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骨外科学》

骨钉内固定治疗非负重松质骨骨折

发表时间:2011-05-19  浏览次数:429次

  作者:金兴斌,张伟,张明勇,蔡海源,胡锐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三科,湖北 荆门 434500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骨折内固定材料日新月异。利用高强度、生物相容性材料作为内植物,可免去患者骨折愈合后二次手术取内植物的创伤。尤其是关节内骨折及重要神经、血管处的骨折,二次手术因粘连、解剖层次不清可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及关节功能障碍。另外,也减少了患者心理、生理及经济上的负担。

  我院2003年8月至2006年6月应用辐照冻干同种异体骨钉内固定治疗非负重松质骨骨折46 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 例,男34 例,女12 例;年龄3~55 岁,平均41 岁。其中闭合性骨折36 例,开放性骨折10 例。新鲜骨折脱位44 例,陈旧性2 例。骨折后手术时间1 d的为10 例,5 d左右34 例,21 d以上2 例。骨折部位与骨钉固定数见表1。

  手术指征:骨折后明显移位,骨块不稳定,骨折移位和关节脱位。

  1.2 手术方法 根据不同部位骨折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暴露骨折后,清除积血及软组织,解剖复位断端,用骨折复位钳暂时固定断端。根据骨折块大小、类型选择不同规格的骨钉,如直径3.5 mm骨钉则用3.2 mm直径钻头钻孔,测深器测深,而且深度一定要超过所需用骨钉0.3 mm。骨钉使用前要用温生理盐水浸泡30 min以上,骨钉锤入要缓慢渐进,以免因阻力太大致骨钉折断、骨块破碎,影响其稳定性。如关节内骨折,骨钉应尽量避开软骨固定,若要通过软骨面,应先将关节软骨作U字形切开,将软骨撬开钻孔,埋头器开槽打入骨钉,软骨瓣复位覆盖钉头,用无损伤缝线修复关节软骨面。术后常规行石膏外固定或骨牵引3~4周。

  表1 骨折部位及骨钉固定数(略)

  2 结果

  本组46 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渗液、红肿、高热等排异反应,平均住院12 d。术后经2~1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定期拍片检查未发现有骨折移位及断钉现象。一般2~5个月骨性愈合,无一例骨折发生不愈合及延迟愈合。少数膝、肘关节骨折拆除石膏外固定及牵引后有暂时伸屈功能障碍,行CPM功能锻炼及自主关节功能锻炼后恢复正常。

  3 讨论

  辐照冻干同种异体骨钉经过深冻(-70~-80℃)和γ射线辐照(20 kcy)可以抑制能够破坏成骨作用的蛋白酶和细菌的生长,并可破坏细胞的表面抗原,达到骨内部间隙的灭菌,使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因此被视为无免疫原性植入物[1]。采用冷冻或冻干的方法不仅可明显降低免疫反应,而且可促进骨爬行替代。本组术后反应、体温、肢体肿胀及伤口愈合情况与金属材料无明显差异。

  骨钉内固定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骨钉使用前要用温生理盐水浸泡30 min以上,以增加骨钉的韧性及强度;b)钻孔直径要小于所需用骨钉0.3 mm,深度要超过所需用骨钉长度的2~3 mm。钻孔直径过粗,骨钉打入钉道太松,固定不稳,术后易退钉,骨块分离;钉道过细、过短,易致骨钉打入困难,甚至断钉或将骨块胀破;c)术中根据骨块大小及稳定程度决定使用骨钉固定数;d)骨钉的长度应至少超过骨折块的二倍以上;e)老年人因骨质疏松,稳定性差,应酌情使用。

  关于骨钉固定后的外固定时间及其功能锻炼时间。虽然骨钉打入有一定压力,但骨钉无丝纹无拉力作用,不能完全与金属内固定物相比,仍需外固定保护和避免早期负重。我们一般术后常规石膏托固定或患肢牵引制动3~4周后开始非负重功能锻炼。

  骨钉是利用捐献的人类合格供体皮质骨,经深低冷冻、辐照灭菌等特殊工艺加工而成。供体HIV、乙肝、丙肝、梅毒血清检验阴性,彻底清除可能携带病原体,保证杜绝任何来自植入材料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我院在用此产品时为防止医源性感染,杜绝医疗纠纷,有举证依据,术前均常规检测患者自身免疫的各项指标。

  骨钉内固定治疗松质骨及关节内骨折无金属材料的应力遮挡和长期植入体内产生的腐蚀电解作用。金属螺钉取出后在骨组织上残留孔道,降低了局部强度有再骨折可能。骨钉内固定3~4个月后逐渐吸收、爬行替代,不影响X线成像及CT、MRI检查。尤其突出的优点是不需二次手术取出,减少了患者各方面的负担,是非负重松质骨及关节内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材料。

  【参考文献】

  [1]王志强,汪琦,苏立新,等.同种异体冻干小骨块的临床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0):59059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