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能量减影在胸部急性创伤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8-09 浏览次数:452次
作者:陈志明,吴顺兴,黄鸣宇 作者单位:528400 广东,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
【摘要】 目的 探讨数字放射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能量减影在胸部急性创伤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22例临床诊断肋骨骨折的胸部急性创伤患者,男75例,女47例,年龄12~65岁,平均36岁,进行DR能量减影胸部摄影检查;其中有45例患者同时作CT检查。结果 在本组病例中,标准胸片发现肋骨单发骨折、肋骨多发骨折、骨折合并液气胸、骨折合并肺挫伤的检出率分别为86.7%、91.3%、90.5%和94.1%;而能量减影仅在肋骨多发骨折中检出率为97.1%,其余检出率均为100%。结论 DR能量减影技术可清晰显示肋骨骨折和肺部并发损伤,对胸部急性创伤有重要诊断价值。
【关键词】 直接数字化摄影,能量减影,胸部,急性创伤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DR energy subtraction in chest acute trauma.Methods Collected sample data based on 122 clinic cases of diagnosed rib fracture patients in chest acute trauma,75 male,47 female,age between 12~65 years old,with an average 36 years old,using DR energy subtraction technique to exam and 45 cases were examined by CT in chest.Results In all the cases,the diagnostic rate of single rib fracture,multiple rib fracture,rib fracture with hydropneumothorax,rib fracture with pulmonary contusion was 86.7%,91.3%,90.5% and 94.1%,97.1% in multiple rib fracture of energy subtraction image.Conclusion DR energy subtraction technique which can show rib fracture and lung complication clearly has important diagnostic value for the patients with chest acute trauma.
[Keywords] 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energy subtraction;chest;acute trauma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影像正不断向前发展;胸部创伤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数字化胸片摄影常是首选,在急性创伤患者中双能减影比常规胸片能解决更多的问题。能量减影也称双能减影(dual energy subtraction),是数字化摄影在胸部摄影的更高级别的应用,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用高低两种不同的管电压摄取两帧影像,对它们进行减影处理,能量减影可把不同衰减系数的组织分开,一次摄影得到三幅图像:胸部标准图像、骨组织像或软组织像;从不同方面观察胸部受创后的情况,从而可了解胸部创伤的更多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从2006年9月至2008年10月,因胸部急性创伤来我科照片检查阳性的患者122例,男75例,女47例,年龄12~65岁,平均36岁,受伤至照片检查时间:3 h 42例,3~12 h 65例,12~24 h 15例。其中有45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部分患者加摄斜位片和透视检查。
1.2 检查方法 检查设备为DR系统,摄影时从控制台选择Dual Energy预置协议以采集图像,患者站立于胸片平板前,深吸气后闭气摄影,一次检查可获得标准图像、软组织图像和骨骼图像3幅后前位胸部影像,经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输出至医生工作台显示器上进行诊断。检查所得3幅图像由1名主治医师和1名副主任医师分别阅片,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并最后形成一致诊断意见。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利用统计软件包SSPS 10.0处理,计数资料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本组122例检查,以DR能量减影胸片作为诊断标准,比较标准胸片诊断,两者对胸部损伤的肋骨单发骨折、多发骨折及并发症诊断结果见表1。表1 DR能量减影和标准胸片对胸部损伤的诊断结果比较骨折并肺挫伤 17 16(94.1) 1(5.9) 17(100) 0(0.0) 注:P=0.037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肋骨单发骨折 肋骨单发骨折共15例,占总数的12.3%,标准胸片发现13例,检出率86.7%,2例不完全性骨折漏诊;骨组织像发现15例,检出率为100%。
2.2 肋骨多发骨折 肋骨多发骨折共69例,占总数的56.6%,标准胸片发现63例,检出率为91.3%,5例膈下肋骨骨折因软组织重叠影响而漏诊,1例不完全骨折未能诊断;骨组织像发现67例,检出率为97.1%。1例右第6肋腋段和1例右第8、9肋腋段均为不完全性骨折,前者2个月、后者3个月后复诊发现已有骨痂形成。
2.3 肋骨骨折并发症 共38例,其中肋骨骨折合并液气胸(可单为气胸或血胸)共21例,占总数的17.2%,标准胸片发现19例,检出率为90.5%,2例单纯少量气胸因肋骨影重叠而漏诊;骨组织像发现21例,检出率为100%。肋骨骨折并肺挫伤共17例,占总数的13.9%,标准胸片发现16例,检出率为94.1%,1例肺挫伤因外物影重叠而漏诊;骨组织像发现17例,检出率为100%。
3 讨论
3.1 DR系统双能量减影技术 随着数字化影像的普及使用,DR双能减影技术在胸部常规影像检查,特别是胸部创伤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DR能量减影用于胸部摄影是一种更高级别的应用。其原理是在一次屏气中(200 ms内)分别以高千伏和低千伏2次曝光,根据人体体型及被检查部位厚度不同,高千伏可以选择范围为110~150 kVp(峰值kV),低千伏可以选择范围为60~80 kVp;得到一幅高能图像和一幅标准图像,再将两者相减得到减影图像,即可分出不同吸收系数的组织图像:软组织图和骨组织图。通过后处理的3幅图像为:胸部标准图像、软组织图像、骨组织图像。软组织图像可更直接显示肺组织内的实变和气体等。骨组织图像更适用于肋骨骨折的显示。
3.2 DR能量减影对于胸部急性创伤的诊断价值 胸部急性创伤检查中,肋骨骨折的发生率非常高,胸部DR摄影常规仍是首选,因为DR系统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力和对比分辨力,在胸部的应用中有明显的优势[1];DR标准图像能清晰显示肋骨结构、胸部软组织以及肺内微小病变。近年来,直接数字化摄影即DR系统正逐步取代传统X线平片系统,相对于传统X线平片系统,DR标准图像在显示骨结构、关节软骨、软组织及纵隔结构上有其独到优势,检出率明显高出传统X线片[2];直接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将更为广泛和普及,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能量减影的应用正是DR系统在更高级别的应用,胸部DR摄影虽然有许多优点,但另一方面,由于肋骨自身特点以及胸廓的解剖重叠关系,肋骨腋段、膈下肋骨、心脏后等处的细小、不完全骨折即使是DR摄影也常出现漏诊。本组肋骨单发骨折2例、多发骨折3例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而漏诊;而能量减影的应用正好能充分显示上述部位,骨组织图像能清晰显示肋骨骨皮质、骨小梁的结构完整性和连续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3];但骨组织图像也容易产生组织干扰伪影,本组有2例因观察不细致而漏诊。对于骨折并发症的诊断,少量气胸常位于肺尖部,有肋骨等重叠,胸部标准图像仍然会出现漏诊,其中还与摆位欠标准(外伤患者有时难以很好合作)、观察不细致等因素有关,本组有2例因此漏诊;而能量减影图像对少量气胸可以清楚地显示[4]。对于骨折合并肺挫伤,胸部标准图像和能量减影图像(软组织图、骨组织图)都易于显示肺部渗出病变和气体影(图1),本组标准图像有1例由于外物重叠而漏诊;因此诊断有疑问时应多了解病史,结合检查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
DR能量减影摄影用于胸部急性创伤患者的诊断价值主要有:诊断更多肋骨骨折;发现更多骨折的并发症;用不同方法观察胸部受创后的情况,从而为临床提供更直接更准确的诊断报告。然而,影像检查方法常常具有互补性,胸部肋骨斜位片、结合透视下观察,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胸部CT检查在胸部多发性创伤及发现并发症会有更高的价值,严重者应及时进行胸部CT检查。能量减影骨组织像的不足是伪影的产生导致误诊,主要是肥胖、胸肌发达或女性(文胸压迹)等,诊断中可通过调节窗宽窗位和结合临床检查等来明确诊断。
通过上述分析比较可以看出,DR能量减影对于胸部急性创伤患者能比标准图像发现更多的病变,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可更多地使用;因此,DR能量减影应用于胸部急性创伤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清军,张建梅,赵洪朴,等.DR在胸部摄影中的应用.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3(11):883-884.
2 赵文前,孙玉芝,薛建峰,等.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在胸部的应用.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1(1):45-50.
3 储诚奇,翟辉,王中秋.直接数字化成像双能减影对肋骨骨折诊断价值的探讨.医学研究生报,2006,19(2):190-191.
4 陈鑫,唐震,林建勤,等.双能量减影技术对气胸的诊断价值.广东医学院学报,2005,23(3):25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