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鲑降钙素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5-18 浏览次数:376次
作者:肖秀娟 作者单位: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韶关 512000
【摘要】 目的:观察注射用鲑降钙素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作用。方法:临床随机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症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给予注射用鲑降钙素,28例为对照组,统计腰背痛及全身骨痛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对照组为53.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检测治疗前后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MP)及尿脱氧吡啶啉变化情况,治疗组BAP及尿DPD/cr于治疗后6个月时均显著降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组骨密度测定(BMD)6个月一定升高,与治疗前差异显著,对照组BMD无明显改变。结论:注射用鲑降钙素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治疗作用。
【关键词】 鲑降钙素 骨质疏松症 疗效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改变,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引起骨折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退行性改变有关。临床治疗主要予抗骨吸收治疗,延缓骨密度下降等对症处理。自2007年1月至2007年11月,我院应用注射用鲑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32例,探讨其对骨质疏松症治疗有效性,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临床随机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70岁~80岁,平均年龄74岁,所有患者均存在腰背痛及全身骨痛。经腰椎、胸椎X线检查,多数患者存有T11~T3椎体压缩性改变,单发或多发。但MRI检查,TW2未见高信号改变。
1.2治疗方法 上述患者均为住院病人,随机选定32例为治疗组,给予注射用鲑降钙素50 u 加灭菌注射用水1 ml 溶解,肌内注射每天1次,2周后改隔天注射1次,维持6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为28例,给予理疗、口服罗钙全片0.25 μg,Bid和乐力胶囊1gqd。
1.3测定指标 所有患者入院时清晨空腹抽血送检,并留取清晨空腹中段尿3 ml~5ml送检。采用日立75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cr,采用竞争性酶免疫分析法(EIA)测定尿DPD浓度,试剂盒由美国QUIDEL公司生产。采用金标法测定BAP,试剂盒由北京金城高科技术有限公司提供,6个月后再次测定。采用美国GE Medical Systems,GE-LUNAR PRODIGY DXA测定L1骨密度(BMD)。
1.4统计学处理 测定结果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腰背痛及全身骨痛改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用药后腰背痛及全身骨痛改善比较(略)
注: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1)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生化检查及骨密度测定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检查及骨密度测定情况(略)
注: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血BAP及尿DPD/cr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
3 讨论
在骨代谢指标中BAP是反映骨转换和骨形成的特异性指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BAP在成骨细胞质中合成并储存。发生骨质疏松时静止的成骨细胞转变为活跃的成骨细胞,大量BAP释放入血液,使BAP血液浓度增高。这种BAP的升高,是由于骨吸收亢进而出现的代偿性骨形成增加所致。DPD是近年来推出反映骨吸收的一个生化指标,它仅存于骨的I型胶原纤维中。当破骨细胞活动时DPD作为I型胶原纤维降解物释放入血,从尿中排出。它不受饮食影响是反映骨吸收的一个特异指标。本组骨质疏松症患者血BAP及尿DPD两者在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显著,说明注射用鲑降钙素对高骨吸收率显著降低,从而对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通过降低高骨吸收率,注射用鲑降钙素治疗后患者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进一步印证了其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Kazuhirok,Mashida T, Kouichi K,et al.Comparisom of markers for bone form Katiom and resorption in premenopausal and post menopausal subjects,and osteoporosis patient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1995,80:2447.
[2] Prestwood KM, Thompson DL,Kenny AM,et al.Low dose estrogen and calcium have an additive effect on bone resorption in older women[J].J Clin Endocrinol Metab,1999,84:179.