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重型颅脑损伤58例临床诊治
发表时间:2011-05-13 浏览次数:405次
作者:田龙飞,黄克力,邱广东,郑金平,李先志 作者单位: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石嘴山 753000
【摘要】 为总结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2月~2006年7月收治的58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硬膜外血肿9例,硬膜下血肿20例,脑内血肿6例,脑挫裂伤11例,弥漫性索损伤5例,颅骨骨折7例。治疗恢复良好22例,中残11例,重残10例,植物状态生存3例,死亡12例。颅脑损伤后颅骨骨折发生率低,硬膜下血肿及颅内多发性血肿明显增多,多数早期症状不典型,往往合并各种慢性疾患。针对老年颅脑损伤的特点,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可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 老年;颅脑损伤;治疗
老年人随年龄增长,机体老化过程加速,并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故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有其独特性。我院自1999年2月~2006年7月共收治60岁以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8例,现结合临床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8例,女20例,年龄60~69岁43例,70~79岁13例,80~89岁2例。
1.2 受伤原因及机制
车祸伤35例,打击伤9例,跌伤11例,坠落伤3例。加速伤41例,减速伤9例,复合损伤8例。
1.3 损伤类型
开放伤11例,闭合伤47例,合并其他部位损伤23例。
1.4 临床表现
5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根据GCS评分3~5分12例,6~8分46例。瞳孔改变20例,偏瘫11例,去大脑强直5例,生命体征紊乱16例,锥体束征阳性15例。
1.5 头颅CT检查
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检查示硬膜外血肿9例,硬膜下血肿20例,脑内血肿6例,脑挫裂伤11例,弥漫性索损伤5例,颅骨骨折7例。
1.6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35例,手术方法包括颅内血肿清除9例,颅内血肿及碎裂脑组织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26例;非手术治疗23例。全部病例均给予吸氧,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水电解质和肝、肾功能检查等,即时给予纠正和调整。采取脱水、抗炎、止血、神经营养、改善脑代谢等综合治疗措施。36例行气管切开,6例呼吸机辅助呼吸,伴有高热者应用亚低温治疗,加强护理,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早期高压氧治疗,促进脑功能恢复,后期辅以针灸、理疗、康复等中西医结合治疗。
1.7 预后
根据GOS评分判定疗效:存活46例,经3个月至1年随访,恢复良好22例,中残11例,重残10例,植物状态生存3例;死亡12例,病死率20.6%。
2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系指伤后GCS评分≤8分,且持续6h以上的严重创伤,是目前创伤致死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其治疗难度大、病情发展快、变化多,病死率约占颅脑损伤死亡的36%[1]。总结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措施,从而降低病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2.1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
2.1.1 老年人颅骨板障层钙化,颅盖骨坚固而厚,颅脑损伤后颅骨骨折发生率低,本组7例,发生率12%。老年人的硬脑膜与颅骨内板附着紧密,不易剥离,因此老年人硬膜外血肿发生率低,本组9例,发生率15.5%[2]。
2.1.2 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致使蛛网膜下腔扩大,桥静脉易撕裂出血,脑的移动度增大,易引起对冲伤,硬膜下血肿及颅内多发性血肿明显增多。本组硬膜下血肿20例,发生率34%,同时萎缩的脑组织血管硬化、弹性差,并发脑挫裂伤,易发生脑内血肿。
2.1.3 老年人颅脑损伤除少数患者原发脑损伤较重,伤后立即出现严重意识障碍外,多数早期症状不典型。大多数老年人因脑组织萎缩致颅内压力降低,血肿积聚到一定量才引起临床症状,容易掩盖病情,延误抢救时机,且一旦出现明显脑受压症状,颅内压会急剧上升,病情迅速恶化,常失去抢救机会。本组有2例因临床特点不典型,当发现时已延误抢救时机,致抢救无效死亡。
2.1.4 老年人反应迟钝,应变能力差,颅脑外伤时易发生合并伤。其症状和体征常被颅脑损伤掩盖,易漏诊,特别是腹腔脏器破裂出血、血气胸等,如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危及生命。本组1例因合并脾破裂未能早期发现而死亡。
2.1.5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下降,心、肺、肝、肾、内分泌系统功能退化,代偿能力下降,且往往合并各种慢性疾患,易出现并发症,尤以肺部感染多见[3]。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肺组织萎缩、肺泡扩大、肺的顺应性降低,肺活量较正常成人减少,且常合并呼吸道慢性疾患,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脑外伤昏迷时因咳痰功能减退或丧失,痰液不易排出,容易阻塞呼吸道,从而导致脑缺血、缺氧,加重脑损伤,而滞留的痰液是引起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
2.1.6 老年人多合并血管硬化,严重脑外伤时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明显提高,且一旦发生,消化道出血难以控制危及生命。本组有2例出现难以控制的消化道出血而致死。
2.2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
2.2.1 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接诊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争分夺秒进行抢救治疗,在抢救过程中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是正确诊断的关键。要特别注意容易忽视的检查内容,不能只了解患者颅脑损伤的病史,而忽视其全身状况[4],应及时行头颅CT检查,做出颅内血肿诊断即时手术治疗。本组全部病例均行颅脑CT检查,为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时间较长或并发肺部感染者,应果断及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5]。本组中36例行气管切开保证了呼吸道的通畅,并减少了肺部感染的发生,有中枢呼吸抑制或同时合并创伤性湿肺者应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2.2.3 降低颅内压:针对原发性颅脑损伤及时给予救治,在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中,其症状体征发生改变,及时做头颅CT,颅脑CT检查提示血肿增大、出现中线结构移位、脑受压明显时及时行开颅手术治疗。本组中手术35例,清除颅内血肿及碎裂脑组织,必要时行去大骨瓣减压术,及时有效地降低了颅内压,为后期治疗奠定了基础,对于开放性颅脑损伤应争取在8h内彻底清创。
2.2.4 处理复合伤:对于有休克的患者及时给予输液及输血,合并重要脏器损伤及骨折时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助处理合并伤。
2.2.5 有效地防治并发症:Hatton等报道GCS评分越低,伤情越重,昏迷越深,则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也就越高[6]。因此,临床上对GCS评分低于12分,尤其是低于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高度警惕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应尽早采取防治措施,以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避免发生致死性大出血[7]。本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法莫替丁或奥美拉唑静滴,术后或伤后第2天即置胃管,采取营养剂注入,减少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常规每天监测血气分析及电解质,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加强护理,防止长期卧床出现褥疮、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2.2.6 合理使用脱水剂,同时给予适量白蛋白可以有效地减轻脑水肿,改善脑代谢。脑损伤早期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消除脑水肿和减低颅内压,应用纳洛酮,具有促醒和脑保护作用,可提高存活率,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李小勇,王忠诚.创伤性颅脑损伤新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5-57.
[2]吴光增,康旭阳,宋志俊.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诊治特点[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3,15(6):361-362.
[3]李永林,徐邦宗,李铁.105例老年人闭合性颅脑损伤特点与救治[J].中华创伤杂志,1996,12(1):50.
[4]董宇峰,吴春荣,高麟,等.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诊治中的失误与体会教训[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11(7):428-429.
[5]靳志刚,张香梅.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经验体会[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12(6):362-363.
[6]Hatton J,Lu WY,Rhoney DH,et al. Astep-wiseProtocol for stress ulcer prophylaxis in the neurosurgical intensire care unit[J].Surg Neurol,1996,46:493-499.
[7]陈车亮,谢庆海,彭涛,等.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附625例报告)[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11(10):607-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