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外科学其他》

严重创伤的急救护理进展

发表时间:2011-12-07  浏览次数:481次

  作者:林小玲  作者单位:53000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

  【摘要】 阐述严重创伤的伤情评估,综述严重创伤的急救护理进展。

  【关键词】 严重创伤,急救,护理

  严重创伤是指危及生命或肢体的创伤,或部位伤创伤定级标准(AIS) ≥3分,或多发伤创伤严重度评分(ISS) ≥16分[1]。严重创伤多由于交通伤事故、爆炸和高处坠落等所致[2]。严重创伤病人由于伤情复杂、病情变化快,常因失血性休克和心脏压塞而导致病人迅速死亡[3]。提高严重创伤的抢救成功率已成为急诊科研究的一个迫切课题。现就严重创伤的急救护理综述如下。

  1 伤情评估

  严重创伤伤员送达急诊科后,医护人员立即进行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及心电监测,评价意识状态。按损伤严重评分标准[4,5]:单一伤的伤情用AIS来判定,多发伤的伤情用ISS来判定,将3个最严重损伤部位的最高AIS简明创伤分度编码的平方数值相加所得总和计分,把ISS≥16分确定为严重创伤;严重创伤危及生命定为极重度创伤,ISS>25分[6]。同时应迅速果断地处理威胁病人生命的伤情,包括开放气道、建立静脉通路、包扎、止血等。

  2 急救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的通气

  严重创伤均有不同程度的通气障碍,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可高达90%[2]。尤其是伴有颅脑、胸部外伤的伤员,常因舌后坠,血液、痰液及其他污物阻塞气道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7]。因此,首先要检查呼吸道,并设法让其通畅,放置口咽通气导管,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充分给氧。采取鼻导管吸氧和面罩给氧,并根据病人呼吸困难程度和血气分析结果,随时调整给氧浓度和给氧时间。如效果不佳,应尽早采取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以纠正低氧血症。

  2.2 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有效循环

  创伤性休克是严重创伤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观点认为,对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在彻底控制大出血前,应早期快速的大量输注液体,尽可能地将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8]。杨锦平等[9]主张在创伤性休克病人伤后1 h内,迅速补充1 000 mL~2 000 mL平衡液,然后输血及补充胶体(血浆、羟乙基淀粉液)等。近年来许多学者主张在抢救创伤性休克时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 即在手术彻底止血前, 只给予少量或中量的平衡液维持机体基本需求,而且先把血压回升到70 mmHg(1 mmHg=0.133 kPa)左右,以防大量输液使血压升高,反而加重出血[10,11]。输液部位宜选择上肢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等较大的静脉,疑有骨盆骨折,腹部内脏出血损伤时不能从下肢静脉输液,也不能在受伤肢体的远端输液[12]。输液速度应根据病人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CVP)、尿量等进行调整。

  2.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持续观察病人的意识、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尿量、瞳孔[13],尤其对昏迷病人及颅脑损伤的病人要严密观察其双侧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赵桂英等[14]认为,严重创伤休克病人采用袖带法测量血压,所得的读数不准确,而动脉直接测血压,不但能准确判断循环状况,还便于反复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对出血者要对出血量做好记录,肢体伤残者要观察皮肤的温度及肢体血运情况。

  2.4 协助止血,夹板固定骨折肢体

  控制活动性出血,是早期急救护理的重要手段[15]。最简单的止血方法是直接加压伤口包扎。四肢大出血压迫无效,改用止血带止血[16],并注明上止血带时间, 保证1 h放松止血带1次,止血带累积使用时间不超过4 h[17],但严重挤压伤和远端严重缺血,要忌用或慎用止血带[18],以免造成肢体伤残。骨折病人采用简易的夹板固定后,将伤肢抬高,减少出血。

  2.5 术前准备

  及时做好皮试、备皮、留置导尿管、采血、配血等术前准备。通知手术室麻醉科作好相应的准备,护送病人进手术室,与手术室护士进行详细的交接[19]。

  2.6 心理护理

  严重创伤病人往往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20]。在抢救中护士主动关心、同情伤员,并针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活动进行心理支持。有选择性地为病人提供信息,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热心为病人解除后顾之忧。

  3 严重创伤护理展望

  创伤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为失血和感染,大量失血亦引起血量骤减,血肿压迫重要部位或器官时可危及病人生命。开放性创伤不仅因皮肤黏膜屏障破裂和抵抗力降低可发生感染,闭合性创伤也可因胃肠破裂并发腹膜炎,使用介入性导管,如气管插管、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等;广谱抗生素使用,均可发生医源性感染[21]。因此,严重创伤如何预防及控制失血、感染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严重创伤病人第1个死亡高峰为伤后数分钟,约占50%,死因多为严重的脑或脑干损伤、大出血,常常来不及抢救。第2个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6 h~8 h以内,约占30%,主要死因为颅内血肿、血气胸、肝脾破裂及严重胸外伤引起的急性循环、呼吸衰竭[22]。而创伤后由于各救治环节不能很好地衔接,使得创伤病人复苏时间、停留急诊科的时间、受伤到开始确定性手术的时间较长,大大影响了抢救成功率[23]。因此要求强化“黄金1小时”和“白金10分钟”的理念。护士有预见性地协调好与其他科室的工作,在抢救病人的同时通知有关科室,使急救工作畅通无阻,从而有效地降低严重创伤病人的伤残及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张连阳,蒋耀光.努力提高严重创伤临床救治水平[J].重庆医学,2007,36(22):22472248.

  [2]王一镗.严重创伤救治的策略——损伤控制性手术[J].中华创伤杂志,2005,21(1):3235.

  [3]王力,侯云生,张新亚,等.规范和简化急救流程在严重创伤救护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05,19(4A):699700.

  [4]胡爱民,关小宏,商玉兰,等.急诊救治严重创伤314例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6):512514.

  [5]兰秀夫,王爱民.创伤评分在伤情评估和风险预测中的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08,10(4):373375.

  [6]张建波,马俊勋,何忠杰,等.创伤急救白金10分钟——快速判断伤情启动创伤小组[J].中国急救医学,2006,26(5):339341.

  [7]李远珍,赵国海.严重创伤的急救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3,2(1):2324.

  [8]宁勇,侯振才,刘晓冰,等.34例创伤性休克病人低血压性液体复苏应用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0):765766.

  [9]杨锦平,陆俊地,何鹏,等.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探讨[J].实用临床医学,2006,7(9):180182.

  [10]赵克森.重症难治性休克的机制和治疗[J].中华创伤杂志,2003,19(6):325328.

  [11]朱义用,卢锋,徐东升.创伤性休克早期的液体复苏[J].中国急诊医杂志,2007,16(5):530533.

  [12]骆艳红.严重创伤手术的护理体会[J].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32(5):368369.

  [13]余志华, 何满红, 黎小群,等.优化急救接诊程序在严重多发伤病人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 (4) :295296.

  [14]赵桂英 ,王宁,李金焕.急性严重创伤现状及救护进展[J].护理研究,2005,19 (3A) :381383.

  [15]刘喜文,刘冬焕,万宝珍,等.多发伤病人的急救系列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 ,35 (8) :166167.

  [16]霍正禄,郑荔峰,王美堂,等.未控制出血性休克与TNFα的关联性及不同液体复苏的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6,26(3): 187189.

  [17]赵云.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救护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07,6(6):5152.

  [18]丁俊琴,焦维红,李春柳.9例四肢外伤后迟发性外出血的观察与救护[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 (11) :982983.

  [19]黄明静.创伤性休克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2431244.

  [20]谢静萍.骨科严重创伤急救及并发症的紧急处理探要[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8):69.

  [21]张巧玲.严重创伤病人的早期急救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6970.

  [22]金姗.护患沟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4):59.

  [23]孟凡华.严重创伤的急救与预瞻性护理[J].实用全科医学,2003,1(3):252.

  [24]姚元章,孙士锦,沈康强,等.急救绿色通道对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水平的研究[J].重庆医学,2007,36(22):22722273.

  [25]王伟雄,刘坚义,江慧琳,等.老年人严重创伤的特点与救治[J].中国医师杂志,2006,8(11):1483148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