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1-09-21 浏览次数:420次
作者:刘淑平 作者单位:内蒙古兴安盟,兴安盟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
【摘要】目的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早期康复训练的观察。方法将40例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康复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观察康复训练15天~1个月后吞咽功能的变化。结果康复训练组有效率为95%,药物治疗组有效率仅为65%,两组差异有显着性(P<0.01)。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也称球麻痹,其发病率为30%~65%,主要由于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或与吞咽有关的神经核或核下性周围神经病变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重者滴水难进,常常被人们所忽视,不能进食者一律用鼻饲管来供给营养,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而且也影响呼吸,长期鼻饲可造成患者鼻咽部黏膜糜烂等其他不适。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常因并发吸入性肺炎、营养失调而导致病情加重,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2006年7月至今本科开展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以来,其中对40例分成两组,经过15天~1个月的康复训练观察,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7月—2010年12月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中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药物治疗加康复训练组与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组。康复组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62岁;脑梗死患者18例(其中包括脑干梗死6例),脑出血2例。对照组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60岁;脑梗死16例(其中包括脑干梗死4例),脑出血4例。两者差异均无显着性。
2训练方法[1]
2.1间接训练
2.1.1口唇、面颊部肌训练
让病人做张口、微笑、反复发“八、八、拍、拍”声、吹肥皂泡、鼓腮、闭唇、持唇的位置,持续5~10s,然后再恢复到原静止状态,每次训练5~10次,每日3次。
2.1.2舌部运动训练
舌做前伸、后缩、左右运动、上抬、抵后硬鄂、在口唇环绕,反复进行5~10次,每日3次。
2.1.3咽部训练
咽部冷刺激和空吞咽。
2.1.4咳嗽训练
有意识地进行咳嗽训练。
2.1.5 呼吸训练
(1)腹式呼吸;(2)缩口呼吸;(3)声门闭锁训练。
2.1.6门德尔松法训练
当病人吞咽时咽喉上提,让病人在上提拉时停止吞咽动作,保留3~5s。
2.1.7构音障碍训练
(1)下颌、舌、唇的训练;(2)发音训练;(3)减慢言语速度;(4)言辩训练。
2.2直接训练方法
通过调节食物形态、数量、进食体位、进食方法,来进行训练。
2.3饮食的注意事项[2]
2.3.1进食的姿势
通常采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50°角),颈部前屈,头偏向健侧,病情许可的病人也可以坐位饮食,陪护人员在健侧给患者进食。
2.3.2 食物的性状
给有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进食应首选:糊状、蛋羹状(如:芝麻糊、米粉、稠粥)、馒头泡菜汤、蛋糕泡牛奶、豆腐脑等。病情好转后,再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禁忌给予干硬、难咀嚼或容易粘在黏膜上的食物和太滑溜的食物,有窒息的危险。
2.3.3食物的温度
对有吞咽障碍的病人冷食比热食好。
2.3.4进食量及速度
每次以3~5ml较为适宜,然后酌情增加。速度应由慢开始,不宜快,避免2次食物在口中重叠现象。
2.3.5进食后残留食物的处理
吞咽后咳嗽、饮极小量的水(1~2ml),这样有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清洁口腔。
3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4讨论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所致的吞咽功能障碍,不论是真性球麻痹,还是假性球麻痹,均会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窒息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通过康复训练,并且严格遵守饮食的注意事项,将大大降低患者的误吸、窒息的危险,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吞咽功能,使绝大多数患者能自主进食,保证了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大西幸子.康复实用技术(吞咽障碍的代表性间接训练法).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61.
2 张介眉,陈国华.脑卒中康复指南.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