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发表时间:2012-01-18 浏览次数:418次
作者:荆建新,陈代全,赵天礼,李洪文,赵善群 作者单位:贵州省盘江煤电(集团)公司总医院,贵州 盘县
【摘要】 回顾分析18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内固定治疗临床资料,与早期18例不稳定骨盆骨折保守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作者认为对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治疗,应早期手术切开复位及有效内固定。
【关键词】 骨盆骨折;内固定
我院自2004年9月~2006年9月用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18例,效果可靠,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除1例为6岁男童外,其他年龄为16~56岁;男性10例,女性8例。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9例,砸伤5例,高处坠落伤4例。18例按Tile分型全部为C型。合并伤:失血性休克8例,胫腓骨骨折3例,踝关节骨折脱位2例,尿道膀胱损伤2例,骶丛损伤1例,腹部内脏损伤1例。本组病例术前常规骨盆出口位、入口位X线片及CT扫描,合并髋臼骨折者加拍髂骨斜位和闭孔斜位片。
2 治疗 患者入院后,均在抗休克、输血等治疗后急诊行骨盆外固定架或下技牵引暂时固定复位,待病情稳定,伤后7~10天手术。10例前路手术,1周后行后路手术,8例为Ⅰ期前后路同时手术内固定。其中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固定2例,CT引导下经皮空心螺钉固定6例,切开复位骶骨棒TSRH固定3例。固定材料为钛合金重建钢板和空心螺钉及TSRH钛合金系统,手术时间2~5小时,输血200~1200ml,术后3~5天坐起功能锻炼,4周后扶拐下地行走,6~8周后弃拐行走。
手术方法:手术在全麻下进行。8例取耻骨联合上横形半月状切口,将耻骨联合分离复位后用链式骨盆钢板固定。6例采用耻骨联合上切口与骶髂关节后部垂直切口,用链式钢板固定耻骨联合,骶髂关节脱位或骨折脱位整复后用松质骨螺钉固定。4例合并有同侧髋臼骨折采取髂腹股沟入路,用螺钉或链式钢板固定髋臼,对2例合并膀胱损伤者同时经耻骨上切口Ⅰ期行膀胱修补术。
3 结果 18例全得到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年3个月。根据Matta评定标准,测量术后骨盆X片分离移位的最大距离,本组优10例,良4例,可4例;优良率达77.7%。对下肢短缩的测量采用Matta测量法,在正位骨盆平片上测量从垂直于骶骨长轴线的横线到两侧股骨头上缘高度的差距。本组11例术前下肢短缩者,术后测量短缩0~8mm,平均为0.5mm;本组术后感染0.5例。
讨 论
骨盆骨折多为高能量严重创伤,临床上常见,合并脏器损伤及休克发生率高。传统的保守治疗并发症多,致残率高达50%以上[1]。近年来内固定手术已成为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手术可最大限度地复位固定骨折,恢复骨盆的解剖形态和近似正常的骨盆力学性能,对提高疗效和改善后期功能起到积极作用,克服了保守治疗及外固定治疗复位不良、力学强度不足、长期卧床和远期并发症高的缺点。
本组经切开复位固定或经皮固定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对比既往不稳定骨盆骨折保守治疗或单独外固定架固定,其稳定性及功能通过术后评估有明显改进,在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但对于陈旧损伤,手术应慎重。本组1例男性6岁不稳定骨盆骨折患儿,骨折后45天转入我院,手术虽然复位满意,但出现神经损伤并发症。
骨盆骨折分型是指导治疗的主要依据。一般认为A型、移位<2.5cm的B1型和一侧前后环骨折的B2型是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对需要做开腹手术的B型以及C型骨折应在腹部手术完毕后同时内固定前环损伤。此外,对耻骨支骨折旋转移位压迫会阴和尿道者,应手术复位固定骨折或切除造成压迫的骨折断端。对B1型和B2型骨折出现患侧下肢短缩>1.5 cm、下肢内旋畸形导致外旋障碍>30°、下肢外旋畸形造成内旋障碍者,均应行复位和手术固定[2]。此外,尽管手术治疗已经提高了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但B型手术治疗的优良率为79%,C型仅为27%[3],距圆满解决重度骨盆骨折这一难题仍有相当距离。
骨盆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常合并颅脑损伤、膀胱破裂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及失血性休克等。多数学者主张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伤后5~7天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再作内固定手术。亦有学者认为伤后72小时内手术可以减少并发症[3],且容易复位,为减少出血可以术前一天行髂内动脉栓塞。经过临床观察,我们认为首先挽救生命,对于手术时机,可以适当放宽,以7~15天为宜。本组16例均在伤后8~14天手术,平均12.15天,均能满意复位。
【参考文献】
[1]杨震龙,马梦昆.不稳定骨盆骨折并存移位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7(4):247-248.
[2]吴乃庆.“Π”棒及“T”形钢板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1997,17(1):51.
[3]关凯,刘树清,胥少汀,等.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8(11):112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