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肝癌发现骨转移4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3-02 浏览次数:463次
作者:唐寒秋,杨登峰 作者单位: 723000 陕西汉中,汉中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
【摘要】 目的 探讨晚期肝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对我院10年共4例晚期肝癌骨转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骨转移患者局部有疼痛或脊椎压迫症状和截瘫,终至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局部放疗可缓解疼痛,防止长骨骨折,控制病变发展。
【关键词】 肝癌;骨转移;放射性治疗
我科自1995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肝癌患者174例,其中4例晚期肝癌发生骨转移,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51岁,农民,原发性肝右叶肝癌,在全麻下行右半肝不规则切除,术后病理报告为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术后50天出现腰痛,逐渐加重,疼痛难耐,脊柱X线片显示第2腰椎溶骨性破坏,诊断为脊柱转移癌,4天后下肢运动障碍,1周后双下肢完全瘫痪,不能排尿。3个月后死亡。
例2,患者,男,67岁,退休教师,原发性肝右叶巨块型肝癌,入院时已失去手术机会,肝穿刺活检报告为肝细胞性肝癌,先后行肝癌射频消融术和常规肝动脉栓塞介入化疗等治疗。7个月后突然出现腰痛、右下肢行走无力,经检查脊柱X线片和CT发现第2腰椎溶骨性破坏,诊断为脊柱转移癌,1个月后出现下肢截瘫,4个月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例3,患者,男,63岁,回族,退休干部。以渐进性右上肢剧痛5天入院,门诊摄X线片提示右肱骨中上段溶骨性破坏,考虑骨肿瘤收入骨科,入院查体发现腹水征,故检查腹部B超和CT均报告弥漫性肝癌,门静脉癌栓形成,大量腹水。AFP>500ng/ml。肝穿刺活检报告为肝细胞性肝癌。右上肢CT诊断为右肱骨转移癌。由于右肱骨中上段疼痛明显,转入我科后采用新开展的局部放射治疗右肱骨中上段,疼痛缓解明显,2周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例4,患者,女,45岁,居民。以上腹胀痛3个月,前胸剧疼7天入院。上腹部B超和CT均报告多发性肝癌。AFP 1200ng/ml。X线胸片提示胸骨溶骨性破坏。放射性核素扫描报告胸骨中下段两处转移灶先后局部放射治疗骨转移灶2次,疼痛消失。77天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2 结果
1例肝癌切除术后短期内腰椎转移;1例经非手术和综合治疗亦发现不长时间后出现腰椎转移;1例以右肱骨转移灶为首发症状就诊;另1例腹部已有症状,直到骨转移灶疼痛难耐方就诊。本组4例均短期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3 讨论
肝癌可转移至肺、骨骼、淋巴结、胸膜、脑等。骨转移并不多见,发生率仅为2%~14%,脊柱最易受累,其次为肋骨和长骨,放射学显示骨损伤为溶骨性的,有时以转移灶症状为首发症状而就诊。骨转移灶局部可有明显压痛或神经压迫症状。脊柱转移常表现为腰背或颈肩部疼痛,继而肢体麻木,感觉异常,全身无力,脊柱压迫症状和截瘫,终致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
肝癌患者中有5%~7%首发转移为骨转移,应与肺癌、乳腺癌、前列腺肿瘤骨转移相鉴别,同时也应与骨本身肿瘤、骨结核鉴别。因此发现骨痛并有神经压迫症状,骨质有溶骨性破坏应当警惕是否为肝癌骨转移[2]。如发现骨转移,应详细询问病史,有无肝炎、肝硬化、脾脏肿大等情况,并检查肝脏有无肿块,并决定其性质,特别应行AFP定量,如有明显增高,肝癌骨转移的诊断可以成立。
关于肝癌骨转移的治疗,由于已属肝癌晚期,因此总的疗效差,预后恶劣。但一般认为也应积极治疗。肝癌骨转移患者常因原发病发展为肝衰竭、门静脉高压大出血、肝破裂和恶病质致死,少数患者死于截瘫和呼吸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应积极处理原发病,可手术切除肝癌,也可介入治疗、局部放疗、射频消融治疗,但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关于肝癌骨转移的治疗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应以局部放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来减轻患者疼痛为目的,以控制病变发展为主要治疗手段。椎体转移手术治疗是困难的,放射止痛效果较好,对肢体长骨的放射治疗还可防止病理性骨折的发生[3]。
【参考文献】
1 江正辉,黄志强.肝癌.重庆:重庆出版社,1996,56.
2 黄志强.黄志强胆道外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36.
3 汤钊猷.现代肿瘤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