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4-03-21 浏览次数:569次
近些年来,膝关节周围骨折成为患者骨折常见并发症,而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功能恢复成为人们关注重点,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分析手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尽快恢复患者关节功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9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经诊断,均符合膝关节周围骨折诊断标准。按照手术方法分为治疗组(28例)与对照组(21例)。治疗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20~48岁;骨折原因:交通伤25例,高处摔伤12例,砸伤8例,其他伤4例;其中,19例开放性骨折,9例闭合性骨折;骨折部位:10例股骨髁上骨折,9例胫骨平台骨折,2例胫骨上段骨折;对照组男12例,女9例,年龄18~54岁;骨折原因:交通伤14例,高出摔伤6例,砸伤1例;11例开放性骨折,10例闭合性骨折;骨折部位:8例股骨髁上骨折,7例胫骨平台上骨折,6例胫骨上段骨折。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原因及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内固定,将患者创面清洁,采用钢板内固定。患者术中可采取抗生素,避免发生炎性反应。治疗组采取微创LISS内固定。根据患者病情,采取CT检查,选择相应的LISS钢板。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根据患者骨折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1]。在患者胫骨上端前外侧手术入路,将膝关节周围骨折进行复位,采取克氏钉固定。采取X线机监测,将骨折端复位,并使LISS钢板良好紧密的固定在胫骨股骨,拧入自攻型锁定螺钉,置于远端螺钉,确定骨折两端有3枚螺钉固定。患者术后采取广谱抗菌素,并尽早进行下肢功能康复锻炼,术后7 d后进行股四头肌和主动膝关节屈伸锻炼活动。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
1.4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疼痛,行走无障碍,关节活动不受限制;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偶有疼痛,行走时稍微障碍,关节活动度在90°~120°;可:临床症状基本改善,行走障碍,关节活动度在50°~90°;无效:临床症状未消失或加重,生活、工作受到障碍,关节活动度<50°。
1.5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8.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28例患者,痊愈15例,有效8例,可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21例患者,痊愈8例,有效6例,可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6.2%。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对比: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膝关节周围骨折在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时,对关节功能恢复造成严重负面影响,降低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影响了生活质量水平。在膝关节周围骨折采取手术治疗时,由于膝关节周围骨折会对膝关节面产生影响,在采取手术治疗时,需要进行有效的解剖复位。膝关节有着复杂结构,并要承担较大负重,若是采用外固定对长时间限制膝关节活动,并会影响关节功能恢复,因此在本组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是采取手术内固定,并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取得显著效果[2]。本组研究中,治疗组采取微创LISS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内固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2%,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患者采取有效的内固定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复位效果,并提高了术后恢复功能。微创LISS内固定是利用外固定支架原理,紧密贴合固定杆和骨折部位,螺钉和接骨板有着高度的稳定性,避免患者术后出现脱钉和移位现象[3];同时也不会对骨面造成压迫感,不会剥离骨膜,患者术后恢复快。综上所述,微创LISS内固定可作为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主要手术方法,可取得显著疗效;同时给予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4参考文献
[1]詹民.手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2):782.
[2]金勇.手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8(7):456.
[3]殷卫.手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