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整形外科学》

大面积烧伤病人应用鼻饲营养治疗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1-08-11  浏览次数:642次

  作者:翁旭豪,杨学荣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13医院 烧伤整形科,浙江 宁波 315040

  【关键词】 烧伤,肠内营养

  静脉营养应用于烧伤病人一直受到重视,但随着“肠道是外科应激中心器官以及肠源性感染”的观点的提出,肠道营养,尤其是早期肠道营养又引起重视。1998年我院采用鼻饲营养治疗大面积烧伤病人80例,现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烧伤病人共80例,男66例,女14例,年龄18~52岁,烧伤总面积54%~90%。

  1.2 方法 鼻饲营养管为直径0.2 cm 硅胶管,以动脉插管金属导丝引导将营养管置于胃内,再取出导丝,固定鼻饲管。营养制剂为瑞素(每100 ml 含蛋白质3.8 g,脂肪3.4 g,碳水化合物13.8 g,糖0.5 g,及多种矿物质,渗透压250 mosm/L,能量420 kJ)。应用输液泵控制滴速。大面积烧伤病人,因烧伤后胃肠蠕动减慢,甚至麻痹,一般第1个24 h 灌注量不超过500 ml,第2个24 h 灌注量控制在1 000 ml 以内,第3个24 h 后因肠蠕动恢复,可增加到每24 h 2 000 ml 左右,灌注时观察胃肠道反应,如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可减慢滴速或暂停灌注。整个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所有病人均静脉应用脂肪乳剂、氨基酸、白蛋白等。

  1.3 结果 5例产生胃潴留,停用1 d,作止吐等对症处理,2例自行恢复,3例停用1~2 d 后,再逐步恢复应用;有10例产生腹泻,大便次数明显增多,经用复方苯乙哌啶口服后恢复;最长置鼻饲管时间达2月,未发生任何并发症。肠外营养制剂用量明显减少。

  2 体会

  大面积烧伤后病人组织分解,蛋白质丢失,超高代谢,营养消耗增加,可持续数周,如并发感染,消耗更大。营养需要比正常人需要量增加,一般情况下,烧伤面积达40%以上者,营养供给达正常人的1.5~2倍,蛋白质的需要量更高。烧伤总面积相同,Ⅲ度烧伤面积大者,代谢率升高更显著,伤后不同时间的代谢率也不相同,总的趋势是随着病程的进展,代谢率逐步上升,随着创面的逐渐愈合和封闭,代谢率逐步下降[1]。正确的营养支持及调整,有利于维护器官功能,增强免疫机制,预防和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在肠外营养同时应用肠内营养优点很多:(1)可节约大量的治疗费用(因肠内营养制剂比静脉营养制剂价格低);(2)同时肠内营养可中和胃酸,防止烧伤后胃肠道黏膜损伤;(3)防止肠源性感染;(4)运用聚氨脂(PV)或硅胶导管,质地软,管径细,刺激小,病人无明显不舒服感觉,可减少因长期置普通胃管而引起的鼻咽部糜烂、坏死等并发症,并且不影响正常口服进餐。

  大面积烧伤后的营养支持治疗,始终是大面积烧伤救治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烧伤病人肠外营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肠内营养往往不被重视,而一般来说,消化道功能正常或是有部分消化功能的病人,应优先使用肠内营养。本组病人应用肠内营养,没有一例产生肠源性败血症,没有并发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经济上因减少了静脉营养用量,而减少了总的费用。所以笔者认为,大面积烧伤病人治疗过程中,重视肠内营养,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黎 鳌.黎鳌烧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9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