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旋折顶手法治疗儿童尺桡远端移位骨折286例体会
发表时间:2012-03-31 浏览次数:420次
作者:黄华君 作者单位:620572 四川仁寿,仁寿县龙马中心卫生院
【关键词】 尺桡远端骨折;手法治疗
儿童尺桡远端骨折,临床以桡偏背侧移位多见,且整复难度较大。1997年1月—2007年12月笔者采用回旋折顶手法治疗此类骨折286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86例,男202例,女84例;年龄2~13岁。伤后1h~2天内就诊,开放性18例,闭合性268例;右侧176例,左侧110例;尺桡骨骨折线距下端骨骺线1~3cm,向背侧完全移位桡偏并重叠242例,向掌侧完全以为桡偏并重叠44例。
1.2治疗方法
1.2.1整复方法
以伸直型骨折远折端桡偏背侧移位为例。患者取坐位(年龄较小的由家长抱着仰坐怀中)患肢上臂外展70°~90°,屈肘90°,前臂旋前位。一助手握持固定上臂,术者双手握持患肢远折端,触摸骨折端重叠移位情况,在稍牵引下做回旋手法,以远端对近端纠正桡偏移位,使之成为单纯重叠移位。然后在对抗牵引下,术者双拇指在远折端背侧加大成角,并向上端提,当拇指下感觉到两骨折端背侧骨皮质接触时,再用双食指顶住近折端的掌侧,同时双拇指用力向下按压,折顶下可感到咔嚓声,即表示复位成功。最后,端提按摩理筋以纠正残余移位。若掌侧桡偏移位,整复手法与上述相反[1]。
1.2.2固定方法
整复完毕,在维持牵引下,将事先准备的整贴上平整均匀、厚薄适宜的止痛消炎膏(广东江门恒建药业生产),松松缠绕绷带数周,将事先准备的棉平垫(约0.3cm)分别放于远折端的背侧及桡侧,近折端的掌侧,再用小夹板4块,掌、背侧长度约前臂的3/4,宽3~4cm;桡、尺侧夹板长度约前臂3/4,宽1.5~2cm;行超关节固定于中立位3~5周,用三角巾悬吊胸前。
1.3治疗效果
疗效评定参照中国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骨折解剖对位或接近解剖复位,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已愈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好转:骨折对位1/3以上,对线满意,前臂旋转受限45°以内;未愈:伤肢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功能障碍明显。本组286例,整复前、整复后都行X线射片,骨折获一次性整复成功的260例,26例一次性整复对位欠佳,在局麻下行第2次复位成功。达解剖对位或接近解剖对位246例,对位3/4的24例,对位2/3的16例。临床愈合时间最短3周,最长6周。经半年至2年随访286例,前臂旋转功能和腕关节活动均正常,无后遗症。
2典型病例
患者,男,9岁。2002年6月18日,因打皮球跌倒伤及右腕,伤后1h由教师送来就诊。症见右腕畸形,腕部肿胀,腕部背侧成角“餐叉样”畸形,手腕活动功能障碍,可触及骨擦感,无血管神经损伤症状。X线片示:右尺桡下1/3骨折,骨折线呈横形锯齿状,折端向桡背侧移位,重叠1cm。诊断:右尺桡骨下1/3横形骨折。采用回旋折顶手法整复,小夹板加分骨垫外固定。X线射片示骨折达解剖复位。内服中药以骨折三期辨证用药,早期活血化瘀为主,方用复元活血汤等,配以抗生素治疗;中期以接骨续筋为主,方用续骨活血汤、接骨丹等;后期以补气养血健壮筋骨为主,方用八珍汤、壮骨养血汤等。5周后X线片达到临床愈合,拆除夹板,中药外洗患处,同时进行功能锻炼。随访5个月,右前臂旋转功能和腕关节活动均正常。
3体会
该类骨折好发于儿童,尤其是男性学龄儿童。常由跌倒手掌撑地时,前臂中轴线与地平面构成的角度随着身体从后上向前下继续运动的惯性作用,来自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的合力及腕关节极度背伸、桡偏的应力交集与远端处,造成远折端的背侧斜向近侧端的折断,骨折线由远折端的背侧斜向近侧端的掌侧的短斜形骨折或锯齿型骨折。同时由于肘关节保护性屈曲和身体前移运动的残余扭转暴力,迫使近折端尺偏外(后旋),远折端相应的桡偏内(前旋),由于远端及手掌贴近地面相对稳定,骨近折端从远折端的背侧移位至尺侧,并经桡尺骨间隙移至掌侧。与此同时远折端从近折端的掌侧移向桡侧至背侧形成背侧移位 [2]。由于此类骨折有一定的特性,因而整复时应先触摸骨折远端移位旋转方向,以远端对近端的原则,利于回旋手法使骨折远端从复杂的移位转为单纯重叠移位,采用折项手法纠正重叠移位[3]。最后,以端提按摩手法纠正残余移位。此手法复位动作需要稳准、轻巧、连贯,多能使尺桡骨同时复位,较易达到满意的整复效果,使病者痛苦少,疗程短,恢复快。
【参考文献】
1霍力为回旋折顶手法治疗儿童尺桡下端移位骨折32例体会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0,8(5):33
2张志民回旋手法治疗儿童尺桡远端背向移位骨折56例报告中国中医骨伤科,1995,3(5):45
3陈志生儿童桡骨远端背向移位并凡骨折远端骨折36例中国中医骨伤科,1996,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