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与脑血管疾病中西医探讨
发表时间:2011-09-15 浏览次数:409次
作者:付军 作者单位:辽宁昌图县第一医院
【关键词】 眩晕 脑血管病
眩晕的中医解释
眩晕在古代文献中又称“眩冒”、“头眩”、“头风眩”、“旋运”等,是以头昏眼花,视物旋转,如坐舟车,甚至站立不稳,倒仆于地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常伴有耳鸣、疲乏无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凡六淫外袭,痰浊内停,精血亏虚,血瘀阻窍等均可促成眩晕发作。眩晕多责之于“风”、“火”、“痰”、“虚”;与肝、脾、肾三脏最为密切,《素问•至真要大论》的“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表明眩晕多与肝相关,《灵枢•口问》则强调气虚而作眩,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篇》中指出眩晕与“心下有痰饮”相关,《丹溪心法》更有“无痰不作眩”之论,《景岳全书》又有“无虚不能作眩”之说。
辨证分型
肝阳上亢型。症状: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而头晕,头痛加剧,急噪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眩。证候分析:肝阳上亢,上冒清空,故头晕头痛。肝火扰动心神,故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晕,皆是肝阳上亢之症,如脉眩细数,则为肝肾阴虚内热之象。
气血亏虚型。症状: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发色不择,心悸少寐,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质淡,脉细弱。证候分析:气虚则为清阳不展,血虚则为脑失儒养,故头晕且遇劳加重。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虚则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神不宁,故心悸少寐。气虚则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质淡,脉细弱,均是气血两虚之象。
肾精不足症。症状:眩晕而见精神萎靡,少寐多梦,健忘,腰漆酸软,遗精,耳鸣。偏于阴虚者,四肢不温,形寒怯冷,舌质淡,脉沉细无力。证候分析:精髓不足,不能上充于脑,故眩晕,精神萎靡。肾虚则为心肾不交,故少寐,多梦,健忘。腰为肾之府,肾虚则为腰漆酸软。肾开窍于耳,肾虚则时时耳鸣。精关不固,所以遗精。偏阴虚则生内热,故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眩细数。偏阴虚则生外寒,故四肢不温。形寒怯冷,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痰浊中阻型。症状:眩晕而见头重如蒙,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苔百腻,脉儒缓。证候分析:痰浊蒙蔽清阳,则眩晕头重如蒙。脾阳不振,则少食多寐,苔百腻,脉濡缓,均为痰浊内蕴所致。
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脑血管疾病
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缺血性疾病:①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眩晕发作时间短暂,往往不超过几分钟,最长时间不超过24小时,也可在24小时内发生数次,常伴恶心、呕吐,很少出现耳鸣。②内听动脉血栓形成:眩晕起病急,呈突发性、剧烈旋转性,可伴恶心、呕吐、虚脱,若同时有前庭耳蜗动脉受累,则伴有耳鸣、耳聋。③小脑上动脉闭塞综合征:眩晕较少,呈发作性、旋转性,常伴有病灶侧小脑性共济失调及霍纳征,病灶对侧面部及半身痛温觉障碍。④小脑前下动脉闭塞综合征:眩晕发作严重,可伴有同侧耳聋,单侧听力障碍是小脑前下动脉综合征最为重要的特异性指征。⑤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眩晕较多,多呈急性剧烈旋转性眩晕,常伴水平性或混合性眼震及恶心、呕吐,病后表现交叉性浅感觉减退、小脑性共济失调、吞咽困难等。⑥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是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直径范围内5条血管交叉部位,即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血管闭塞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首发症状以眩晕为主,多伴有呕吐、视物模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改变。⑦后循环分水岭梗死:后循环分水岭梗死指小脑前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上动脉由于管腔狭窄、闭塞等多种原因引起其灌注压同时降低,使灌注交界区发生严重局限性缺血而导致的梗死。眩晕常于血压降低时发作,可伴复视等症状。⑧大脑中动脉病变:大脑中动脉病变导致的眩晕发生率极少。
颅外血管病变引起缺血性疾病:①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眩晕多与肢体尤其上肢活动量过大有关,多呈一过性,且常伴有以下症状:患肢麻木、无力、苍白、皮肤发凉,活动后加重;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侧上肢收缩期血压比健侧低20mmHg以上;锁骨上窝可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②颈动脉盗血综合征:眩晕发作的同时多伴有单眼一过性黑曚等颈内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常见病因为颈-基底动脉盗血,即一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基底动脉的血液由后交通支进入颈内动脉进行代偿。③椎动脉压迫综合征:临床表现常为头颈部前后屈伸及左右转动时突发眩晕,可伴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平衡障碍等症状,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可因颈椎小关节紊乱的纠正而得到缓解。骨赘累及横突孔及周围导致骨性狭窄,直接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变窄、不稳、椎间孔变小,使椎动脉更显细长,颈部活动时易受压迫。颈椎骨赘刺激椎动脉壁,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的沉积,引起管腔狭窄或扭曲,动脉壁弹性减弱,致局部血流减少,血压下降。寰枕关节病变,使寰椎关节固定,转动颈部时,须头颈同时旋转,压迫同侧动脉致供血不足。④交感神经型颈性眩晕:眩晕发作常常和颈部活动有关,常伴有恶心、多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一般持续时间短暂,多数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临床症状多种多样。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小脑出血、脑干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出血导致的眩晕,呈旋转性,并伴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平衡不稳,常有注视方向性眼球震颤。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干轻度小量出血可以眩晕及头痛为主要症状,特别是小灶延髓出血,临床上可仅有眩晕和恶心、呕吐、视物旋转,与内耳疾病难以鉴别。高血压性脑桥出血较常见。蛛网膜下腔出血,老年患者早期可仅以眩晕为首发主要表现,伴轻度头痛主诉,起病突然,伴恶心、呕吐。
其他脑血管病:①基底动脉型偏头痛:此型偏头痛前驱症状以眩晕为主,眩晕可以是自发性旋转性眩晕、位置性眩晕或头动耐受不良,还可以是慢性的头昏和平衡障碍,发作的持续时间多变,从几秒到数周不等,还可伴有小脑失调、构音障碍等基底动脉灌注区域的各种症状。病因是基底动脉的血管痉挛。②高血压脑病伴随眩晕:高血压脑病伴随的眩晕起病急骤,发病前往往先有血压明显升高,平均动脉压常在150~200mmHg,随之出现恶心、呕吐、眼花、黑矇和抽搐,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讨 论
眩晕为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治疗眩晕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在辨证方面存在个人经验多、辨证标准不一、分型多且缺乏临床系统调查依据等问题,使得眩晕症的中医辨证难以掌握。临床上眩晕病人常因症状重而影响进食,不能行走,痛苦难耐,因此掌握病因病机,快速准确的做出诊断、对症治疗很重要,但眩晕的病因病机非常复杂,给临床的诊断带来很大困扰,需要不断地、更深入地对其进行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永炎.中医内科学.
2 小张昌宏.脑血管疾病引致的眩晕.日本医学介绍,2004,25(11):516-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