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4-03-28 浏览次数:602次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作为临床中常见骨折之一,现阶段主要根据及时以及就近原则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其中切开钢板内固定、闭合髓内钉等均可取的良好治疗效果[l]。但仍然有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继发感染,而继发感染其治疗较为棘手,且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影响患者预后[2]。故对老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及术中的严格无菌操作、认真进行缝合切口等均是降低术后继发感染的有效方法,而现阶段研究认为导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继发感染因素较多。现就本院收治老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合并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本院2002年7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老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的患者14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3例,女50例;年龄56~76岁,平均(67.2±5.4)岁。骨折原因:高处坠落伤33例,砸伤27例,交通事故70例,其他原因骨折13例。对患者采用Gustilo-Anderson开放性骨折分型[3],I型23例,Ⅱ型35例,Ⅲ型85例,其中ⅢA型35例,ⅢB型24例,ⅢC型26例。所有患者均在受伤6h内接受初次手术,其中合并创伤性休克9例,多发性骨折12例,闭合性脏器损伤8例以及颅脑损伤11例。排除标准:患者有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身体处于病菌感染期。所有患者均为初次感染的患者。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对每例患者均在2h内取2次标本,待采集标本后进行常规培养,挑取纯菌落并在细菌鉴定仪中进行相关鉴定,将两次标本培养得出的相同菌群作为感染菌,同时根据每个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所指定的相关药敏实验的法规进行判断结果,质控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以及大肠埃希菌ATCC25922[4]。
1.2.2 评价标准 对本组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对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感染情况进行记录,其中主要包括遗留手术物品、切口闭合不当、止血不充分、骨折固定方法不当、手术时间选择不当、引流不畅、清创不彻底、受伤至手术时间间隔过长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对汁数资料采用X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本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7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为1O3株,革兰阳性菌49株,真菌20其病原菌构成情况(表1)。
对本组患者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对产ESBLs菌株分析,大肠埃希菌中为32株。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褪色沙雷菌其耐药率分析(表2)。对本组患者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率分析,其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以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株数为6株以及11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表3)。对本组患者术后合并感染的因素分析,结果见表4。
3 讨论
胫骨作为重要的承重骨之一,腓骨两端与胫骨两端构成了胫腓下关节、胫腓上关节,均为微动关节,其中腓骨的承重比例达到了1/6[5]。但由于胫骨以及腓骨其位置表浅”而且作为主要的承重骨之一,从而容易发生骨折,而其治疗较为棘手。
术后感染作为老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本研究中对影响老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萁术后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导致老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切口闭合不当和骨折固定方式不当。切口闭合不当的患者占总感染例数的60.8碴%,其原因是胫腓骨骨折部位处于皮下,容易导致明显的肿胀,如果采用手术强行进行缝合,可导致患者切口边缘皮肤出现坏死,继而加重患者小腿的肿胀,而小腿的进一步肿胀增加了皮肤缺血坏死的程度,继而诱发感染[6-7]。骨折固定方式不当患者占感染例数的24.48%,对其分析,由于胫腓骨骨折可伴随出现软组织的损伤,继而在采用钢板进行固定时需要将患者的骨膜进行剥离,导致骨折部位局部供血损伤,发生组织水肿,容易导致软组织以及皮肤坏死,继发感染[6-9]。故在对老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实施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进行治疗时应当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以降低感染的发生。
本研究中,作者对143例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72株,其中大肠埃希菌54株,占31.40%,在对其进行药敏研究中,发现其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性低于10%,其次对呋喃妥囚、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也有较好的敏感性。本研究中共检查出产ESB“的大肠埃希菌32株,其不但对第三代头孢以及氨曲南具有良好的耐药性,而且其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等具有交叉耐药。有学者对ESBLs的研究发现,其主要是通过质粒介导,并通过转化、接合、转导等形式导致耐药基因在细菌中的传播,从而具有高度潜在危险,必须对其严格监控[l0-12]。而现阶段对产ESBI's菌感染的患者仅能采用亚胺培南进行治疗,但是其价格高且容易发生二重感染,故在临床运用中需要对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并严格按照药敏结果选择合适药物进行治疗[13-14]。在对革兰阳性菌的药敏结果分析中,作者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之一,其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以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株数为6株以及11株,作为本院感染的重点革兰阳性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需要对其进行高度重视。故作者认为,可以在术后观察针孔周围是否发生红肿、疼痛、渗出物等炎症表现,如对于出现感染症状的患者应当立即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切开引流、彻底清创以及及时换药等,以促进伤口愈合,同时根据分泌物的细菌学培养以及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当患者感染严重时,可在药敏结果前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科室内感染的惰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并待药敏结果出来后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15]。良好的术后管理对预防老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对于老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时需要严格无菌操作,减少伤口暴露时间,在伤口关闭前使用抗菌药物。术后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感染,同时要求对患者进行制动、伤口保湿以及抬高患肢等进行预防感染。而且对于高度怀疑感染的患者进行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当药物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Yokoyama K,Itoman M,Uchino M. Immediate versus delayed intramedullary nailing for open fractures of the tibial shaft:a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deep infection and fracture healing[J].Indian J Orthop,2008,(04):410-419.
[2]Cheng W,Li Y,Manyi W. Comparison study of two surgical options for distal tibia fracture-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 vs.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J].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2011,(05):737-742.
[3]Reynders P. Open acute segmental tibial fracture fixation using the Less Invasive Stabilisation System(LISS):study of 23 consecutive cases[J].Injury.British Journal of Accident Surgery,2009,(04):449-454.
[4]Curey CR,Gregory TM,Vandenbussche E. Comment on Canovas et al.original article "Extensive bone loss in an open tibial shaft fracture(immediate bone boiling reimplantation)"[J].Injury.British Journal of Accident Surgery,2012,(03):387-389.
[5]Hou Z,Irgit K,Strohecker KA. Delayed flap reconstruction with vacuum-assisted closure management of the open IIIB tibial fracture[J].Journal of Trauma-Injury Infection and Critical Care,2011,(06):1705-1708.
[6]Paris LA,Viscarret M,Uban C. Pin-site myiasis:a rare complication of a treated open fracture of tibia[J].Surgical Infections(Larchmt),2008,(03):403-406.
[7]杨佐明,刘晓明,戴士峰. 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的治疗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09):1151-1152.
[8]Zeman P,Zeman J,Matejka J. Long-term results of calcaneal fracture treatment by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using a calcaneal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from an extended lateral approach[J].Acta Chirurgiae Orthopaedicae Et Traumatologiae Cechoslovaca,2008,(06):457-464.
[9]邱海航,张宏宇,蔡学海. 胫腓骨骨折3种手术方法疗效及预防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4):3924-3925.
[10]Sohn OJ,Kang DH. Staged protocol in treatment of open distal tibia fracture:using lateral MIPO[J].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2011,(01):69-76.
[11]杨俊,谢肇,吴雪晖. 35例胫腓骨骨折术后深部感染的原因及对策[J].重庆医学,2007,(11):1028-1030.
[12]黄武君,裘曙文,何勇. 132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创口感染回顾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4):2918-2920.
[13]Xie ZP,Zhang CQ,Yi CQ. In vivo study effect of particulate Bioglass in the prevention of infection in open fracture fixation[J].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Part B:Applied Biomaterials,2009,(01):195-201.
[14]董强.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2):4698-4699.
[15]Suksathien Y,Suksathien R. Clinical study of a new design multifunction dynamic external fixator system for open tibial fracture[J].Journal of the Medical Association of Thailand,2011,(09):1084-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