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折住院患者的心理应激与干预
发表时间:2011-12-20 浏览次数:502次
作者:郭建琴 作者单位:841700 新疆乌鲁木齐,解放军第546医院
【关键词】 创伤骨折,心理应激,干预
随着交通业的飞速发展,交通肇事引发的创伤骨折事件日益增多,患者对突如其来的创伤,多数心理反应剧烈,表现为恐惧、焦虑、悲伤、抑郁等负性情绪。所以创伤骨折住院患者治疗的成功与否,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因而对患者不仅要积极救治躯体创伤,还要对其出现的各种心理应激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使患者在住院期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 创伤骨折住院患者常见的心理应激障碍
1.1 创伤后的焦虑、恐惧心理 患者多因突然遭受重创,没有丝毫心理准备,心理承受及调适能力差,加上骨折部位的剧烈疼痛均可导致患者出现紧张烦躁、易激怒等极度焦虑,继而出现惊恐性焦虑的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如心动过速、出汗、脸色潮红等;对于伤肢离断或大面积创伤的患者,一时无法面对躯体完整性受损的残酷现实,对可能留下残疾产生了严重的恐惧感。
1.2 创伤后悲伤、抑郁心理 患者受到突发剧烈的创伤刺激易导致其情绪不稳,面临生命危险的关头,感到无力改变现实状况,导致患者产生忧愁压抑情绪,表现为对周围事物的漠不关心,少言寡语或与人说话不礼貌,及食欲下降、失眠等悲伤、抑郁心理。
1.3 创伤后孤独、无助心理 由于创伤骨折患者身心受到了巨大打击,对医院环境感到陌生,再加上对创伤骨折相关知识的缺乏,暂时失去与亲人的沟通,同时迫切需要医护人员的救治,但又对救治效果充满了疑虑和担心,以及患者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规律中断,均可使患者感觉茫然、适应不良,加重了孤独失助感。
2 创伤骨折后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
2.1 创伤因素 创伤不仅对患者躯体造成了巨大的生理损伤,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而且还给患者及家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和社会创伤。重度、头面部及双手创伤所导致的心理问题较下肢或轻度创伤所导致的心理问题重。这是由于重度创伤危及生命,五官及头面部创伤骨折影响患者自我形象及生理功能的改变,双手创伤骨折,使患者相关重要功能损伤,从而失去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导致其发生较多较重的心理障碍。
2.2 生理因素 创伤骨折是最痛苦最严重的损伤之一,且常常是意外发生。患者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迫进入这种状态,同时疼痛贯穿整个治疗康复过程,严重干扰患者生活,导致患者产生心理上的极度疲劳和不安,甚至引起机体病理改变。
2.3 家庭和社会因素 创伤骨折后导致患者发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家庭原因与配偶、父母及子女支持程度有关。如家庭支持不足(情感上、经济上、生活护理)及过重的家庭压力都可使心理压力增加。导致患者心理障碍的主要社会原因是与亲朋好友及单位的支持程度有关,特别是家庭支持不足的患者更渴望得到朋友、同事及单位的支持。
3 心理干预措施
3.1 消除恐惧和焦虑,稳定患者情绪 创伤骨折患者多因突然受伤,剧烈的疼痛及对出血的恐惧感,往往加重患者的焦虑情绪,入院后护士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接纳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容忍患者对不良情绪的宣泄,并立即给予应答反应,如表示同情、理解和安慰,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对因恐惧、焦虑及疼痛而情绪不能自控的患者,转移其注意力,使情绪好转,必要时可采用镇静止痛等药物配合治疗。
3.2 增强自信,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责任护士应以良好稳定的心态安慰支持患者及其家属,并通过解释伤情、介绍医院治疗水平及成功病例等形式积极稳定家属情绪,嘱其不可在患者面前流露出悲观、绝望等负性情绪。患者家属要尽量多陪伴,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安抚工作,对消除悲观、抑郁心理及伤痛的恢复有良好作用。
3.3 解除患者孤独、失助心理 从患者入院起我们应积极止血、输液、伤肢固定等,从这些争分夺秒、有序救治环节让患者及家属体会到我们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的态度,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将工作做细做好。创伤患者由于受到剧烈的伤害刺激,带来不可抗拒的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加上陌生的病房、固定肢体、卧床制动等,容易产生一种孤独无助、度日如年的心理,责任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及时解答患者的心理问题,安慰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应对处理疾病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争取患者家属及单位的支持、理解和帮助,解除患者的失助感,促进伤肢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