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骨外科学》

骨外固定架治疗小腿骨痂骨折19例体会

发表时间:2011-10-19  浏览次数:437次

  作者:李红彦,苗军生  作者单位:河北武安,邯矿集团郭二庄社区管理中心医院

  【关键词】 骨痂骨折;骨外固定架;植骨

  我院于2002年以来,治疗胫骨骨痂骨折19例,均采用小腿骨外固定架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例中,男16例,女3例,年龄35~49岁,平均41岁。骨痂骨折原因:弓形针内固定退出3例,钢板折断2例,患者自行拆除石膏过早负重7例,应用螺钉及钢丝固定不牢靠7例。

  1.2 治疗方法 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后,先于髂骨处取松质骨数块,剪成1.0 cm×0.3 cm骨条,浸入盐水备用。再移至骨折处,有内固定的取出内固定,剔除骨痂,钻通髓腔。于骨折断端上下适当位置胫骨前内侧面各钻两孔达对侧皮质,拧入外固定架螺钉4枚。调整好角度固定好外固定架拉杆,并且行断端对位。对位良好,固定支架加压,拧紧外固定架拉杆螺丝。再于骨折周围植入先前取好的松质骨条。缝合切口,适当加压包扎,术后2周拆线,即可扶拐下床不负重活动。针孔根部滴酒精每日3次,定时检查外固定支架有无松动。

  2 结果

  常规抗炎止血治疗,术后3~5天切口渗血停止,2周后肢体肿胀消失。本组术后全部随访,随访8~12个月,复查X线,骨折线模糊,有大量骨痂形成,无骨不连现象出现,术后约18个月除去外固定架,19例均获得满意效果,患肢功能恢复正常。

  3 讨论

  小腿胫骨为人体负重最大的骨骼。尤其是胫骨中下段血液供应差,肌肉附着少,皮下就是骨质,胫骨骨折固定术式较多,钢板最为普遍。但骨膜剥离较广泛,影响血液供应。本组病例中钢板固定2例,弓形针内固定3例,螺钉内固定6例,均因内固定不牢固导致骨痂骨折。石膏外固定时间短,患者过早拆除石膏,负重活动造成再次骨折。

  本组病例,19例全部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植骨术,2周后伤口愈合拆线,均扶拐下床活动,由于有外固定支架支撑,骨折不易移位,适当功能锻炼活动可促进骨质愈合,并且有利于关节活动,减少关节强直等并发症的发生。

  尽管横断型骨折不行手术治疗,也可得到满意的效果,但牵引时间长增加卧床治疗时间,增加了患肺炎、泌尿系感染及褥疮发生的机会,给患者增添了痛苦,更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手术治疗可使患者早期活动,缩短卧床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本组病例中,内固定用弓形钉针及螺钉,均因内固定不牢固,没有起到抗旋转及加压作用,使骨断端有微动,加上患者要求康复快的心理,过早下床活动,过早负重,石膏外固定拆除早。不慎再次扭伤造成二次骨折。行外固定架手术,具有快捷、简便、损伤小等特点,且兼有对骨折断端加压、抗旋转、抗剪应力的功能[1]。适应较普遍的人群,同时治疗费用低,不需要特殊设备,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

  骨折后,发生骨不连现象与骨折初期复位不良以及固定不可靠有关,同时与骨折早期功能锻炼不当和过早负重也有很大关系。下肢极度屈曲内收可使骨折端张应力、剪应力增大。在固定不确切的情况下,极易使内固定松动、退出或折断,造成骨折端分离,导致骨不连。因此我们建议行外固定架治疗,可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9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