者病情稳定后,可进行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而达致彻底治疗的目的。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已可通过扩张瘘管,使其可通过胆道镜进行胆道取石,为微创方法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提供新的途径。PTCD成功率高,适用于:①B型超声或临床检查提示胆囊肿大;②影像学检查显示胆道梗阻的位于胆囊管开口水平以下。但PTCD引起的胆汁漏及出血等并发症,可使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3.3.4 腹腔镜手术:随着腹腔镜操作技术的提高,为重症急性胆管炎治疗提供新的途径,本组先行内镜治疗或PTCD,再进行腹腔镜手术,以提高其安全性、彻底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重症急性胆管炎的手术治疗宜采用简单、有效的术式,力求创伤小,时间短,通过胆道减压引流,达到挽救生命的目的,待患者渡过危险期后,再择期手术,完成彻底的治疗。至于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治疗,则视患者情况,取单一术式或综合术式处理,达致治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孙中杰,潘承恩.重症急性胆管炎48例体会.实用外科杂志,2001,21:356357.
2 丘敏梅,刘月华,易石坚.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的临床特点及救治.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704705.
3 杨波,麻树人,周文平,等.高龄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内镜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对比观察.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29:63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