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骨外科学》

活血化瘀法在骨伤科中的运用体会

发表时间:2011-08-19  浏览次数:384次

  作者:刘涛,周鹏  作者单位:134100吉林省通化县人民医院

 

  【关键词】 活血化瘀法 骨伤科

  活血化瘀是中医的重要治则,又是临床骨科常用法则之一。当人体遭受损伤后,筋骨、软组织遭到破坏,致使血液泛溢于皮肉筋骨之间,出现经络阻滞,气机不畅。表现为肢体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治疗时必须首先抓住活血、化瘀、通络这一法则,此法可调节机体,改善血液循环,疏通气血,促进瘀血吸收,从而使瘀滞消散,肿胀消退,达到舒筋通络,通利关节,减轻疼痛,促进功能恢复的方法。

  病因病机

  人的气血功能是外而供养皮肉筋骨,温煦肢体;内而灌溉五脏六腑,涵养全身。其关系是“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伤血则血凝,气滞能使血瘀,血凝能阻气滞,致病变为瘀血。形成瘀血的因素很多,在骨伤方面主要有跌扑、闪挫、外伤及虫兽咬伤等,跌打损伤是形成瘀血的重要因素。瘀血广泛存在于各种疾病之中,既是病理产物亦是致病因素,在骨伤科中更为常见。骨伤疾病的发生不外乎内外两方面因素,而伤科疾病多是由外伤性暴力所致,常见的暴力有跌扑、闪挫、坠堕、扭戾等。无论骨折、关节脱臼、软组织伤、内伤,其症或肿、或功能障碍,其病机均为气血瘀滞。瘀血内阻使血行不循道而出血。出血后“离经之血,不仅阻碍新血化生,而且会加重经络阻滞。骨伤患者因筋骨肌肉的操作和脉络的破裂,局部气血凝滞成瘀,从而出现局部肌肉筋脉拘急、肿胀、疼痛,久则局部组织硬结,关节粘连、挛缩,致使关节活动失灵,功能受限,瘀血不去,百病从生。”

  临床表现

  骨伤疾病瘀血的临床表现:①疼痛:其特点为疼痛拒按,固定不移;疼痛的性质为钝痛、刺痛、游走痛、放射痛等。疼痛一般在午后及夜间明显,伴有发热、麻胀感觉。②肿胀、瘀斑、包块:跌扑闪挫诸多因素引起骨折、脱臼、软组织损伤,致使局部筋、肉脉管破裂,血液渗出,积瘀组织,阻塞络道,出现肿胀、青紫斑,日久还可出现硬结包块。③发热、口渴:瘀血停聚,积瘀化热,临床体温一般在38.5℃以下,5~7天后可渐降正常。由于损伤出血后,阴津亏耗,临床可见口干、口渴,但不欲多饮水。④神志改变:瘀血可引起神志异常,唐容川云:“心有瘀血,并令健忘,血虚则神不安,有瘀血亦怔忡。”伤寒论有“下焦蓄血发狂”,“热人血室如狂”“产后瘀血发狂”。⑤瘀血的脉象:一般常见沉、涩或细涩。

  瘀血的诊断和治疗

  瘀血在骨伤科中的诊断是不难的,无论何种损伤,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形成局部和相关脏腑的气血失调,表现出气滞血瘀症状。只要熟练掌握各类指征,运用宜国医学的辨证施治理论,通过四诊,详细询问受伤原因和疾病发生的经过,进一步了解暴力的大小、方向、性质和形式、速度及物体的体积和形状、重量及硬度和受伤时的姿势等,再结合其相应的检查方法,作出正确的诊断,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是不难的。治疗总以活血化瘀为原则,通过疏通血脉,通利关节,使瘀者通,滞者行。使已瘀之血消散,欲瘀之血畅通,减轻病者疼痛,促进功能恢复为目的。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赖血运载,血赖气推动,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互为影响。因此,我们常在活血化瘀法中佐以行气药,使经络通畅,引血归经,气血得以常道循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损伤部位的愈合为内容。临床常用药有桃仁、红花、当归、赤芍、丹参、川芎、柴胡、苏木、乳没、陈皮、刘寄奴、银花、野菊花、花粉、土鳖、泽兰、穿山甲、三七、血竭等。其代表方有化瘀汤、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等。同时根据经络循行及损伤部位的不同,可在选方用药的基础上循经加减。如头部损伤加白芷、羌活;上肢损伤加桑枝、桔梗 ;下肢损伤加柴胡、香附;腹部损伤加木香、厚朴;腰部损伤加杜仲、狗脊等。

  例1:患者,男,28岁,1991年3月6日就诊。右胸疼痛2个月余。患者2个月前课间操打球时不慎被他人肘拐击伤右侧胸部,当时隐痛,能忍受,曾在校医务室取正骨水自行揉擦,热敷,症状稍缓而停药。后来常感该部隐隐作痛,尤以午后夜间明显,影响睡眠,深呼吸咳嗽时均痛而来我科门诊求治。查体:神清合作,发育中等,五官端正,心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未扪及病理包块,胸廓右侧第七至九肋处稍肿(与健侧相比),皮色稍暗红,表皮不灼热,但有压痛症,按之有硬结感,舌红苔薄黄。舌边有瘀点、脉弦数。诊断:胸肋骨痹(助软骨炎),拟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法。方药:柴胡12g,枳壳12g,乳没各 6g,穿山甲12g,当归15g,丹参20g,桃仁15g,红花10g,花粉20g,赤芍15g。水煎服,日1剂,守法加减调理1周,症状消失而愈。

  例2:患者,男,18岁,1990年8月25日就诊。左踝外伤3天,患者3天前下楼时不慎跌倒,扭伤左足,当时自感左外踝疼痛,麻胀,强忍慢步回家,自行家中药酒揉擦数次,认为可自愈。但伤部肿胀逐渐加重,步履艰难,遂来就诊。检查:左踝肿胀,皮色周围广泛青紫,左外踝前下方触压痛明显,踝关节功能受限,舌红苔薄黄,脉弦行X线片报告未见骨折征。诊断:左踝关节扭伤。拟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法。处方:桃仁18g,红花10g,当归12g,川芎 12g,丹皮20g,栀子12g,丹参18g,乳没各9g,牛膝15g,苍术12g,甘草5g。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再用煎药后之药渣加鲜退骨草 250g,刘寄奴50g,熬水熏洗伤部,先熏后洗,每次熏洗30分钟。8月27日复诊,上法用后,伤部肿胀明显消退,青紫斑向四周扩散,已能慢步行走,继上方减丹皮、乳没加伸筋骨30g,舒筋草30g,甲珠10g,嘱服2剂,外洗同上。药毕复诊,步履自如,自述行久后有坠感,嘱其用醋姜水烫洗患难与患部,以促进功能恢复。

  讨 论

  活血化瘀法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如治疗内科心血管疾病、急腹症、妇产科、皮肤科及各类慢性疾病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骨伤科运用尤为广泛。骨伤患者多系暴力骤加,离经之血内积,瘀阻于筋脉组织之间,造成血循障碍,气血不通,出现疼痛、肿胀、青紫或硬结、包块等。瘀血阻滞既是骨伤科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亦是本病的病理产物。瘀血不去,血不循经,只有使瘀血得以消除,血归循经遂,气血运行通畅,才能促进损伤组织修复,恢复正常功能。活血化瘀法在骨伤临证中,只要根据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损伤程度、瘀血的轻重,予以辨证施治,权衡主次,灵活选方加减用药,方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