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骨外科学》

骨折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发表时间:2012-10-29  浏览次数:489次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骨折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患者只进行传统的护理措施,对比其预防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栓预防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于骨折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有着重要临床意义,应予以高度重视。

  【关键词】 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

  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是妇科、骨科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下肢的术后深静脉血栓可以引起肺栓塞以及影响下肢的诸多功能,所以对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相当重要。本文探讨了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作用,通过对我院在2009—06~2010—06期间收治的100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进行分组观察,并统计其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效果的差异性,得出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病率的有效性,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的100例患者中,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股骨头坏死,31例股骨颈骨折,9例骨盆骨折,25例股骨干骨折。其中男45例,女55例,年龄40~69岁,平均54.6岁。

  1.2 分组

  将所选患者应用随机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0例,治疗组50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卧床时间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实施相对传统的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患者则针对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采取特殊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

  1.4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措施

  1.4.1 预防知识教育: 对骨折术后的患者以及其家属进行下肢静脉血栓的常识性知识宣传,详细地讲解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病因、临床危险因素以及后果,尤其是对于下肢手术后长期卧床从而容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高龄、女性、糖尿病、肥胖、下肢静脉曲张、吸烟、小腿水肿等患者,要更加详细耐心的进行讲解,从而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重视。耐心地讲解患者病情、本病特点、手术方法以及常见并发症和预后评估,讲解下肢静脉血栓常见的临床症状以及手术前肢体训练、手术后尽早肢体活动的重要性[1]。

  1.4.2 行为指导: 耐心的向患者做功能锻炼指导以及疾病宣教:① 讲解日常饮食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禁酒禁烟、高蛋白、低胆固醇、低脂、高维生素饮食,同时告知患者尽量多的摄入水果和蔬菜、粗纤维食物,并且要保证每日饮水量,定期做患者的腹部按摩,保证定时排便,从而保持大便的通畅。②为患者讲解正确的体位摆放方法和如何进行翻身,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③注意患者下肢的保暖,尽量防止低温刺激所引起的静脉痉挛以及血液淤积。④引导患者进行下肢的运动锻炼。有计划的逐日延长患者肢体活动时间以及增加其活动的幅度,相对具备条件的患者可以穿上弹力好的袜子进行训练。科学的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舒缩运动训练,绷紧腿部的肌肉,踝关节背屈,并作踝关节轻度的屈伸、内外旋转等活动,以利于静脉的血液回流,⑤多鼓励病人定时做深呼吸以及咳嗽的动作,从而增加横膈的运动,亦可以减少胸腔内的压力,达到促进血液回流的作用。

  1.4.3 预防血栓形成: ①尽量防止患者的血液出现高凝状态,可输入低分子肝素、复方丹参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下肢静脉泵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很好的作用,可以从骨折术后当天起用,一般持续5d以上[1]。②尽量减少对患者血管内膜的不必要损伤,对于高危的患者,尽可能的避免对血管有刺激性药物的静脉注射,不应该采用下肢静脉进行输液,并避免患者同一静脉的多次穿刺。

  1.4.4 预防感染发生: 手术以前、手术过程中均应用抗菌类药物,手术中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并为患者彻底止血。手术以后联合应用足量的抗菌药物6~11d,严格做好引流管的管理。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的计数资料应用χ2进行检验,其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预防血栓效果的比较情况,见表1。表1 两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比较

  3 讨论

  3.1 下肢静脉血栓的诱发因素

  下肢静脉血栓多发生在长期卧床或者手术以后,其发病率常与以下几点因素有关:①静脉血流较为缓慢。由于手术或者患者重病卧床、下肢静脉曲张、腹内压增高、心力衰竭或因其他原因导致长时间保持静坐姿势,均可引起下肢静脉血栓;②异常的血液高凝状态。血浆蛋白和血细胞的改变,能够使患者血液持续性的处于高凝状态[2];③静脉壁的损伤。人体的静脉内壁组成为一层内皮细胞,其表面覆盖有大量的肝素,从而具有很好的抗凝作用,并且能够防止血小板的黏附,手术过程中若发生机械性的操作不当,极易挫伤静脉壁,使血小板发生了黏附,从而出现纤维蛋白的沉积导致血栓形成。

  3.2 健康类教育

  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初步掌握下肢静脉血栓的基本知识,掌握和了解自我监护的要点。治疗组的患者在手术之前基本掌握了关于此病的相关知识,手术过程中配合医师较好,出   血较少,且情绪相对稳定,术中以及术后仅有6例患者需要输血;然而对照组患者在术中以及术后共有12例患者需要输血。输血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关,由于库存血液中的细胞碎片和颗粒较多,大大促使了患者血栓的形成[1]。

  3.3 正确的日常饮食

  充足的饮水量可以降低其血液黏稠程度,尽量保证患者的日饮水量,并且可以保持大便的通畅,避免便秘时患者的腹压随之增加,影响到其下肢的静脉血流。本次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共有9例患者的血液黏稠度相对增高,其余患者指标均正常;对照组共有28例患者的血液黏稠度相对增高。

  3.4 功能性锻炼

  骨科进行下肢手术的患者以及妇科进行盆腔手术的患者在术后通常卧床时间比其他科室要长,然而连续7d卧床的患者其血流速度即可减慢到最低点。较早的进行床上活动,能够有效的加速患者下肢静脉回流,并且改善其局部组织代谢的情况,使内源性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增加,最终减少了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总发病率。本次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在其麻醉药效消失之际即开始进行活动,并且由其家属配合按摩患者下肢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然而对照组患者此时由于精神因素以及疼痛等原因,很难接受护理工作者的健康教育,仅有22例患者勉强配合工作人员进行了早期的肢体训练,因而本组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显著增多。

  近几年来,骨折手术以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几率一直在逐年增加,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对待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险患者,除了应该完成传统的常规护理以外,还应该加强其手术以前的心理护理,并且手术过后在早期便开始对患者进行下肢主动与被动活动的加强,指导患者经常性的变换其体位,以上护理干预措施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提升其专科理论知识的素质,亦使其临床护理的观察能力得以提高。与此同时,日常护理工作应该具有周密性、全程性、预见性以及科学性等特点,最大限度的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席会文.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现代护理,2007,12(4):8889

  [2]李东风.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肾囊肿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0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