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烧伤常见发热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2-01-16 浏览次数:642次
作者:段培娟 作者单位: 新疆 疏勒,解放军12医院烧伤外科
【关键词】 小儿烧伤;高热;护理
小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易受各种因素刺激而发生高热[1] 。高热是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而持续高热在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同时,也增加了热能的消耗,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威胁患儿的生命。
1 临床资料
2010年4月至2010年7月我科收治烧伤患儿67例,其中男45例,女22例;特大面积5例,大面积13例;面部烧伤11例,胸腹部烧伤18例,全身多处烧伤18例,四肢烧伤20例;发热病例61例,占88.4%,其中体温在38~38.5℃不是20例,体温在38.5~39℃ 27例,体温在39.5~40.5℃ 13例;61例患儿均经妥善处理后转危为安,脱离危险。
2 高热原因
2.1 脱水热
小儿细胞外液量占体重25%~47%,维持体液平衡较差,耐受脱水的能力较弱。烧伤早期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体液外渗,造成细胞脱水,烧伤患儿脑细胞脱水导致小儿高热,一般于伤后24h内可发生。
2.2 渗出液的回吸收
烧伤48h后毛细血管的张力和通透性逐渐恢复,渗出在组织间的液体和电解质开始回吸收,创面渗出液减少,毒素吸收,产生回吸热[1]。
2.3 创面感染
烧伤后创面组织坏死是细菌繁殖的良好环境,常出现局部创面潮湿、积脓、伴恶臭味。这是烧伤后引起高热的主要原因。
2.4 换药热
常因换药面积较大、时间较长或创面侵浴后,大量毒素吸收入血所致,61例患儿平均在换药后4h发生换药热。
2.5 环境温度、湿度
患儿本身由于创面的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热,另外干燥炎热的环境和持续的灯烤,易引起高热。
3 护理措施
3.1 及时补液纠正脱水
小儿烧伤后,最重要的措施是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补液防治休克、纠正脱水。在输液过程中应注意补液的原则。在补液的同时,严禁在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水分,警惕脑水肿发生。
3.2 对症处理
当患儿体温升高至38.5℃以上者要及时进行有效处理。首选冰袋物理降温,但对冷敏感者不宜使用,因任何冷刺激都会使病人出现寒战,使产热增加而影响降温效果[2],同时关闭烤灯、解开衣被通风降温;体温升高至39℃以上者,及时给予药物降温,常用药物有小儿退热栓、新癀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高热引起惊厥及时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配合医生抢救。
3.3 创面护理
加强创面护理是控制烧伤患儿发热的根本措施。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间断性灯烤,定时翻身;对会阴部烧伤的患儿做好大小便护理,必要时在无菌操作下行留置导尿,避免创面潮湿或腐烂,及时更换污染被服、无菌敷料。
3.4 做好保护性隔离
大面积烧伤患儿住单间隔离病房,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3次,每班用84消毒液擦拭地面桌面,医护人员进入病房时穿隔离衣,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5 其他护理
保持病房空气清新,温度控制在28~30℃,湿度控制在60%~70%[3],对持续灯烤的患儿,可采取间断灯烤治疗。在饮食方面,高热时禁忌给予高热量饮食;患儿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最好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饥过饱,营养摄入均衡,以利于烧伤创面修复。
4 小 结
2010年4月至2010年7月我科收治烧伤患儿67例,发热病例61例,占88.4%,经积极寻找并去除病因,采取及时、正确的降温措施,控制创面感染,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及死亡。因此,对烧伤发热患儿采取及时、有效的降温是促进烧伤创面早日愈合及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黎 鳌.烧伤治疗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41.
[2] 张鸿敏,赵爱玲,杨秀芹,等.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8):47.
[3] 赵炳华.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