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唇沟皮瓣在修复鼻部及其周围组织缺损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4-06-10 浏览次数:1082次
鼻部和嘴唇及是面部的重要器官,是面部美容的重要结构,而且外伤鼻面首当其冲,皮肤恶性肿瘤好发需要扩大切除,缺损将破坏患者的面部容貌,造成不良影响。考虑到此区域内的结构复杂度较高,皮肤活动度小,缺损和畸形对外形的影响比较大,外形修复是一很大难题,各种手术修复效果都不甚理想如植皮推进皮瓣等。我们从2005~2009年开始运用鼻唇沟皮瓣修复该部位的组织缺损,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19岁~81岁。缺损原因:基底细胞癌切除者10例,角化棘皮瘤切除2例,外伤造成缺损3例。缺损部位包括鼻背、鼻尖、鼻翼、上唇、面部等,其中单侧鼻唇沟皮瓣修复鼻根、鼻翼及鼻尖缺损8例;鼻唇沟皮瓣修复上唇缺损3例;双侧鼻唇沟瓣修复鼻、唇缺损2例。缺损区最大面积约3.Ocm×2.0cm。皮肤皮下组织缺损者15例。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病理切片边缘未有肿瘤浸润,手术后配合小剂量放疗,未有复发。1.2手术方法麻醉:用1%利多卡因加肾上腺素(1:2 000 0)10~20m1.所有患者均在局部浸润麻醉和双侧眶下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肿瘤切除要保证足够的安全切缘,其中:基底细胞癌安全切缘为0.4~0.6 cm,角化棘皮瘤安全切缘为O.3cm。外伤患者清创去除不健康组织。所有的病例均为滑行皮瓣不可采用(小范围缺损一般用滑行皮瓣,范围较大的缺损需要用轴形皮瓣),根据缺损的部位及范围皮瓣可设计成蒂在上的皮瓣或蒂在下的皮瓣。皮瓣内侧切口沿鼻唇沟切开,视组织缺损范围、深度、形状设计皮瓣大小、厚度及形状,皮瓣厚度遵循远端薄,蒂部厚的原则,轴形皮瓣宽/长比例可达l:5。轴形皮瓣分离时包含部分浅层表情肌,以方便解剖血管蒂,纵轴中尽可能带有血管,手术中基本不可能损伤面神经。彻底分离皮瓣后,适当修整皮瓣在无张力及蒂部不扭曲的情况下旋转皮瓣覆盖缺损创面,分层缝合皮下及皮肤,供区缺损松解周围组织后直接拉拢缝合如宽度较大或面部皮肤弹性差可以辅佐睑缘下切口修复供区。鼻腔内填塞凡士林纱条起支撑作用,术区用凡士林纱布覆盖打包适度加压包扎2天,如皮瓣较大皮片下放置皮片引流及加压。2天后伤口暴露保持局部清洁。术后7~10天拆线。2结果手术随访后3月~2年,外形恢复患者比较满意,皮瓣质地色泽均与周围皮肤接近,肿瘤切除后未有复发。15例皮瓣全部成活,切口均I期愈合,局部未有明显疤痕增生,口角、鼻孔未有位置的改变和畸形。面部和局部皮肤的感觉基本恢复。3例皮瓣基部略高于周围组织显臃肿,二期修整后效果满意。3讨论面动脉、眶下动脉主干、以及动脉分支是鼻部区域内,血供鼻唇沟部动脉营养的最主要来源所在。在血供过程当中,面动脉前壁自后上部区域向前下部区域发送大量的小分支,同时,唇动脉上壁也可以通过自下部至上部的方式,以上细小分支能够与分支鼻翼下缘动脉所生成相关细小分支加以充分的吻合。在以上血供形态的共同作用下,使人体鼻唇沟区前下大部的营养供应需求能够得到充分且有效的保障。与此同时,相关研究表明:横动脉所对应的细小终末支也能够面向鼻唇沟提供相应的血供营养补给。与此同时,对于鼻唇沟皮瓣蒂部区域而言,此区域内的血液供给主要是通过鼻唇沟皮瓣蒂部周边真皮下血管网的方式实现。同时,面动脉、眶下动脉主干、以及动脉分支能够为此区域提供充足的动脉营养作为支持。在以上特点作用之下,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真皮下血管网是任意性皮瓣得以成活的最关键性因素。而从解剖学的角度上来说,鼻唇沟皮肤当中有着分布极为稠密的真皮下网组成要素,是任意性皮瓣成活的前提与基础所在。而与此同时,有关研究人员以实验研究的方式证实了:鼻唇沟区皮瓣蒂部区域所表现出的血管灌注压与皮瓣成活水平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相关性关系。对于鼻唇沟区域而言,分布在鼻唇沟区域深部的面动脉分支能够发挥与其他相关血管分支高度吻合,确保表面皮肤血液运转的持续性与可靠性,同时也可通过提供灌注压的方式,使鼻唇沟皮瓣的成活质量能够得到可靠的保障旧J。建立在对以上形态组织学分析的基础之上,鼻唇沟部任何一处均可为蒂形成傍血管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可以剔除主要血管对其的影响),仍有很好的血供成活率高,而且长宽比例可以较其他部位大。如果纵轴有伴行血管效果更好尤其是鼻唇沟动脉伴行。在进行皮瓣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皮瓣蒂部位置、以及皮瓣方向性,松解蒂部防止由于扭曲压迫基部的血供降低血流灌注压。②皮瓣的蒂要保留适当的宽度一般不小于lcm,长宽比一般不超过5:l,蒂部有足够的厚度。从临床实践的角度上来说,在对外鼻以及上唇进行重建的过程当中,大多使用鼻唇沟皮瓣,此种皮瓣是一种以人体唇沟区域组织为基础所制作的蒂轴型皮瓣,无论是色泽,还是质地,均与待修复的部位高度相似,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对鼻唇区域的缺损修复工作当中。整个修复区域内的任意皮瓣主要是通过真皮下血管(大多分布于鼻唇沟区域)的方式实现成活,皮瓣长宽比例能够达到5:1比例左右㈢J。结合临床治疗经验不难发现:在有关鼻唇缺损的修复方面,应用鼻唇沟皮瓣对其进行修复的综合优势作为突出。特别是针对面部皮肤比较松弛的老年患者而言,有着良好的适应性。但对于此区域皮肤紧张的年轻患者,特别是在鼻唇缺损范围较大的情况下,对于鼻唇沟皮瓣的应用应当特别谨慎。参考文献[1] 孙永华,王春元,李迟,等。含真皮下血管网超薄随意皮瓣的血运和临床应用[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l,7(1):8一11.[2]贡振扬,王延生,纪宏志,等。用鼻唇沟皮瓣修复鼻部缺损[J].实用医药杂志,2004,21(8):696-697.[3]常明章,周剑勇,吕洁瑜等。鼻唇沟皮瓣在修复鼻部及其周围组织缺损中的运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4):15.[4]岳毅刚,李佩英,秦小云。鼻唇沟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ll,(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