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内科》

LRRK2基因突变与帕金森病

发表时间:2011-11-11  浏览次数:553次

  作者:杜青青,沈勤*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医学院, 江苏 南通

  【关键词】 帕金森病,LRRK2基因,基因突变

  1 LRRK2基因突变是帕金森病关键影响因子

  大部分PD患者为散发性病例, 仅有约10%~20% 患者有家族遗传背景,目前已经被定位和克隆的与遗传性帕金森病相关的基因主要有: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发型PD的相关基因:Parkin, PINK, DJ1,其中多数早发型PD是由于Parkin基因突变引起的。早发型PD临床特点与散发性PD患者不同的是发病年龄相对较早,平均发病年龄在22岁左右,首发症状以震颤、记忆力减退为主, 青年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帕金森病曾在美洲 、欧洲 、中东及北非有报道。②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迟发型PD的相关基因:SNCA,LRRK2等。常染色体显性PD患者与散发性PD患者相比较,临床特点以晚发为主,平均发病年龄较晚,病程相对较长,首发症状以静止性震颤和动作迟缓最为常见,其次是肌强直和姿势反射障碍。在这些与PD相关的基因中,LRRK2突变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PD最常见的、研究最多的致病基因,对该基因的功能特征、分子机制和调节机制的研究对阐明PD发病机制以及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由LRRK2引起的PD及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病理特征并呈现多样性,最主要的特征是路易小体的出现和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的缺失。LRRK2突变携带者以典型PD 为主要临床表现, 如静止性震颤、强直、动作缓慢、姿势平衡障碍,对左旋多巴治疗反应良好等[2]。先前的研究将这种遗传性PD的基因定位在人的12号染色体上的一个叫做PARK8的区域中。在新近的研究中,科学家们着重于对这些家族成员的DNA进行精细分析并最终确定该关键致病基因和突变位点,进一步了解它所编码的多功能蛋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

  2 LRRK2的表达定位及结构特征

  2.1 LRRK2的表达定位

  LRRK2基因在人、小鼠和大鼠脑组织的不同区域中均有表达,包括黑质、壳核、纹状体、杏仁核区域、海马、皮层及小脑,而在其他组织如肾、肺、脾脏、淋巴结中LRRK2的表达量远远高于脑组织[3]。此外,LRRK2在小鼠脑组织不同区域或神经核团具有表达差异,在大脑皮质、海马、尾壳核、杏仁核区域LRRK2蛋白表达量最高,在黑质、丘脑及下丘脑部分核团、小脑普肯野细胞层也有中等强度的表达量。LRRK2蛋白在HEK293细胞中内源性表达,基本分布于细胞质中,与线粒体有很好的共定位,亚细胞定位显示LRRK2主要分布于线粒体、 囊泡、 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突触终末端等细胞质膜性结构周围, 但无跨膜域;其中约10%位于线粒体外膜, LRRK2编码的LRRK2蛋白能与线粒体外膜脂筏上的相关蛋白相互作用,而脂筏中含有诸多信号分子和免疫受体,在细胞生命活动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提示LRRK2可能参与囊泡转运及轴突导向[4]。

  2.2 LRRK2的结构特征

  据文献报道,人的LRRK2基因位于染色体12p11.2-q13.1(小鼠于染色体15),长约144 kb(含有7 581个碱基对),含有51个外显子,编码一个由2 527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275 000的LRRK2蛋白质,属于ROCO蛋白家族,具有多个功能区域[5]。主要功能域有6个:ARM重复序列和锚蛋白重复序列(an ARM repeat and an ankyrin repeat,ANN)、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区(Leucinerich repeat, LRR) 、Ras蛋白复合体(Ras in complex proteins, ROC) 、Ras蛋白C末端重复序列(Cterminal of ROC, COR) 、MAPKKK结构域(即激酶结构域)和色氨酸(W)天冬氨酸(D)重复序列区(每个重复序列由40个色氨酸和天冬氨酸组成,又称WD40区域)。其中,LRR功能域主要参与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ROC和COR 功能域具有GTP 酶活性,在Ras介导的细胞转化、细胞分裂、黏着作用的形成及MAPK信号通路中起重要作用[6];激酶结构域主要与下游蛋白质的磷酸化有关;WD40 区域是一个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区域,主要参与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可与多种蛋白可逆性结合,也参与运输和信号传导过程,其中ROC结构域和MAPKKK结构域备受关注。

  LRRK2不仅是一种激酶,而且是GTPase。这两种酶活性在功能上可能是相关联的。LRRK2同时具有ROC和MAPKKK两个激酶结构域,且两个结构域间存在调节作用;其中ROC结构域具有GTPase激酶活性,属于开关蛋白,通过与GTP结合活化、水解失活间的转化来调节LRRK2的激酶活性;提示ROC结构域是LRRK2发挥功能的调节中心,是潜在的药物调节靶点,与临床治疗密切相关[7]。MAPKKK是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关键因子,属于较大的酪氨酸激酶类蛋白亚族(MLKs)[8]。GTP酶和MAPKKK参与多条信号传导通路的上游调节,主要与一些蛋白质分子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相关,位于神经信号传导级联的上游,表明LRRK2在多种神经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整合作用,而LRRK2基因该结构域的相关突变很可能会干扰这些信号的正确传导,导致PD及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

  3 LRRK2 的常见突变及相关蛋白

  3.1 LRRK2常见突变

  到目前为止,已证实约有20多个与PD发病相关的LRRK2突变位点,不同的突变位点位于LRRK2的不同结构域, 并具有明显的区域和种族差异性。 经鉴定与PD相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突变点位于LRRK2的LRR、ROC、COR和MAPKKK结构域;常见的氨基酸置换突变位于ARM重复序列和锚蛋白重复序列以及WD40结构域[9]。近年来,研究较为广泛的突变位点有9个,分别是位于ROC结构域的R1441C,R1441G,R1441H,R1514Q突变;位于COR区域的Y1699C突变;位于激酶结构域的G2019S,I2020T,I2012T突变以及位于WD40区域的G2385R突变。这些位点突变是如何导致PD发病的机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

  G2019S是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位于LRRK2的41号外显子上,是LRRK2激酶结构域中保守的镁离子结合区域[10]。该突变位点在家族性PD患者中的突变率约为2%~6%,在散发性PD患者中的突变率仅为1%~2%。G2019S突变在北欧犹太人群和北非人群中比较常见,突变率高达20%~40%,但在亚洲人群中比较罕见[11]。先前的研究发现,G2019S突变能够增加LRRK2蛋白激酶活性,加速ERM(ezrin/radixin/moesin)蛋白磷酸化,从而抑制神经轴突的生长,导致相关的多巴胺神经元出现生长缺陷[12],这可能与其致病机制有关。G2385R突变常见于亚洲人种,在新加坡,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3个地区发现的G2385R突变与中国人的PD密切相关[11]。该位点突变与LRRK2的WD40功能域有关,其机制可能是诱导WD40功能域上的N末端豆蔻酰化从而促使神经毒性的产生,触发细胞凋亡;同时,G2385R突变使该结构域的正电荷大量增加,进而影响细胞的物质运输和信号传导,加速了LRRK2蛋白自身的聚集,促使各种神经纤维聚集体和包涵体的产生,从而干扰LRRK2与其他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13-14]。也有学者认为该位点突变会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从而导致PD发病。

  3.2 LRRK2突变相关蛋白

  目前,国内外关于LRRK2致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机制和神经毒性机制等方面,这与LRRK2所编码的功能性蛋白密切相关。LRRK2基因突变极可能导致它所编码的LRRK2蛋白的功能改变,进而触发一系列通路障碍。先前的一系列报道表明与PD 相关的LRRK2 突变可同时影响其所具有的GTP 酶及蛋白激酶的活性。目前流行的一种假说认为这些突变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了LRRK2激酶的活性,并且该激酶活性的增强与一些具有神经毒性的包涵体生成有关。研究发现,在ROC 结构域附近的R1441C/G、R1541Q及COR结构域中的Y1699C的突变能同时提高GTP 酶与其GTP底物的结合能力及蛋白激酶活性, I1371V 则仅能提高GTP 酶与其GTP底物的结合力;而能显著影响蛋白激酶活性的突变如激酶结构域附近G2019S、I2012T、I2020T和LRR功能域中的I1122V 均不会明显改变GTP酶与其底物GTP的结合力;而WD40功能域附近的G2385R对GTP 结合力及蛋白激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说明大部分与PD相关的突变能通过影响GTP酶活性来调节蛋白激酶活性[4]。在与PD有关的几种LRRK2突变中,G2019S,R1441G,I2020T能够显著提高激酶活性,其中以G2019S作用最为明显;R1441H、I2012T和G2385R突变对LRRK2激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而R1441C、Y1699C和T2356I对其活性的改变没有影响[15-16]。

  Zimprich等[17]在对大量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研究中发现,LRRK2与α突触角蛋白和tau蛋白的磷酸化有关,LRRK2的蛋白激酶活性影响这些蛋白在退化神经元中的聚集和降解过程。然而,LRRK2基因突变以何种方式引起PD,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LRRK2激酶活性的改变也仅仅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但多数学者认为,影响LRRK2 的激酶活性可能是各个突变发挥神经毒性的共同通路。有报道指出,在LRRK2参与的真核细胞翻译启始因子4E(EIF4E)与翻译的负调控因子(4EBP)即EIF4E/4EBP调节通路中,LRRK2突变不但影响EIF4E介导的蛋白质翻译过程,而且能够削弱机体对氧化应激反应的耐受性,并显著降低大脑中多巴胺神经元的存活率[18]。研究表明LRRK2能与蛋白质翻译过程中的调控元件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蛋白质的翻译过程,这可能是LRRK2突变致病的另一途径。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对LRRK2基因表达量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分析结果发现,LRRK2基因在Chr4和Chr15 处存在连锁群体显著性水平阈值(LRS)≥20 的峰值,在Chr8,13和18处也有LRS为10的峰值,说明LRRK2的表达调控既有cis又有tran调节,对LRRK2表达调控的研究无疑将会给其发病机制的探索带来新的曙光。

  还有学者认为LRRK2突变不仅仅与神经退行性有关,可能也参与其他疾病的发病过程。新的研究发现LRRK2基因在脾脏中的表达量具有明显的年龄依赖性,尤其是在B淋巴细胞中,提示LRRK2可能与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相关,而LRRK2突变是否会导致免疫系统病变目前仍在探索中。

  4 结 语

  从帕金森病的发现到现在已经有近两百年的研究历史,由于引起帕金森病发病的因素多而且影响因素复杂,虽然对已发现的多种相关基因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均未能够完全解释帕金森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及机制。随着LRRK2基因的发现以及对可能导致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帕金森病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也为更加深入和广泛地研究帕金森病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尤其是LRRK2 蛋白及其突变蛋白的生理病理功能的确定,将为帕金森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LRRK2突变导致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改变很可能是LRRK2突变体导致帕金森病发生的分子机制,因此,确定与LRRK2 相互作用的蛋白对于研究LRRK2的正常功能和探索LRRK2的致病机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 瑾,孙圣刚. LRRK2 基因的基本特征及各种常见突变位点与帕金森病的关系[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9,4(5): 363-365.

  [2] Healy DG, Falchi M, O′Sullivan SS,et al. Phenotype,genotype, and worldwide genetic penetrance of LRRK2associated Parkinson′s disease: a casecontrol study[J]. Lancet Neurol,2008,7(7): 583-590.

  [3] Maekawa T,Kubo M,Yokoyama I,et al. Agedependent and cellpopulationrestricted LRRK2 expression in normalmouse spleen[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10,392(3):431-435.

  [4] 张 婷,曹 立,陈生弟. LRRK2与帕金森病[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7, 34(5): 466-470.

  [5] 刘 鹏,秦 川. LRRK2基因与帕金森病[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8,18(8): 40-43.

  [6] Bosgraaf L, Van Haastert PJ. Roc, a Ras/GTPase domain in complex proteins[J]. Biochem Biophys Acta,2003,1643(1/3):5-10.

  [7] 张 煜,陈生弟. 帕金森病致病基因LRRK2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8, 25(6): 657-659.

  [8] Gloeckner CJ, Schumacher A, Boldt K,et al. The Parkinson disease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 LRRK2 exhibits MAPKKK activity phosphorylares MKK3/6 and MKK4/7,in vitro[J]. J Neurochem,2009,109(4): 959-968.

  [9] Ding X,Goldberg MS. Regulation of LRRK2 stability by the E3 ubiquitin ligase CHIP[J]. PLoS One,2009,4(6): e5949.

  [10] Wang L,Xie C,Greggio E,et al.The chaperone activity of heat shock protein 90 is critical for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leucinerich repeat kinase 2 [J]. J Neurosci,2008,28(13): 3384-3391.

  [11] 张 婷, 曹 立,王 瑛,等.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帕金森病家系临床特征及LRRK2基因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41(3):152-156.

  [12] Cho JW,Kim SY,Park SS,et al. The G2019S LRRK2 mutation is rare in Korea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and Multiple System Atrophy[J]. J Clin Neurol,2009,5(1): 29-32.

  [13] Tan EK,Peng R,Wu YR,et al. LRRK2 G2385R modulates age at onset in Parkinson′s disease:A multicenter pooled analysis [J]. Am J Med Genet B Neuropsychiatr Genet,2009,1508(7):1022-1023.

  [14] Mata IF,Wedemeyer WJ,Farrer MJ,et al. LRRK2 in Parkinson′ s disease:protein domains and functional insights[J]. Trends Neurosci,2006,29 (5): 286-293.

  [15] Moore DJ. The biology and pathobiology of LRRK2: implications for Parkinson′s disease[J]. Parkinsonism Relat Disord,2008,14(Suppl 2): S92-98.

  [16] Jaleel M,Nichols RJ,Deak M,et al. LRRK2 phosphorylates moesin at threonine558: characterization of how Parkinson′s disease mutants affect kinase activity[J]. Biochem J,2007,405(2): 307-317 .

  [17] Zimprich A,Biskup S,Leitner P,et al. Mutations in LRRK2 cause autosomaldominant parkinsonism with pleomorphic pathology[J].Neuron,2004,44(4): 601-607.

  [18] Imai Y,Gehrke S,Wang HQ,et al. Phosphorylation of 4EBP by LRRK2 affects the maintenance of dopaminergic neurons in Drosophila[J]. EMBO J,2008,27(18): 2432-244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