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合并各类骨折的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0-10-22 浏览次数:390次
作者:邢士新 杨华明 秦小引
关键词 骨折;颅脑损伤;合并
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加,多发伤、复合伤患者越来越多,由此对此类患者的救治方法也越来越引起广大学者的重视。我院4年来共收治颅脑损伤合并各类骨折病人252例,现将我院的一些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2例,男186例,女66例,年龄2岁~68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车祸180例,打击伤12例,摔伤26例,坠落伤24例。
1.2 神志状况
伤后意识清楚42例,浅昏迷78例,中昏迷84例,深昏迷48例。
1.3 损伤类型
闭合性颅脑损伤234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8例。颅内血肿84例,脑挫裂伤120例,轴索损伤30例,原发性脑干损伤18例。合并骨盆骨折12例,股骨干骨折56例,胫腓骨骨折68例,肱骨骨折18例,尺桡骨骨折36例。颜面上、下颌骨骨折28例,颈椎骨折24例,腰椎骨折10例。合并创伤性休克30例,肋骨骨折肺挫伤伴血气胸者12例,脂肪栓塞3例,筋膜间室综合征36例。
1.4 诊断及治疗
本组患者均做头颅CT及MRI扫描。对脑干损伤、轴索损伤、轻度脑挫裂伤、颅内血肿量小的行非手术治疗;对重度脑挫裂伤、脑肿胀严重、CT示中线移位明显或瞳孔散大脑疝形成者,急性骨瓣减压,坏死脑组织、血肿清除术;对颅内血肿前颅窝血肿大于3OmL,后颅窝血肿大于10mL者,如单纯的颅内血肿,用微创术不需开颅,迅速将血肿清除。
颅脑损伤严重合并骨折的患者早期使用小夹板、弹力带、石膏托等固定。颅脑损伤轻和颅脑损伤严重病情转稳定的患者,对骨折的处理,要抓住时机尽早手术,骨折固定一定要“坚强固定”,多使用钢板,防止颅脑损伤患者意识不清、烦燥,造成骨折错位,治疗失败。四肢骨折的患者也可使用外固定架,手术损伤小,出血少、不会对机体造成更大的影响,同时,由于患者在不配合治疗造成骨折错位时,随时都可以重新整复、重新固定,操作起来比较简单。
2 治疗结果
依据患者出院时不同程度的智力、言语及肢体活动障碍进行评定。疗效评定标准为:①治愈:意识清楚,言语清晰,肢体活动好;②轻度致残:反应迟钝,表达能力差,肢体活动稍差;③重度致残:反应能力极差,言语不清,肢体活动严重障碍;④无效:无意识或死亡
本组252例中治愈144例(57%),轻度致残61例(24%),重度致残29例(12%),无效18例(7%)。
3 讨论
颅脑损伤合并全身各部位的骨折,特别是严重骨折合并各种并发症时,患者病情危重、多愈后差、后遗症重,因此,找准处理颅脑损伤、骨折及并发症三者的时机,是抢救患者生命,提高愈后质量的关键。
我们认为关键有以下几点体会
3.1 应选择好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
①颅脑损伤严重,瞳孔散大,脑疝形成者,无论骨折多么严重,都应先将骨折做简单的处理,如小夹板、石膏托、牵引等,以抢救生命为主,争分夺秒,先行开颅清除血肿,骨瓣减压术和微创术,双瞳孔固定散大超过3h愈后不佳,待病情稳定后,再行骨折处理,手术尽量不超过21d。②对颅脑损伤较轻者,病人意识不清,烦躁不安,肢体乱动,常使骨折移位,有断端损伤血管、神经、肌肉的可能,断端有时从伤口哆出,形成开放伤口,引起病情的转化,此时应尽可能先行骨折手术固定,减少护理上的困难,防止失去固定的最佳时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的功能。
3.2 合并肋骨骨折、肺挫伤、血气胸的治疗
多发、多段肋骨骨折,特别是出现浮肋引起反常呼吸者,常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进而引起脑缺氧脑水肿,加重颅脑损伤的症状。本组12例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积极的治疗方法,一经确诊,即给予肋骨牵引,气管切开,胸腔闭式引流、大流量吸氧,充分改善机体的缺氧状态,使颅脑损伤症状迅速减轻,愈后效果良好。
3.3 合并脊柱骨折、截瘫的处理
首先对损伤的脊柱行CT、MRI检查,明确骨折压迫、脊髓损伤的程度,如颅脑损伤严重,随时有生 命危险,暂时对脊柱只做简单的处理,外固定,如颈椎围领、腰椎的腰围,如患者颅脑损伤症状轻,或颅脑损伤症状有所控制应尽早抢救脊髓,需手术的立即手术,充分减压坚强固定,给术后护理翻身提供方便,防止褥疮发生,从而进一步减少患者的致残率。
3.4 创伤性休克、低血压的处理
颅脑损伤合并严重骨折的病人,特别是多发骨折、骨盆骨折等出血较多的患者,常合并有休克症状。对颅脑损伤、脑水肿急需脱水时,一定要注意机体的完整性和处理的综合性,要建立在抗休克、补充血容量,保持血压稳定的基础上,应对伤口进行行之有效的止血、包扎,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大量吸氧,补充胶体液,林格氏液,同型血等,待血压稳定后,在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在不引起或加重脑水肿的前提下进行脱水,实行边补边脱,补脱结合的原则,同时使用大量激素(如地塞米松)和静脉氧有利于抗休克的治疗,防止脑水肿的进一步发生。
3.5 脂肪栓塞的防治
四肢多发管状骨骨折,有脂肪栓塞的可能,发病时,也会出现脑功能症状,常进展为昏迷,容易与颅脑损伤引起的意识障碍相混淆,给诊断带来困难,因此对此类病人一定要注意是否有呼吸困难,睑结膜及皮肤有无特殊的出血点等。本组3例脑挫裂伤、骨盆骨折、股骨干骨折病人合并脂肪栓塞一经确诊,给予稳定骨折,进行呼吸支持,头部降温,脱水改善脑水肿,综合运用抑肽酶、激素、利尿剂、低分右旋糖酐等综合治疗逐渐使病情恢复。
3.6 合并筋膜间室及挤压综合征的治疗
由于颅脑损伤多处于昏迷状态,肢体骨折引起的疼痛症状常被掩盖,伤肢发生筋膜间室综合征时不易被发现,时间过久,肢体坏死,肌肉神经坏死,出现肌红蛋白尿,高血钾,有时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导致组织不可逆损害,危及生命。对此类病人一定要注意伤肢的肿胀程度,肤色、温度、脉搏、末梢血运,一经确诊,应尽早切开筋膜减压,配合消肿,消炎药物治疗约5d~10d待肿胀消退后,再关闭伤口。
3.7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内环境的稳定
颅脑损伤病人多因昏迷,摄入量不足,或因有高热、出汗、呼吸加快,特别是气管切开时,大量使用高渗性脱水剂,造成不同程度的高渗性脱水或低渗性脱水。外伤时大量失血引起的组织间灌注量不足,骨折损伤严重,组织坏死,体内毒素增加,血钾升高,从而引起一系列水、电解质、酸碱紊乱,此时一定要根据病情、结合实验室检查及时调整补充、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8 加强支持疗法
颅脑损伤合并骨折的病人,机体大多比较衰弱,抗病能力差,病程长,因此在一系列的抢救过程中,进行强有力的支持疗法是非常重要的。伤后要根据受伤的部位、组织受损和出血的程度,及时输入足量的新鲜同型血,由于颅脑损伤和创伤反应,患者大多不能进食,加之疾病的消耗,体内营养会进一步馈乏,建议三天后间断使用白蛋白、脂肪乳、能量合剂、大量的维生素等,使机体尽快恢复正常的生理需求,增加抗病能力,减少感染率。
3.9 尽量使用高压氧
病情一旦平稳,应积极行高压氧治疗,高压氧能有效地减轻脑水肿,减轻复合损伤后的低氧血症,改善脑缺氧,同时还能改善受伤肢体的血液循环,减轻骨折肢体的局部肿胀,促进骨折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