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例髋臼横断骨折的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2-11-08 浏览次数:483次
作者:符开俊 作者单位:曲靖市中医院,云南 曲靖
【摘要】 探讨髋臼横断骨折的治疗方法。总结24例髋臼横断骨折的治疗,认为经髋臼顶的横断骨折,尤其移位>3mm者需手术治疗。
【关键词】 髋臼骨折;治疗
2000年2月~2007年10月,收治24例髋臼横断骨折,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19~68岁,平均43.6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1例,高处坠落伤6例,压砸伤7例。合并休克2例,颅脑损伤1例,内脏损伤4例;合并四肢脊柱骨折7例,经髋臼顶骨折9例,髋臼顶下骨折12例,横断伴后壁骨折3例。
2 治疗方法
2.1 非手术治疗 10例髋臼顶下骨折、移位<3mm及不伴股骨头脱位的横断伴后壁骨折,采用胫骨结节或股骨髁上骨牵引治疗。
2.2 手术治疗 14例采用手术治疗,13例伤后5~10天内手术,1例因合并颅脑损伤而延至伤后24天手术。髋臼顶下方横断骨折采用KL入路,显露骨折后,通过4.5mm螺钉,骨盆复位钳的两个钳夹分别与两个骨折块固定在一起,把直径4.5mm的Shantz螺钉拧到坐骨结节或其近端,通过骨盆复位钳和固定在骨折块上的螺钉以及推拉Shantz螺钉可获得很好的复位。经髋臼顶的横断骨折采用延伸的髂股入路,关节前方的骨折可通过点式复位钳完成,后方的骨折可通过Jungbluth骨盆复位钳完成。复位完成后,前柱使用1枚钛制长螺钉固定,后柱使用预弯好的1枚6~8孔3.5mm钛制重建钢板固定。术后留置负压引流,持续皮牵引7~10天。
3 结果
随访1~7年,平均4.5年,疗效评定标准参照美国矫形外科学会提出的髋关节功能评价方法[1]。结果:手术组优8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5.7%。非手术组优4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80%。
讨 论
髋臼横断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应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合并伤,一旦全身情况允许,应尽早手术,否则易致异位性骨化等并发症的发生。
髋臼横断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目前愈来愈多的学者支持早期手术治疗,结合本组病例,我们认为波及髋臼顶的横断骨折,尤其移位>3mm者应采取手术治疗。
手术重建髋臼的力学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正常情况下,压应力均匀地分布在髋臼负重面上,髋臼顶骨折移位时,臼顶负重面积减少,应力集中,可导致软骨退变,引起创伤性关节炎[2]。因此,恢复或增加臼顶负重面积是手术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目的之一。我们采用前柱拉力螺钉固定加后柱重建钢板内固定有助于增加臼顶负重面积,改善头臼接触情况。此外,重建钢板可塑性强,能三维变形,可充分预弯以适应髋臼部位的特殊形态,其稳定性高、固定牢固,能有效防止骨折复位后的再移位,患者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从而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Ceunnar A.Hip assessment: a comparison of nine different methods[J].J Bone Joint Surg(Br),1972,54(4):621-634.
[2]Greenwald AS,Haynes DW.Weightbearing areas in the human hip joint[J].J Bone Joint Surg(Br),1972,54(1):157-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