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骨外科学》

颈椎手术的护理及康复研究

发表时间:2011-07-20  浏览次数:402次

  作者:王景,侯金梅,陈玉萍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石河子市,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二科

  【关键词】 颈椎手术 护理 康复

  复杂性颈椎疾病,如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椎体肿瘤和颈椎骨折脱位,常需进行手术治疗。颈椎手术风险大,而且此类手术易发生颈深部血肿、术后切口感染、植骨块脱落、进食时呛咳或窒息、声音嘶哑等并发症。所以术后护理对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密切相关。通过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行颈椎手术57例患者术后实施整体护理和康复训练,研究患者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行颈椎手术57例。男38例,女19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2岁;术前根据病史、体征、颈椎X线片及磁共振(MRI)检查明确手术适应症。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2例,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7例,脊髓横断4例,完全性脊髓损伤7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9例,颈椎间盘突出症8例,颈椎管狭窄5例,颈椎肿瘤5例。临床表现均以胸背痛或双上肢不同程度麻木、无力为主。18例给予临床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9例在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措施作为研究组。

  1.2 手术治疗 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脊髓型颈椎病的17分评分法,术前评分重度JOA<7分12例;中度评分8~12分32例;轻度13~16分13例。手术方法颈椎前路手术11例,前路颈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2例,颈椎前路植骨内固定术14例,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14例,颈椎后路+前路手术6例。全身麻醉41例,局部麻醉16例。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颈椎病疗效标准,痊愈:原有各型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 总有效为痊愈+显效。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个月后随访,对2组患者颈椎手术后护理与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1 2组临床护理与康复效果比较例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护理方法

  3.1 心理护理 行手术前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掌握患者家庭文化背景、心理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实施方案。手术前进行探访,向患者说明手术治疗情况以及注意事项,用浅显的语言解释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术中、术后治疗、护理中的相关问题,详细介绍麻醉后反应和注意事项,使患者对手术具有科学评判的态度,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消除紧张情绪。交谈中善于观察患者的言谈和面部表情,真正掌握患者的心态,适当给予心理疏导,这也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关键,只有加强护患之间的关系,才能确保术中配合默契。

  3.2 生命体征监测 严密监测患者术后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维持足够的血容量,保证收缩压>9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保证脊髓血供。严密监测患者术后体温变化,颈椎损伤造成损伤平面以下交感神经系统突然脱离高级中枢的控制,体温调节障碍,发汗功能丧失,若体温异常,及时对症处理。防止患者引流管脱出,每30分钟挤压引流管1次,观察通畅情况。术后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更换伤口敷料,遵医嘱予以实验室检查。观察颈部伤口敷料渗出、有无肿胀,如渗出多应通知医生及时更换[2]。

  3.3 术后体位护理 术后体位护理的关键在于防止颈椎过度伸屈旋转,造成植骨块脱落。术后带患者麻醉清醒后,术后平卧硬板床约4 h,保持患者头肩和髋部同一平面,固定颈椎不动。术后1 d内,尽量减少头颈部的活动次数和幅度,以减少植骨块的震动和脱落。植骨块部分滑脱与搬运不当及颈部制动控制不严有关。如植骨块压迫食管或气管,可引起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严重者可造成气管食道瘘,需手术取出。如果在翻身时突然出现呼吸抑制,应立即将患者放平。

  3.4 术后呼吸护理 术后易发生颈深部血肿、植骨块压迫气管、喉头水肿及进食时呛咳或窒息等。术后24 h内床边必须备气管切开包,严密观察呼吸情况。注意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血压、心率等变化,特别是夜间患者入睡后,有异常时应警惕出现呼吸抑制的可能,并及时尽量唤醒患者。

  3.5 术后回访 术后1~2 d后,回访患者,查阅病历,直接观察患者术后恢复状态,了解患者后镇痛情况,局部刺激,术后不适等护理问题,并帮助解决给予术后康复指导,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待患者恢复后,征询护理服务质量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护理康复研究,无患者出现感染和并发症。

  4 讨论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促进现代护理模式由传统的按医嘱单纯疾病护理程序逐步向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1]。现代临床护理体现为因人施护,因病施护,因需施护,这种对患者进行多方位、全方面的护理是顺应现代护理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确保护理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完善护患关系。整体护理打破传统的功能制,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形成手术、护理与康复一体化的系统治疗方案[1]。

  颈椎疾病通过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康复,护理在促进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术后严密预防并发症,进行系统功能康复训练。通过制动,使颈部肌肉休息,缓解疼痛。术后颈部椎管的血肿上延,颈髓广泛严重的水肿或植骨块脱落入椎管,均可压迫呼吸中枢导致中枢性呼吸抑制,限制颈部过度活动,减少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和突出物间的摩擦,减轻水肿;维持颈部正常体位,减少颈椎间盘的劳损,减慢退变。颈髓损伤致呼吸肌麻痹, 收缩力减弱或丧失,使得肺通气功能障碍致外周性呼吸抑制。常见于患者突然改变体位, 颈椎过度伸屈与旋转,使植骨块受挤压而脱出;夜间熟睡后在原有血肿、水肿的基础上,迷走神经的兴奋加重了呼吸肌的麻痹,诱发呼吸抑制。因此,颈椎病患者术后2周内,应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呼吸状况等情况,做好体位护理,有效及时地控制患者病情。术前评估患者明确治疗目的,术前体位的训练为患者耐受手术,减少并发症做了充分准备[3]。此外,患者病房应空气新鲜、对流,保持湿度60%~70%,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练习腹式呼吸,幅度由小到大,使肺活量逐渐增加。患者排便问题也需尤为注意,特别是高位截瘫患者,因神经系统受损而发生尿潴留,故需长期留置导尿管,易造成泌尿系感染与结石。护理上鼓励患者增加日饮水量,每日擦洗会阴、冲洗膀胱,在为患者翻身时,保持尿管和身体的同步运动, 以便减轻尿管刺激引起的不适。便秘或大便失禁患者进行详细的饮食教育,嘱其增加饮水量外,要多摄入含粗纤维素的食物、蔬菜和水果,养成每日排便的习惯,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环形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防治便秘。顽固性便秘患者给予开塞露刺激排便或口服药物治疗。术后疼痛也是影响患者康复的主要原因[4],大部分患者都希望疼痛减轻,此时护理人员要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细致观察对疼痛的反应,及时准确地进行疼痛评估,指导患者正确表达疼痛的程度,根据患者的情况积极采取措施。一般的疼痛,可采取聊天、听音乐、利用视觉或触觉分散或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对疼痛耐受力差的患者,给予药物镇痛。而且可以尽量预防性地提前给药,减轻患者的痛苦。使用静脉镇痛泵过程中,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不舒适问题时,暂时关闭镇痛泵,观察上述症状有无缓解,结合患者的疼痛程度决定是否继续使用镇痛泵。

  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本着以患者为中心,注意观察患者状态,护理人员运用掌握的术前和术后可能的并发症知识,及时发现隐患,减少或预防灾难性后果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正确指导训练,是提高康复水平的保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卓大宏.骨科康复学的内涵和发展趋势.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5:242244.

  2 祁金梅.颈椎脊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临床护理杂志,2005,4:17.

  3 石艳,王清波,王燕.护理与护理法问题的研究.齐鲁护理杂志,2005,11:478.

  4 缪鸿石主编.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第1版.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9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