胼胝体梗死12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12-06 浏览次数:476次
作者:方波,胡文霞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六安
【关键词】 胼胝体梗死,临床分析
胼胝体是联合两侧大脑半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半球间联系及功能协调上有重要作用,因其血液供应丰富,解剖位置位于较深的中线上,由多支血管供血,其发生单纯胼胝体梗死较少见我科。2004—2008年收治单纯胼胝体梗死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45~70岁,平均68.4岁。有高血压史9例(占75%),糖尿病5例(占41%),3例高血脂,2例高半胱氨酸血症。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为急性起病,首发症状表现为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9例,偏侧肢体轻瘫2例,走路不稳4例,小便失禁2例。体征:不全运动性失语3例,高级智能障碍9例,共济失调2例,一侧肢体瘫痪2例。
1.3 辅助检查 发病24h内行头颅CT显示胼胝体低密度病灶6例。发病48h后行头颅MRI检查,采用常规SE序列,T1W1、T2W1、FLAIR、DWI扫描均经过横断位,矢状位明确,胼胝体呈长T1、T2信号。胼胝体膝部、体部病变8例,仅压部1例,胼胝体嘴、膝部病变2例,体、压同时病变2例,半球、小脑、脑干均未见异常信号。
1.4 治疗及预后 本组确诊胼胝体梗死,给予阿司匹林、依达拉奉、奥扎格雷及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药物治疗,治疗2~3周病情明显好转。
2 讨论
胼胝体梗死病因:胼胝体是脑内最大纤维束,位于大脑纵裂底部,其正中矢状面由前向后依此为嘴、膝、体(干)、压部四部分[1],胼胝体血供来源于3个供血系统: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其前4/5由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供血,后1/5由大脑后动脉、后脉络膜动脉供血。其病因常见于前交通动脉或胼周动脉痉挛、栓塞或动脉硬化,我们总结的患者中有8例高血压,5例糖尿病,6例有烟酒史,均为脑血管病危险因素,[2]提示造成胼胝体梗死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胼胝体梗死临床表现:根据梗死具体部位不同,临床症状有明显差异性,Giroud等[3]报道典型症状:胼胝体离断综合征及额叶型步态异常。但该组患者临床体征以偏瘫、语言障碍、感觉障碍、高级智能障碍、共济失调为表现,考虑与其损害胼胝体一部分有关,故临床多不典型。据文献分析[4]:胼胝体前1/3病损出现失用、步态异常、肌力减退、智能障碍、言语障碍及精神障碍等;中1/3损害出现共济失调、假性延髓性麻痹症状;后1/3损害出现偏盲及听觉障碍,本组病例临床表现与上述胼胝体损害症状相符。胼胝体梗死鉴别:胼胝体出血及肿瘤:头颅CT可明确诊断;胼胝体变性(原发性胼胝体萎缩):多有长期饮酒史,表现有急性、亚急性、慢性发病,其CT低密度,早期有强化,晚期萎缩,头颅MRI强化可明确诊断。胼胝体梗死虽急性起病,但症状无特异性,头颅CT有一定假阴性,故容易忽视、误诊,头颅MRI对确诊有重要意义。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突发精神及智力异常、失语、失用、小便失禁及下肢为重的截瘫或偏瘫,应高度怀疑,进一步行头颅MRI检查。胼胝体梗死是发生在脑血管动脉硬化基础上发生血液动力学改变而导致,应加强改善血液动力学状态为主。因其血液循环丰富,胼胝体为弓状白质纤维,缺血后主要发生脱髓鞘改变,无皮层神经变性坏死,恢复较快。
【参考文献】
1] 李向新,李策权.胼胝体的神经外科临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27(1):7879.
[2] 沈新天. 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10(7):131132.
[3] GiroudM, Dumas R. Clinical and topographical range of callosal infarction: a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correlation study[J].NeurolNeurosurg Psychiatry, 1995, 59 (3) : 238242.
[4] 赵春雨,蒋潇潇,苏志强.胼胝体病变[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7,34(6):534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