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学视角探讨离退休老年人抑郁症的“场域与惯习”
发表时间:2012-02-09 浏览次数:574次
作者:张艳艳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2
【关键词】 社会学,离退休老年人抑郁症
从社会学的视角,以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惯习”论解释离退休老年人抑郁症的发生、影响因子、治疗及护理。
1 老年抑郁症的界定
老年抑郁症对老年人群有着毁灭性的作用,众多研究表明它是引起老年人自杀的首要因素[1]。老年抑郁症患者由于精神活动受到严重抑制,思维联想困难,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国外研究发现老年抑郁患者经常表现为精神活动迟缓,决断困难,社会交往不良,执行功能损害[2]。
离退休老年患者住院后常存在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老年抑郁常伴有抑郁心境、悲愤、孤单、焦虑、早醒、自尊心减低、无望感、自弃意念,尤其是重度抑郁,同时80%焦虑患者也有抑郁表现,且二者同时存在加重病情和致残率。
2 老年抑郁症的影响因子
老年人抑郁症状受到来自身体、心理、经济、家庭和社会等诸方面的综合影响。关于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有抑郁症状与无抑郁症状的老年人在不同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居家类型、主要照顾给予者、经济状况、慢性病患病情况、生活自理水平、自尊和社会支持状况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老年人抑郁症状受到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支付形式、主要照顾给予者、疾病、日常生活自理水平、认知功能、自尊评价、社会支持等来自身体、心理、经济、家庭和社会等诸方面的综合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自尊评价,其次是日常生活自理水平和社会支持。
3 场域与惯习
3.1 场域
“场域惯习”论是法国学者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实践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布迪厄从多个层面来论述场域。第一,场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场域就是现代社会世界高度分化后产生出来的一个个“社会小世界”,如经济场域、文学场域、学术场域、权力场域等。第二,场域是一个客观关系构成的系统。布迪厄说:“现实的就是关系的”:在社会世界中存在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关系—不是行动者之间的互动或个人之间交互主体性的纽带,而是各种马克思所谓的“独立于个人意识和个人意志”而存在的客观关系。第三,场域是一个充满争斗的空间。因为场域中存在着积极活动的各种力量,它们之间的不断“博弈”(game)不仅使场域充满活力,而且使一个场域类似于一种“游戏”。第四,场域的边界是经验的,场域间的关联是复杂的,无论自然的事物还是人为的事物,都可能面临转型的问题,因为事物是有结构的,结构是变化的,变化可能是渐进的、修修补补式的,也可能是突变的、结构调整乃至重构式的。布迪厄的场域论中,场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相对独立性表现为不同的场域具有不同的“逻辑和必然性”,当某场域的逻辑和必然性不再适应当前特定的场域时,场域的效果难以发挥,必然要求适应具有自身的逻辑、规则和常规的场域[3]。
3.2 惯习
布迪厄阐述,第一,惯习“是持久的可转移的禀性系统”。法国社会学家菲利普•柯尔库夫(Philippe Corcuff)对这一定义作了详细的解释:“禀性,也就是说以某种方式进行感知、感觉、行动和思考的倾向,这种倾向是每个个人由于其生存的客观条件和社会经历而通常以无意识的方式内在化并纳入自身的。持久的,这是因为即使这些禀性在我们的经历中可以改变,那他们也深深扎根在我们身上,并倾向于抗拒变化,这样就在人的生命中显示某种连续性。可转移的,这是因为在某种经验的过程中获得的禀性。最后是系统的,这是因为这些禀性倾向于在它们之间形成一致性”[4]。第二,惯习是与客观结构紧密相连的主观性。布迪厄认为,惯习属于“心智结构”的范围,是一种“主观性的社会结构”。这就是说,没有孤立存在的惯习,只有与特定场域相关的惯习。第三,惯习既是个人的又是集体的。惯习就是一种社会化了的主观性”。第四,惯习具有历史性、开放性和能动性[3]。
3.3 场域与惯习的关系
场域与惯习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四个层面理解。第一,场域和惯习是相互交织的双重存在。场域是具有惯习的场域,没有惯习的场域是不存在的;惯习是场域的惯习,脱离场域的惯习也是不存在的。布迪厄认为,实践理论要同时考虑外在性的内在化和内在性的外在化的双重过程,“社会现实是双重存在的,既在事物中,也在心智中;既在场域中,也在惯习中;既在行动者之外,又在行动者之内”。第二,在一个场域内部,场域与惯习之间存在“本体论的对应关系”。布迪厄认为,存在“本体论对应关系”的惯习与场域的关联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方面,这是种制约关系:场域形塑着惯习,惯习成了某个场域或一系列彼此交织的场域,它们彼此交融或离异的程度,正是惯习的内在分离甚至土崩瓦解的根源固有的必然属性体现在身体上的产物。另一方面,这又是种知识的关系,或者说是认知建构的关系。惯习有助于把场域建构成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一个被赋予了感觉和价值,值得你去投入、去尽力的世界。……知识的关系取决于制约的关系,后者先于前者,并塑造着惯习的结构”。布迪厄还认为,在同一个场域内部,惯习与产生它的场域之间基本上是“吻合的关系”。“惯习是社会性地体现在身体中的,在它所居留的那个场域里,它感到轻松自在,‘就象在自己家一样’,直接能体会到场域里充满意义和利益”。“当惯习遭遇了产生它的那个社会世界时,正像是‘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它感觉不到世间的阻力与重负、理所当然地把世界看成是属于自己的世界”。第三,此场域的惯习与彼场域之间存在着“不吻合”现象。由于场域是分为不同类型或形式的,惯习也不例外;因此,不同的场域具有不同的惯习,把在此场域形成的惯习简单地“移植”到彼场域去必然会造成“水土不服”,产生各种“不合拍”现象。第四,场域与惯习之间不是简单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通过“实践”为中介的“生成“或“建构”的动态关系[4]。
4 离退休老年人抑郁症影响因子的场域与惯习
离退休干部离退休之前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相对优越,处于社会的核心层。离退休老干部中绝大多数曾经担任过领导职务,有着深厚的阅历、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自己原来的经济场域、文学场域、学术场域、权力场域中具有较高的地位,拥有一定份量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人际关系和谐、优越。与相适应的惯习是自信、责任感强、大局意识、雷厉风行、受人尊重、敬畏。身体与心理状况良好。退休之前的社会场域造就了老干部自尊的惯习,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同时老干部的优越的惯习也反映在良好的身心状态上,乐观积极。惯习与产生它的场域之间基本上是“吻合”的关系。
离退休标志着人生的一项重大转折,从以前的“职业人”转变为“社会人”,生活的重心由原来的事业转为家庭,由“主要角色”逐渐转变为“辅助角色”,生活也从忙碌转为平淡,场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场域是一个客观关系构成的系统,现实的就是关系的。由于社会地位改变,收入减少,生活内容及意义、人际交往等变化,使他们在原有权力场域或经济场域一下子失去了核心的地位。而离退休老干部却依然保持一种较强的控制、尊重、权威的惯习。造成“水土不服”,产生各种“不合拍”现象,从而导致离退休干部抑郁症的发生。
在抑郁症状的综合影响因素分析中,按影响大小排列,自尊位居第一。个体的自我概念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作为自我概念重要组成部分的自尊源于对自我概念的正确认识和对自我价值的恰当评价,任何对自我的负性认识和评价都会影响个体的自尊。疾病、日常生活自理障碍、经济拮据等使老年人对家庭和社会的依赖性增大,如果得不到良好的家庭照顾和社会支持,可使老年人的自我概念及对人生所持的看法改变,从而产生无助、活着无价值和无意思等抑郁情绪。自尊评价则是患者与原来场域相适应的惯习,特别反映在外人对自己的评价上。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联系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离退休后,老干部由于生理功能和活动能力的逐渐降低,与原来工作单位的联系减少,加之子女都独立成人,大多数时间不在身边,再加上离退休干部在离退休前后人际关系变化比较大,不免有人走茶凉之感,人际交往范围骤然缩小,更容易产生孤独、失落、抑郁等不良情绪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机体细胞和组织逐渐衰老和退化,机体的代谢发生相应的衰退改变,各种生理机能进入衰退阶段,对衰老症状的自我感受和认识,一方面会影响衰老的进程,而另一方面,这些生理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多不适感觉和躯体症状,使离退休干部在很多事情上感到力不从心,加重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造成了精神上的紧张和不安,影响身心健康。
5 离退休老年人抑郁症的治疗与护理
在抑郁症状的综合影响因素分析中,按影响大小排列,社会支持位居第三。有研究表明,老年抑郁症患者在遇到应激性生活事件时较少向别人倾诉,不太善于接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由于社会支持客观存在着,因此培养和增强老年抑郁症患者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更为重要[5]。社会支持是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症之间的中介因素之一,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能缓解应激性生活事件对个体的影响,避免或减少抑郁症的发生[6]。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分低会增加抑郁发病的危险性,其中以对支持的利用度的危险性最高。抑郁患者在遭遇生活事件时较少向别人倾诉,也不能建设性地寻求帮助,这是抑郁症发病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场域和惯习是相互交织的双重存在。离退休老年人原来的经济场域和权力场域是不可逆的。在新的场域里必须逐渐产生与之相符合的新的惯习。而新的惯习也不是一蹴而就、自然生成的,必要时则需要社会以及医务工作者的支持。
5.1 鼓励患者建立自信
在患者心情平静的情况下,根据病情程度,在医疗保护制度的原则下适度告知患者的病情,使之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以利更好地配合医疗和护理工作。同时与其一起探讨他们曾经对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了解其辉煌的过去,以示我们的尊重,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5.2 消除恐惧、焦虑心理,稳定患者情绪
患者住院后首先给患者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责任护士给予整体护理关怀,使其了解诊疗程序,避免其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诊疗活动茫然无知,加重其焦虑。患者做各种检查时使其知道必要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医务人员良好的技能、充分的信心、亲切的态度有助于消除患者焦虑。不管患者患病前的社会角色如何,他在医院里都以患者角色出现,重新适应这一角色也会导致焦虑。因此,医务人员应使患者感到受尊重,冲淡这一消极心理。在医院的环境里,寂寞往往使患者过多地考虑自己的疾病,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之间交往,让患者听一些节奏舒缓的音乐或通过做肌肉松弛训练、适当运动等方法来消除紧张焦虑的心理。
5.3 增加护患沟通,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对于老年人应给予更多关心和爱护,特别要尊重患者,积极主动与患者交谈,耐心解答问题,并经常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患者将内心苦闷倾诉出来,达到诱导发泄的作用,从而使患者重新树立自信,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疾病与健康状况。要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和预防各种慢性病,并提供各种相应指导,协助患者制定和实施具体的保健和康复方案。帮助患者充分认识自理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执行各种治疗、护理及康复活动。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考虑患者的经济能力,选择适宜的诊疗方案,以避免因经济负担过重使患者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影响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
5.4 解除患者孤独、无助心理
离退休老人住院后医务人员与他们打招呼时,切忌直呼姓名或以床号代替姓名,应尊称他们过去的职务名称,以视尊重。与老年人谈话要耐心倾听,回答问题语速要慢,声音要大。还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家庭支持以及朋友、同事、社会团体等其他社会支持作用,鼓励家属亲友经常探视,给予情感的支持、照顾,寻求社会团体的援助等,以消除患者孤独无助的心理。
5.5 开展丰富的用脑活动,维持正常的认知功能
人类的大脑是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的生命组织,它不仅是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高级中枢,而且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活动实际上是大脑的活动,大脑不衰退就能保持生命活力。就离退休干部来说,他们能维持正常的认知功能对其心理健康状态有着积极影响。有研究表明[6],神经细胞只有在不断适宜刺激下才能保持其形态和功能的完整。衰老的神经细胞在新的环境刺激下可以出现一定程度的新生。如果遵循科学原理,接受适量的信息,合理使用和保护大脑,可增加脑的血液循环,促进脑细胞的代谢,延缓大脑的衰老进程,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Draper B L.Suicidal behavior in the elderl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1994,9:655661.
[2]Lapierre S,Pronovost J,Dube M L,et al.Risk factors associatedwith suicide in elderlypersons living in the community[J].Canada′s Mental Health,1992,40:8121.
[3]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4]菲利普•柯尔库夫.新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5]Weinberger D R.Implications of normal brain development for the pathogenesis of schizophrenia[J].Arch Gen Psychiatry,1987,59:553558.
[6]Mohr D C,Genain C.Social support as a buffer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 and Tcell production of interferon gamma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J].J Psychosom Res,2004,57(2):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