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整形外科学》

应用带蒂颊肌黏膜瓣修复唇裂术后红唇不足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0-03-23  浏览次数:667次

作者:王瑞芝       作者单位: 028000 内蒙古通辽,通辽市科尔沁区施介医院整形科    【关键词】  唇裂术

    唇裂术后,特别是单侧唇裂术后,由于两侧组织发育不均衡或术中去除红唇组织过多,随年龄增长常形成红唇厚薄畸形,上唇两侧明显不对称,我科2002~2006年5月,应用带蒂颊肌黏膜瓣修复此类畸形14例,均获得满意临床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17~32岁,其中12例为单侧唇裂术后红唇发育不足;1例为上唇黑痣,黑痣白唇部分曾在外院植皮,术后红唇残留2.5 cm×1.0 cm黑痣。另1例为整容术感染引起红唇部分缺损畸形。

    1.2  手术方法  以红唇不足侧口角内侧黏膜为蒂,向后上方设计一斜行的颊肌黏膜瓣,使组织瓣长轴与口角水平线呈35~45度,长度一般不超过3.0 cm,宽度不超过1.0 cm,当缺损较长时也可不带颊肌仅形成黏膜瓣,遗留创面拉拢缝合,红唇部分横行剖开分离形成受区创面。当患者不但红唇薄而白唇又长时,可适当切除部分白唇重塑唇弓位置与形态,使之既缩短了上唇高度又增加了红唇厚度,上唇两侧恢复对称之外形。将颊肌黏膜移入受区,肌层固定数针,缝合黏膜。此时在口角处形成“猫耳朵”,它大多能在3个月内消失不显或隐入口角内,少数较大而未消除者,后期可略加修整。

    2  讨论

    本法适用于一侧红唇及红唇中部发育均较好,一侧红唇发育薄者,若同时唇中部发育不良者,可用改良交叉唇瓣的方法同时修复红唇中部及一侧过薄畸形,此外,因其他因素造成的红唇小部分缺损也可应用。

    颊肌黏膜瓣安全可靠。颌外动脉在笑肌颧肌深部距口角1.0 cm处分出数支营养动脉至颊肌,并在肌肉间形成吻合网,虽然旋转角度较大也不致发生血运障碍导致坏死。

    麻醉宜选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加少量局麻,防止局部过于肿胀而影响对增加组织量的判断和黏膜瓣的血运。

    设计颊肌黏膜瓣时注意勿损伤腮腺导管开口。转移后的颊肌黏膜瓣色泽,远期仍将略淡于原红唇组织,目前尚无法用其他组织来替代,女性患者用唇膏来弥补这种小缺陷。

    14例患者临床术后复诊,3个月后大多数病人取得良好效果,有3例术后6个月因转移期稍厚,重新修整。

 

 

 

生研界微信
生研界移动端
生研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