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补液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8-04 浏览次数:428次
作者:尹成双,徐晶,金立民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吉林 长春 13005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吉林 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吉林 长春 130021
【摘要】 目的:探讨限制性补液在创伤性休克中的应用。方法:对应用限制性补液进行治疗的109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后,患者轻、中度休克得到很好控制,手术预后效果良,重度休克患者18例休克得到控制,顺利通过手术,3例患者因伤势严重死亡,重度休克死亡率16.7%。结论:限制性补液在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中有重要意义。在创伤性休克的抢救中,既要强调尽早、快速补液,也应注意补液的量和方式。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限制性补液,治疗
创伤性休克已成为威胁人类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补液治疗在创伤性休克的治疗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然而,补液的方式仍有较多争议,值得临床探讨。现将我院急救医学科2006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有完整记录的109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用限制性补液治疗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急救医学科2006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有完整记录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09例,其中男76例,女33例,男女比例为2.3∶1;交通事故伤54例,高处坠落伤37例,其他原因伤18例。单发伤25例,二处伤39例,二处以上复合伤45例。按休克指数分类:轻度休克56例,中度休克32例,重度休克21例。
1.2 急诊补液措施
1.2.1 快速开通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皮肤颜色、体温、精神状态及血压、脉搏等情况,迅速判断休克的存在,快速开通静脉通路。轻、中度休克患者开通2条静脉通路,重度休克患者开通2条以上通路,以便积极补液。
1.2.2 限制性补液方式:轻、中度休克患者在第1个30~60 min内给予平衡盐溶液750~1 000 ml,当平衡盐溶液输入500~750 ml左右时,另一通路补充7.5%高渗盐水4 ml/kg,输入晶体液后,再补充胶体液,给予赫斯(万文)即羟乙基淀粉500 ml,晶胶体液比约为(2~3)∶1,总液体量在1 500~1 750 ml左右。如休克缓解,即减慢输液速度,如休克未缓解,继续快速补液,并准备输血,使患者收缩压维持在9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红细胞比容(HCT)>30%。对于重度休克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既往病史等,上述晶体液和胶体液适当增加,平衡盐溶液增加至1 000~1 500 ml,赫斯1 000 ml以上,同时备好同型全血至少800 ml,总液体量在2 500 ml以上。
1.2.3 止血:对于存在开放性损伤的患者,在快速输液同时,对开放性伤口的活动性出血要给予结扎止血或加压包扎止血。
1.2.4 升压药的运用:在补充一定液体量后,如患者血压上升不明显,给予升压药:多巴胺0.5~1 mg/kg、间羟胺0.2~0.5 mg/kg。
1.3 效果:轻、中度休克患者88例经过积极补液治疗后,血压基本恢复并稳定,经进一步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重度休克患者18例经迅速扩容后,血压回升,休克得到控制,为进一步手术奠定了良好基础;另外3例重度休克患者,2例患者伤后近1~2 h来诊,无充分院前急救,来诊时血压已测不到,另1例患者除创伤性休克外,还伴有头部或胸部的严重复合伤,虽经积极抢救或手术治疗,休克未能纠正,临床死亡。重度休克死亡率16.7%。
2 讨论
创伤性休克的发生一般有两种因素,一是由于出血引起有效血容量下降,组织灌流不足、缺血、缺氧;二是由于创伤后细胞受损,释放出细胞膜内层上的氨基磷脂和其他炎性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血小板活化因子等,激活血管内凝血系统、补体系统和激肽系统,形成微血栓,阻断一个或多个器官的微循环,最后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脏器功能衰竭(MOSF)[1]。
传统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是尽快、尽早经静脉补充大量液体进行复苏,治疗目的是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使生命体征尽可能恢复或接近正常,并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流。Goris[2]就曾提出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需要大量补液,包括晶体液、血液和其他胶体液,补液总量应超过失血量的50~100%。但目前越来越多的报道表明,对于出血未控制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休克大量液体复苏会降低机体的凝血功能,使损伤部位已形成的血栓脱落,局部压差增大,血管保护性痉挛解除而加重出血,使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反而增加[3]。国外学者Owen[4]也认为,大量补液并不能增加心脏、肝脏和肾脏等器官的血流灌注,大量补液被认为是不明智的。国内学者钟刚[5]研究也发现,输液量的多少并不能显著改变患者的预后。
因此,人们提出了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概念。限制性液体复苏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即在应用手术控制出血前,审慎地实施低血压措施,以减少内出血。其目的是寻求一个复苏平衡点,既可以通过液体复苏适当地恢复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又不至于过多地扰乱机体的代偿机制和内环境。动物实验证明,限制性液体复苏更能改善出血未控制的创伤失血性休克的预后。吴恒义等[6]提出,可通过休克指数(S)来调节输液速度,S=脉搏(次/min)/收缩压(SBP)。
高渗溶液在休克复苏中的作用也已得到人们的肯定。国内亦有早期使用高渗盐水进行复苏取得较好疗效的报道。高渗溶液是指高渗氯化钠溶液(HS)及HS与胶体液配伍使用的溶液。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都证明,高渗溶液使回心血量增加,血黏度下降,可以扩充血容量,改善休克时的血流动力学,加强心脏功能,减轻组织水肿,增加尿量,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肺、肾等器官功能。HS若浓度过高,用量过大,可引起高氯性酸中毒及低钾血症。目前提倡小剂量疗法,对于严重低血容量状态,可按4 ml/kg输入7.2%~7.5%的HS进行复苏,并注意有无继发出血等[7]。
目前,对于创伤性休克尤其是重症创伤性休克尚无有效的救治方法,其伤亡率和伤残率很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生存质量。因此,创伤性休克的防治仍是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Robert M Hardaway.Traumatic shock aliaspost traumatic critical illness[J].Am Surg,2000,66(3):284.
[2]Goris JA.Pathophysiology of shock in trauma[J].Eur J Surg,2000,166(2):284.
[3]Dana M Soucy,Malcolm Rude,Wen Chsia,et al.The effects of varying fluid volume and rate of resuscitation during uncontrolled hemorrhage[J].J Trauma,1999,46(2):209.
[4]Owens TM,Watson WC,Prough DS,et al.Limiting initial resuscitation of uncontrolled hemorrhage reduces internal bleeding and subsequent volume requirements[J].J Trauma,1995,39(2):200.
[5]钟 刚,裴福兴.104例创伤性休克救治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2,22(11):647.
[6]吴恒义,杨春华,白 涛.创伤性休克患者补液速度的可行性研究-介绍一种调节补液速度的公式[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2):91.
[7]黄宗海,孙英刚.创伤性休克的研究现状及前景[J].解放军医学杂,2003,28(8):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