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烧伤外科学》

股静脉穿刺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4-04-23  浏览次数:1238次

大面积烧伤患者因伤后流失大量液体,有效循环血量大幅度下降,机体代偿功能障碍,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防治休克的关键性措施在于有效的补液。2009年1月~2012年10月我科将股静脉置管应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相对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男24例,女4例,年龄22~56岁,烧伤总面积50%~96%TBSA,均为大面积烧伤。给予股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治疗,其中1例患者放弃治疗死亡,1例患者因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患者全部康复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基础护理:护士详细、耐心向患者和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对股静脉置管的目的、重要性进行宣讲,并将相关注意事项及时告知患者。同时将在穿刺过程中及术后有可能会出现的相关并发症的相关知识也进行说明,使患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提高配合度。2.2 病室清洁:每天用医用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2h/次,保持病室清洁、通风,温湿度适宜。减少陪护探视人员,防止交叉感染。2.3 穿刺部位护理:如穿刺部位皮肤正常,应每天更换敷贴,揭去敷贴时顺着导管的方向由下向上撕,以免拉出导管。以穿刺点为中心,局部以安尔碘棉签消毒5~10cm或用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喷洒穿刺点,待干后,用无菌敷贴覆盖穿刺部位。如穿刺部位皮肤破损,应每天用0.5%碘伏液消毒2次,用碘伏油纱及无菌纱布覆盖保护,如有污染应随时更换,密切观察穿刺点的皮肤有无红、肿、疼痛、出血,保持穿刺部位皮肤清洁干燥。2.4 导管的固定:将导管近端缝与皮肤上并打双结固定,穿刺点用敷贴或纱布固定外,在距离穿刺点5cm处用胶布对其进行妥善固定。每天观察缝合处是否牢固及导管外露长度,如有导管有脱出、松动现象发生,切忌将滑出导管再次送入血管。2.5 导管堵塞的护理:输液前后用10~100U/ml肝素NaCl溶液5ml冲管,在输入一些特殊药物或不同药物时,采用NaCl溶液冲管,防止药物间发生配伍禁忌导致沉淀物而堵塞管道。由于输注高价营养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导管内遗留阳离子复合物致堵塞[1],因此每次输完血液制品后必须用NaCl溶液彻底冲管。自导管采血操作后,必须用NaCl溶液彻底冲洗导管。当输液不畅时,应先检查导管有无受压、打折、扭曲等原因,如导管内有回血凝固,切勿用力挤压输液管,勿将血栓注入血管内。2.6 预防空气栓塞:输液时应加大巡视力度,在更换输液时应先夹闭静脉留置导管,仔细检查输液各个部位的连接点是否紧密,空气是否排尽后,再打开导管的开关。2.7 正确封管及拔管:每天液体输完后,应采取正压封管法封管。用5ml注射器抽取10~100U/ml肝素NaCl溶液,推注速度宜慢,边推边退出针头,使肝素液充满整个管腔,再用夹子封闭导管,无菌纱布包裹肝素帽,没有使用的三腔通道也应该每8小时使用肝素液冲管。拔管前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拔出导管后按压5min以上,并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部位,保持干燥,拔管后常规剪下最后一小段导管做细菌培养。

3 结果

经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后,2例死亡,其中1例放弃治疗,1例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26例患者顺利出院。4 讨论股静脉穿刺置管在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治疗中有如下优点:①大部分腹股沟区皮肤未被烧伤,为股静脉穿刺提供了健康的皮肤区域;②股静脉定位方便,置管容易,解剖位置相对安全;③股静脉直径较粗,穿刺难度不大,能使静脉炎发生率大大降低;④股静脉穿刺成功率较高;⑤股静脉穿刺置管固定牢固;⑥如置管处无烧伤创面,可置管10~14d,如在烧伤创面上置管,可置管3d,最长7d,超过7d,进入创面溶痂期,易造成血源性感染。股静脉穿刺置管是治疗大面积烧伤的一种较好的补液方法,置管过程及置管后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导管感染的关键[2]。在临床工作中,部分特大面积烧伤患者穿刺极为困难,在严格无菌操作情况下定期原位更换导管,或者置管1周后每隔2~3天外牵静脉导管0.5~1cm后固定,可以适当延长置管使用时间,拔管后导管尖端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患者亦无相关感染的临床表现,可以避免静脉导管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方法简便易行,能够保证股静脉置管较长时间的使用,为临床各种治疗的正常开展保驾护航,笔者认为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使用。

5 参考文献

[1] 昊 华.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13(2):71.

[2] 孙孝君,董明芬,陆祖萍.深静脉置管的应用效果与并发症的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07,19(4):322.

[收稿日期:2013-12-12 编校:朱林]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