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外科学其他》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17例的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0-12-30  浏览次数:335次

  作者:司海英 董旭春 盛雅君   作者单位:154603黑龙江七台河,七台河市中医院

  【关键词】 硬膜下积液

  自1997~2004年,我院收治颅脑损伤硬膜下积液的患者17例,现将其治疗过程和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例患者,男13例,女4例。年龄1~79岁,平均56.7岁,有明确头部外伤。外伤原因:交通肇事6例、坠落4例、殴打3例、工伤4例。全部有原发昏迷,CT提示脑挫裂伤,无脑脊液鼻漏,昏迷持续时间最短3min,最长45天。外伤至出现明显积液最短时间为1天,最长6天;部位为双额6例,单额2例,单颞顶8例,后颅窝1例,1例伴脑内小血肿。

  1.2 方法 治疗上首先积极治疗原发脑损伤,常规予抗感染、止血、20%甘露醇脱水、地塞米松和对症治疗。在颅内伤情稳定的情况下,昏迷患者予促醒,如盐酸甲氯酚酯等。发现硬膜下积液后在1~2周内,密切观察对比病情变化,慎用脱水剂。

  1.3 结果 6例在保守治疗下,积液逐渐减少,吸收痊愈。11例逐渐有增大趋势,并出现头痛加重、恶心以及功能区受压等症状,4例出现慢性血肿倾向,在局麻下行积液腔钻孔硬膜下置管引流。全部病例中2例因原发损伤较重死亡。1例因积液形成多个包裹开颅切除包膜,1例因反复引流无效改行硬膜下―腹腔分流后治愈出院。

  2 讨论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系外伤引起蛛网膜撕裂,形成活瓣,使脑脊液进入硬膜下腔不能回流,或液体进入硬膜下腔后,蛛网膜破裂处被血块或水肿阻塞而形成。水瘤内液体为水样,呈淡黄色或淡红色,蛋白含量较脑脊液高。硬膜下水瘤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少见,在数小时内形成,慢性则有被膜包裹。早期常被原发伤掩盖或疏于CT对比复查,轻者可以自愈吸收,但本文收集病例仅6例自愈,11例有增大趋势,钻孔手术引流后治愈。关于手术方法,一般慢性硬膜下积液或血肿,在中老年人多采用近血肿边缘钻孔,以期尽可能完全地引流积液或血肿。因脑组织复位,可利于引流。老年人因脑组织顺应性不良,有时复位不理想,本组病例中有2例在存在少量积液的条件下,为预防感染拔除引流,数月后复查亦有吸收情况。极易被复位的脑组织封堵而造成引流不畅、残留积液或需扩大骨孔引流,故建议在引流不畅时及时调整引流管,方可产生较好效果。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