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整形外科学》

改良阴道紧缩术加提肛锻炼治疗重度阴道松弛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5-27  浏览次数:876次

传统的阴道紧缩术对重度阴道松弛患者的疗效常常不佳,现选取我院从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以来82例采用改良阴道紧缩术并配合术后提肛锻炼治疗的重度阴道松弛患者进行分析,其临床疗效良好,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为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以来我院重度阴道松弛患者共计82例,所有患者均以性生活质量下降、性生活不和谐,要求进行阴道紧缩术而入院。其中年龄最小29岁,最大 48岁,其平均年龄为37.4岁;患者中22例1到2次阴道紧缩术失败后行再次手术,无阴道分娩史12例,有过阴道分娩史的患者中,三胎2例,两胎24例,其中胎儿超过4kg者8例,曾行阴道侧切24例,所有患者阴道松弛度检查均能通过4指或以上。

1.2 手术方法术前一天用0.1%洗必泰液清洗外阴及阴道,而术前也需要分别用0.2%肥皂水、用1%的碘伏冲洗外阴、消毒铺巾,用稀释碘伏消毒阴道,手术前先测量阴道松弛度以确定手术过程中阴道需紧缩的范围,在手术的麻醉过程中,麻醉药选用 1%利多卡因,不加肾上腺素,行阴道贴膜下侵润麻醉[1]。手术中,受术患者取仰卧膀胱截石位,用两个阴道深部拉钩并由助手将阴道前后壁向相反方向拉开到可见阴道壁向两侧凹陷。接着由阴道侧壁三点钟方向贴出一条长约六厘米宽约一厘米的引导贴膜,内膜贴近宫颈而外膜则是达处女膜痕迹。接着向切口两侧分离阴道粘膜约0.5厘米,充分暴露阴道侧壁肌层,用爱惜康3-0不吸收缝线沿切口长轴在阴道壁肌层作三个方形荷包,用血管钳提起荷包中央的阴道壁肌肉,收紧结扎缝线,使结扎后阴道壁肌肉图像阴道腔内,查出无血后间断缝合引导粘膜,到此时三点钟方向处侧壁凹陷消失,另外阴道九点方向的手术方法与三点钟方向的相同。于阴道壁六点钟处切除一条宽约1cm,长约7cm的阴道粘膜,内端接近宫颈,外端处女膜痕迹,向切口两侧分离阴道粘膜约0.5~1cm,同上方法行方形荷包缝合,共作3 个荷包,调整荷包缝合的宽度,使阴道中段能容纳两指略松,查无出血后间断缝合阴道粘膜。在紧贴处女膜痕迹的5、7 点钟处阴道壁分别作2cm 切口,不切除粘膜,向切口两侧适当分离阴道粘膜,作方形荷包,调整荷包缝合的宽度,使阴道口能容纳两指略紧,查无出血后间断缝合阴道粘膜。术中不用电刀切开或止血,如有活动性出血,用缝扎彻底止血。术后放入纱布压迫止血,第二天取出,患者口服抗生素两到三天,术后当天可进半流食,并可以进行适当的床下运动,术后一周拆除阴道口可吸线,两个月内患者应当避免性生活[2]。在改良阴道紧缩术后四周左右的时间,患者可结合以相应的提肛运动,以充分发挥手术的功效,其方法为:笔直站立踮起脚尖,提肛是保持一分半钟,每天锻炼四十次左右,并加以坚持半年以上。

1.3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与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接受治疗的82例患者创口愈合良好,部分患者术后初期创口有少量渗血状况发生,但并未有大量出血等并发症,术后无明显可见手术痕迹,阴道湿度良好,阴道壁厚度和弹性增强且收缩有力,如下表一,为82例患者的术后随访情况。表一 患者术后随访结果随访项目满意(%)治愈(%)改善(%)无效(%)总有效率(%)性生活满意度92.36 0.00 7.63 0.00 1000 张力性尿失禁0.00 60.22 26.12 13.62 86.2 便秘0.00 75.35 17.38 7.25 92.72 阴道排气0.00 81.83 18.17 0.00 100

3 讨论阴道松弛是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一种生理状况,其症状的主体人群为产后女性[3]。重度阴道松弛会严重降低夫妻间生活的质量,孕妇的自然生产甚至人流都会引起弹性纤维断裂萎缩,致使肌肉松弛,而多产妇由于产道反复损伤,阴道自然松弛,而一部分体制虚弱的妇女,虽损伤不严重,但其恢复也较慢。阴道紧缩术就是针对女性生理变化,为提高夫妻型生活质量及治疗尿道、膀胱及直肠膨出而设计的一种妇科整形手术,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阴道松弛以及会阴损伤的不同程度和使用私处细胞活力因子进行修补,通过手术修复顺上松弛的肌肉和筋膜,是引导弹性增强、松紧度变得合适,有效解除了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并提高生活质量。传统的阴道紧缩术是通过对阴道前后壁及会阴部的修补治疗盆底损伤,其手术方式存在着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并且其对重度阴道松弛的疗效差强人意,改良的缩阴手术则更易给患者带来理想疗效,而配合以术后提肛锻炼,则更能使得阴道缩紧术得到持久的效果,从上文可以看出改良的阴道缩紧术配合以提肛锻炼在女性引导重度松弛的治疗中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戚可名,薛富善.整形外科特色治疗技术(第2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684.

[2] 薛兆英,许文新,马晓年.现代性医学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32-134. [3] 戚可名,王佳琦,刘珍君,等.女性美容整形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745-74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