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
发表时间:2011-06-17 浏览次数:398次
作者:赵忠国,赵守谦,孙振良 作者单位:154600 黑龙江七台河,黑龙江七台河精煤公司总医院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创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摘要】 目的 研究创伤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方法 利用X线平片、CT及MRI对髋关节外伤后28例、临床疑有ANFH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Ⅰ期4个、Ⅱ期6个、Ⅲ期13个、Ⅳ期5个、Ⅴ期2个。结论 临床上有明确的髋关节外伤史,髋关节后来出现疼痛和功能障碍,影像学检查表现为ANFH改变。在早期诊断方面MRI的敏感性最高,CT检查又优于X线平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搜集1994年1月~2005年10月本院及笔者在外地进修期间经临床及X线平片、CT、MRI证实,外伤史明确又继发FNFH者28例。男26例,女2例;年龄20~64岁,平均38.8岁。其中有24例股骨颈、股骨头骨折,4例有髋关节脱位及扭伤史。最早发病时间为外伤后5个月,最晚1例10年。伤后2年发病明确诊断22例占79%,平均26个月。主要症状为髋区疼痛和功能受限,尤其是屈曲、外展、内旋功能障碍。
1.2 成像方法 全部患者行骨盆正位、患侧斜位片;采用美国GE9800QUICK全身CT机,层厚3mm、层距5mm、骨重建横断扫描;韩国三星 Magfindindero0.32开放式永磁型扫描仪行股骨头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扫描。
1.3 分期标准 为便于相同资料、不同检查方法对照分析研究,笔者参照Froberg等1996年提出的分期标准试将创伤后ANFH分6期[1,2]。0期:相当于临床及影像学前期,X线平片、CT正常。MRI正常骨髓信号。Ⅰ期:临床上无症状或轻微疼痛。X线平片正常,CT显示正常或限局骨小梁模糊及轻度骨质疏松,很难作出确切诊断。T1WI为限局斑点状、小囊状或线条状低信号,部分高信号。GRE序列病灶清晰显示。Ⅱ期:临床症状轻微。X线平片及CT星芒征消失。高分辨率CT显示斑点状骨硬化及小囊状透亮区。T1WI及GRE序列表现为楔形、斑片或不规则形低、等、高混杂信号。Ⅲ期: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股骨头出现骨碎裂、囊变、关节面小的凹陷,软骨下出现“新月征”或“阶梯征”。T1WI及GRE序列显示片状低信号,周围有高信号环绕。Ⅳ期:疼痛明显、疲行、功能受限。X线平片及CT有明显的骨碎裂、囊变及关节面塌陷。股骨头失去完整性。T1WI及GRE序列表现为大片状不规则低信号,冠状面示股骨头明显塌陷。Ⅴ期:疼痛可加重,有的减轻。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及髋臼肥大、硬化、囊变、脱位变形。MRI呈大片低信号,同时并关节肥大畸形退变。Froberg等认为Ⅰ~Ⅲ期为ANFH早期,Ⅲ期是临床治疗ANFH的关键期。病变一旦进入Ⅳ期则会发生不可逆转的病理变化。
2 结果
28例ANFH共出现30个股骨头受累。Ⅰ期4个X线平片未见异常;有3个高分辨CT仅显示骨小梁略模糊、骨密度稍低,与骨疏松很难区别,不能确切诊断;T1WI表现为散在斑点状及小囊状低信号,在GRE序列表现为双线征。Ⅱ期6个X线平片呈星芒状消失,部分骨小梁粗大致密硬化;高分辨率CT显示小囊状低密度区;T1WI表现为广泛斑片状、条状或不规则低、等、高混杂信号。Ⅲ期13个,在Ⅱ期基础上出现新月征,轻度骨碎裂及关节面凹陷;MRI呈较大范围低信号,周围有高信号环绕。Ⅳ期5个股骨头碎裂、塌陷、囊变,MRI示T1WI及GRE序列不规则大片状低信号并股骨头塌陷。Ⅴ期2个,股骨头不规则变形、密度高而不均,关节间隙窄,髋臼关节面硬化、囊变、肥大,并骨性关节病。
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敏感对照见表1。
表1 30个ANFH确诊情况分析(略)
根据分组Ⅰ、Ⅱ期进行χ2检验,X线平片与MRI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CT与MRI差异有显著性(P<0.05)。统计学结果表明对ANFH的早期诊断,以低场MRI最敏感,CT次之,X线较差。
3 讨论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ANFH 的研究都十分重视。ANFH多与外伤、激素、过量饮酒等因素有关。髋关节外伤,尤其股骨颈骨折,ANFH发生率高达2.0%~35%,头下型股骨颈骨折发生率更高[3]。
3.1 ANFH的发病机制多与血管损伤、血管内微血栓形成或骨内压升高有关。旋股内侧动脉挫伤是导致ANFH的主要因素。
3.2 病理改变 坏死期:发病缺血12~24h骨细胞开始死亡,缺血后1~2天骨髓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相继发生变形、固缩、溶解。修复期:约2周后修复开始,约4~8周遍及坏死区大部分,坏死骨小梁合并新生骨爬行替代。塌陷期:在修复过程中新生血管长入,形成一个软骨带,遭到髋臼压力时则塌陷。
3.3 影像诊断方法的实验比较 宋英儒[4]及刘兆玉等[5]通过实验观察比较X线平片、CT、MRI及ECT对早期股骨头ANFH的诊断意义,结果:(1)X线平片和CT在7周前ANFH不能显示,12周后因骨细胞大量坏死、脱钙才发现轻微骨密度减低及骨小梁结构紊乱。(2)MRI在1周后可发现异常信号,敏感性较高。(3)ECT在45天组的实验中提示股骨头血液灌注不良。在X线平片、CT、MRI、ECT诸方法中MRI最敏感,CT又高于X线平片。
3.4 ANFH的影像诊断要点
3.4.1 X线及CT的特点 (1)早期:股骨头星状征稍变形,呈斑点状、条状或一致密增高影。(2)中期:股骨头可稍变形,星状征变形、消失。骨小梁增粗融合,可显示小囊状透光区。部分皮质可中断、裂隙、新月征、台阶征等改变。关节积液、髂腰肌囊扩张。(3)晚期:股骨头碎裂、塌陷、变形,髋关节间隙窄、硬化增生,继发骨性关节病。
3.4.2 MRI特点 低场MRI能敏感的检查早期ANFH的异常改变,T1WI或GRI序列限局或广泛的低、等、高信号。(2)信号可均匀或不均匀,形态多样。(3)能清晰显示关节积液及游离体。
3.5 鉴别诊断
3.5.1 与骨质疏松鉴别 (1)髋关节外伤后由于废用、少动或不动患区明显骨疏松。(2)X线平片及CT显示斑点状或弥漫性密度减低,近骺线区明显。(3)骨小梁稀少、清晰、间隙加大、骨皮质变薄。(4)临床无或症状轻微。(5)通过功能锻炼逐渐恢复、预后良好。
3.5.2 与髋臼发育不良的鉴别 可出现股骨头变形、软骨下囊变及易于ANFH混淆。(1)这种囊变在病理上是滑液沿硬化区骨裂隙长期侵ANFH在影像上形成的囊变是脂肪皂化或坏死骨周围肉芽组织包绕所致[6]。(2)髋臼发育不良囊变,边缘光滑清晰,有明显硬化缘,多见于髋臼关节面对应性发生,单发或多发,股骨头肥大变形、持重部位塌陷不显著。这些改变均发生在浅平髋臼的前提下,女性多见。(3)ANFH男性多见,病变主要见于股骨头碎裂、密度不均,低密度灶多不规则或裂隙样,其内混杂高密度区,边缘不清,病变进展迅速,持重部位塌陷变形,出现新月征或台阶征,髋臼晚期才受累,髋臼囊变少见。(4)MRI低、等、高混杂信号支持ANFH诊断。临床上有明确髋关节创伤史,髋关节又出现疼痛和功能障碍,影像学检查表现ANFH改变,诊断即明确。在早期诊断方法上MRI敏感性最高,CT又优于X线平片。
【参考文献】
1 王陆林.大外科学.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406-408.
2 Friberg PK,Branstein EM,Buckwalter KA.Osteonerosi transientosteopprosis and transient bone marrow edema:curret concepts.Radial Clin North AM,1996,34:273-292.
3 胥少汀.实用骨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671-672.
4 宋英儒.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影像模型的褡验研究.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5:392-395.
5 刘兆玉.影像学检查对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意义的实验研究.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1997,3:200.
6 田军.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性髋关节病的影像学表现.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