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骨外科学》

小针刀加封闭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发表时间:2012-08-06  浏览次数:453次

  作者:张德清,何建永,王刚,刘经星  作者单位: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湖北 十堰 442000

  【关键词】 小针刀;封闭,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由肱骨外上髁伸肌总肌腱起点处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所致,病变虽不重,但影响上肢功能,目前临床治疗效果较差。我科门诊于2005年5月-2007年5月小针刀加封闭治疗肱骨外上髁炎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其中男20例,女28例,年龄28~58岁,平均年龄43岁;右侧28例,左侧20例;病程10 d~3个月,平均病程40 d。其中24例经过综合性治疗(包括封闭、理疗、外用药、针灸等)效果不佳。患者均有肘关节外侧局限性疼痛,用力伸腕、握拳时疼痛加重,不能提携重物,肱桡间隙及肘关节桡侧压痛明显。其中局部肌紧张,与健侧相比稍显局部肿胀,软组织饱满40例,肘关节屈伸功能正常,伸肌腱牵拉试验(mills征)阳性45例,X线片见有骨膜增生28例。

  1.2 治疗方法

  患肘屈曲位,先用指摸法在肘外侧从肱骨外上髁至桡骨颈部寻找压痛点,用压痕作标记。常规皮肤消毒。选用汉章牌小针刀具4号针刀由痛点垂直进针至骨筋膜层,采用纵形划痕样剥离4~5次,减张腱鞘内压力,再横形划痕样剥离2~3次,进针或剥离时尽量使病人自觉有明显局部酸胀感。再由浅入深进针,到达骨膜处行纵形划痕样剥离2~3次。取出小针刀后,碘酒消毒压迫针孔约1~2 min。将2%利多卡因1 mL加强的松龙注射液1.5 mL或曲安缩松注射液40 mg沿小针刀针孔进针至骨膜回抽后推注药物,并呈扇形多点注射封闭。拔针后轻柔按摩局部约3~5 min,使药液扩散,用创可贴贴住针孔1 d后揭除。

  1.3 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小针刀进针方向要垂直,刀口与肢体轴位平行,由浅入深,首先减张腱膜,再深达骨膜及腱性附着部。注意进针时患者的感觉,在挑剥无粘连或瘢痕组织时针孔有无出血及患肢痉挛抽动等表现,如有出血或肢体痉挛,可能伤及血管或神经,要注意针刀的方向、角度、深浅的变动。进针或进行划痕样剥离时注意针刀弯曲勿折断。术后屈伸、旋转肘关节数次,观察有无异常感觉,并检查患肢末端血液循环、运动、感觉是否与术前相同,如有不同应及时处理。小针刀术后有残留症状、体征者,可作1~2个疗程物理因子治疗。

  1.4 疗效判定标准[1]

  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mills征阴性。显效:疼痛消失,偶有酸胀乏力或不适感。好转:疼痛减轻,但被动活动或劳累后可加重疼痛。差:疼痛无减轻或原症状体征无缓解。

  2 结果

  本组48例患者,经过1次治疗30例,2次治疗12例,3次治疗6例,平均治疗次数为1.3次。治愈32例, 显效8例, 好转6例, 差2例, 有效率为95.8%。

  3 讨论

  肱骨外上髁炎的基本病变为慢性损伤性炎症,是以肌筋膜炎或肱桡关节滑膜炎为主,另外尚发现伸肌总肌腱深处有一细小血管神经束,穿过肌腱和筋膜时被卡压,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及瘢痕组织形成,成为产生症状的病理基础[2]。肘外侧前臂伸肌腱附着在肱骨髁上,对前臂的功能活动起重要作用。肱骨外上髁炎除引发局部疼痛不适外,还可导致前臂活动及伸腕功能障碍。本病多见网球运动员、钳工、建筑工人、家庭妇女、手工业劳动者。根据本病病因,多为前臂伸肌腱反复损伤、撕裂、周围瘢痕组织形成,腱性组织挛缩,产生慢性无菌性炎症所致。一般的理疗、中药薰蒸、推拿等难以达到松解粘连及消炎止痛的效果。

  针刀医学在源于“九针”的小针刀等疗法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医针灸医学和现代医学手术刀的原理,形成中西医结合的新型医学。小针刀医学以“简、便、验、廉”为特色,其主要作用机理是:⑴静态平衡:人体在静止状态时,其组织器官都有相对稳定的位置及毗邻关系,以维持各部稳定的正常力学状态和重要功能,此谓静态平衡。⑵动态平衡:人体在活动时其组织器官在体内都有相对稳定的位置及毗邻关系,以维持人体各种活动状态下的正常力学状态和生理功能,此谓动态平衡。⑶失衡与新的平衡:软组织损伤或病变(炎症、退行性变)后所产生的粘连疤痕使肌肉、韧带、筋膜、腱鞘、滑囊的位置和运动时的方向发生改变,运动范围受限制,破坏了机体动、静平衡,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

  小针刀疗法主要是利用小针刀剥离粘连组织,松解痉挛肌肉筋膜,使局部血液循环得以改善或重新恢复,降低局部致痛物质(如缓激肽、5羟色胺、P物质等)的含量。此外小针刀产生的刺激量比针灸大,体内生成抗痛物质多,疏通经络作用强,提高局部组织氧分压,再配以适当的功能锻炼,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动、静态平衡[3]。但单纯小针刀剥离只能解决肌腱粘连、松解的问题,解决不了局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的刺激,从而影响疗效。

  对肌筋膜或结缔组织发生的慢性劳损性炎症、粘连水肿、疤痕,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消肿止痛作用是较明显的。利用封闭激素药物的作用,可消除炎症反应,减少瘢痕组织的再度形成,有效的消除疼痛,达到治疗的目的。

  采用封闭配合小针刀治疗的方法,使二者优势互补,既可以解决患处无菌性炎症的刺激,又能解除软组织的瘢痕粘连及血管神经束的卡压。同时,由于粘连松解使局部血液循环改善,降低局部致病物质浓度,提高新陈代谢能力,促进病变组织修复[4]。由于本病复发率高,治疗的同时对1次或2次治疗效果不好者,可同时加用理疗、中药外用等疗法,加强控制病情。

  先行小针刀疗法后再行局部封闭的方法,优于先封闭再小针刀的方法,可避免因先行封闭再行小针刀治疗时产生的痛点不准,或划痕样剥离时的少许创伤患者不能正常的反馈给操作者等不良因素。采用小针刀加封闭技术,解决了单纯治疗或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的不足,是一种能解决患者痛苦的实用、简便、可靠的非手术疗法,其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佃文,王玉春.针刀加封闭治疗肱骨外上髁炎80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16(3):272.

  [2]裘法祖.外科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840.

  [3]黄开斌,田纪钧.特异针刺疗法[M].北京:人民日报社培训中心,1998:17.

  [4]李 静.封闭配合小针刀治疗网球肘129例疗效观察[J].临床外科杂志,2006,14(12):81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